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 > 第122章 初涉塞北:怀柔乌桓与白登山故地的警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2章 初涉塞北:怀柔乌桓与白登山故地的警示

北出雁门关,天地豁然开朗。与关内丘陵起伏、田畴阡陌的景象截然不同,眼前是广袤无垠的枯黄色草原,一直延伸到视线的尽头,与灰蓝色的天际相接。劲烈的朔风毫无阻碍地呼啸而过,卷起地上的草屑与尘土,打在脸上带着粗粝的痛感。空气中弥漫着青草与牲畜粪便混合的、独属于塞外的气息。时值初夏,关内已是绿意盎然,此处却仍显苍凉,只有一些耐寒的草类顽强地吐露着新绿。

汉军五万将士,排成数路纵队,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沉默地行进。骑兵在外围游弋警戒,步兵与辎重车队在中间,队伍绵延十数里。尽管事先已尽可能轻装,但数万人的大军行动,依旧显得颇为臃肿。脚下的“路”,很多时候仅仅是车马碾过草地的痕迹。

姜维骑在战马上,眺望着这片辽阔而陌生的土地,心中并无多少诗情画意,唯有沉甸甸的责任。他深知,在这片看似空旷的原野上,隐藏着无数双眼睛,正警惕地注视着这支突然出现的庞大军队。胡人的游骑,就像草原上的狼群,随时可能从任何一个方向扑来。

参军周卓策马跟在姜维身侧,不时指着远处的地平线,低声介绍着:“将军,据此地向东约八十里,便是当年汉高祖被围的**白登山**。此地已是雁门乌桓的传统牧场范围,库贤的主力部落,应当就在白登山东北方向的河谷地带。”

听到“白登山”三个字,姜维眼神一凝。那段汉初的屈辱历史,如同警钟在他心中敲响。在这片土地上,任何大意都可能招致灭顶之灾。

“传令下去,全军加强戒备!斥候放出三十里,重点侦查东、北两个方向!各营间距不得拉大,随时准备结阵御敌!”姜维沉声下令。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汉军的阵型变得更加紧凑,弓弩手皆箭上弦,刀出鞘,一股肃杀之气在队伍中弥漫开来。

果然,行军不到半日,前军柳隐便派快马来报:发现小股乌桓游骑,约百余骑,在队伍东侧五六里外徘徊窥探,既不靠近,也不远离,形如鬼魅。

“果然来了。”姜维并不意外,“告诉柳将军,不必理会,保持队形,严密监视即可。若其靠近弓箭射程,鸣镝警告驱离,不可主动追击,以免中了调虎离山之计。”

他转向周卓:“周参军,派往库贤处的使者,有消息传回吗?”

周卓摇头:“尚未。按行程计算,应已抵达,但库贤态度如何,还需等待。”

姜维眉头微蹙。使者的反馈,将直接决定他对雁门乌桓的策略。

又行进了约一个时辰,前方出现一条蜿蜒的河流,河水浑浊,流速颇急,河岸两旁生长着些低矮的灌木。鲁晟立即指挥工兵营上前,勘探水情,准备架设简易浮桥,同时检测水质是否可供饮用。

就在这时,东侧地平线上烟尘大起,马蹄声如闷雷般传来!远远望去,只见黑压压一片骑兵,人数恐有数千之众,正朝着汉军侧翼疾驰而来!旗帜杂乱,服饰各异,正是乌桓骑兵!

“敌袭!结阵!结阵!”各级军官的吼声瞬间响彻原野。

训练有素的汉军并未慌乱。步兵迅速以辎重车为依托,外围竖起大盾,长矛如林般从盾牌间隙伸出,弓弩手则依托车阵,张弓搭箭,严阵以待。柳隐和赵统的骑兵则迅速向两翼展开,保护侧翼,并准备随时反击。

那数千乌桓骑兵在距离汉军阵前一里多处停了下来,并未立刻发动冲锋。他们队形散乱,人马喧嚣,挥舞着手中的弯刀和长矛,发出各种怪叫声,试图恐吓汉军。

姜维在亲兵护卫下,登上一辆高大的辎重车,仔细观察着对方。他发现这些乌桓骑兵虽然人数不少,但装备简陋,皮甲居多,铁甲罕见,阵型也毫无章法,更像是临时聚集起来的部落武装,而非精锐战兵。其意图,恐是试探与威慑,而非决死一战。

“将军,看来库贤是想给我们一个下马威。”张嶷在一旁低声道。

姜维冷哼一声:“若是如此,只怕他要失望了。传令,床弩准备,对准其阵前空地,发射一轮,以示警告!没有我的命令,不许射人!”

中军令旗挥动。部署在车阵内的数十架床弩发出令人牙酸的绞弦声,“嘣”的一声巨响,数十支儿臂粗细的巨大弩箭带着凄厉的破空声,划过一道弧线,狠狠地扎在乌桓骑兵阵前百余步的空地上,溅起一片尘土!

这突如其来的远程打击,显然超出了乌桓人的预料。对方阵中顿时一阵骚动,战马受惊,希津津的嘶鸣声和人的呵斥声混成一片,原本就散乱的队形更加不堪。许多乌桓骑兵脸上露出了惊惧之色,下意识地勒马后退。

汉军阵中则爆发出了一阵欢呼,士气大振。

就在此时,一骑从乌桓阵中飞出,举着一面代表使者的白色皮毛旗帜,奔向汉军阵前,用生硬的汉语喊道:“莫放箭!我乃库贤大头领使者!奉大头领之命,前来询问,大汉天军至此,意欲何为?”

姜维示意放其近前。那使者来到车阵前,虽然强作镇定,但眼神中的慌乱却掩饰不住。

姜维并未下车,居高临下,声音威严:“回去告诉库贤大头领!我乃大汉征北将军姜维,奉天子之命,北伐曹魏,途经此地,无意与乌桓诸部为敌。前日已遣使携礼往见大头领,申明我大汉友好之意。尔等今日陈兵于此,是欲与我大汉为敌吗?”

那使者连忙道:“将军息怒!大头领绝无此意!只是……只是贵军突然至此,部众惊恐,故而前来探看,绝无冒犯之意!”

“既无冒犯之意,为何率数千之众,逼近我军阵前?”姜维语气转厉,“我大汉王师,礼仪之邦,先礼后兵。若尔等愿和睦相处,互市通好,我自当以客礼相待,陛下亦有厚赐。若有人心存不轨,欲步当年匈奴冒顿之后尘……”他顿了顿,目光如刀锋般扫过远处的乌桓骑兵,以及更远方那座隐约可见的白登山轮廓,冷冷道,“且看我大汉强弩,利否?!”

最后一句,蕴含着凛冽的杀意与强大的自信,通过真气的催动,清晰地传遍了前沿阵地,甚至隐隐传到了乌桓阵中。

那使者吓得一哆嗦,连声道:“不敢!不敢!小人这就回去禀报大头领!”

使者狼狈而去。不久,那数千乌桓骑兵开始缓缓后撤,最终消失在地平线上。

一场潜在的冲突,消弭于无形。

姜维并未放松警惕,下令全军原地警戒,等待后续消息。同时,他特意让后勤营在河边开阔地,支起大锅,现场烤制了一批快乐酥。顿时,香甜的气息随着塞外的风飘散开来,与刚才的肃杀形成了鲜明对比。许多汉军士兵领到热乎乎的快乐酥,吃得津津有味,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

约莫一个时辰后,周卓派往库贤处的使者终于回来了,还带来了库贤的亲笔回信(由随行通译写成汉字)以及十几头肥羊作为礼物。

信中,库贤言辞谦卑,解释方才的骑兵乃是部落中一些不懂事的年轻人私自行动,绝非他本意。他再次表达了对大汉的仰慕,愿意归附,并承诺约束部众,绝不与汉军为敌,同时开放部分草场,允许汉军通过,并愿意提供向导,出售马匹。

姜维看完信,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他知道,这第一关,算是过去了。库贤的态度,更多是出于对汉军实力的忌惮,以及对“厚赐”(尤其是快乐酥这类新奇物产)的渴望。这种基于利益的臣服固然不牢靠,但在当前阶段,已经足够。

“回复库贤,他的心意,本将军收到了。礼物收下,按市价双倍给予丝绸与茶叶作为回礼。告诉他,待我平定幽州,自会向天子奏明他的功绩,届时封赏更厚。”姜维对周卓吩咐道。

“另外,”姜维补充道,“让鲁校尉加快架桥速度,我军在此休整一夜,明日一早,继续东进,目标——代郡!”

白登山的阴影似乎暂时远去,但姜维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更大的挑战,或许就在代郡等待着他们。汉军的北征之路,在初涉塞北的谨慎与威慑中,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