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 > 第118章 邺城死寂:末路王朝的最后挣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8章 邺城死寂:末路王朝的最后挣扎

晋阳陷落、孙礼自刎的消息,如同一场彻骨的寒流,瞬间冻结了整个邺城。往日里即便惶恐也尚存一丝生气的朝堂,此刻陷入了一种近乎死寂的沉默。连最擅长歌功颂德、指责他人的官员,也闭上了嘴巴,因为他们发现,无论说什么,都无法改变那扑面而来的、令人窒息的绝望。

年幼的皇帝曹芳坐在龙椅上,小小的身子在宽大的袍服里显得更加瘦弱,他茫然地看着下方如同泥塑木雕般的群臣,不明白为什么气氛如此沉重。他还不能完全理解“亡国”二字的含义,但本能地感到害怕。

大将军曹爽站在百官之首,脸色是一种不正常的灰白,嘴唇微微颤抖着,想要说什么,却发现自己发不出任何声音。孙礼死了……那个被他视为西北屏障、甚至私下里有些忌惮的刚毅将领,就这样死了,以一种最决绝的方式,宣告了并州的沦陷和曹魏末路的临近。他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没有人群情激奋地要求出兵复仇,因为谁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也没有人……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在这个时候,提出那个禁忌的词语——**投降**。

是的,没有人要求投降。

不是因为他们对曹魏有多么不可动摇的忠诚,而是在这最后的时刻,一种更为复杂和绝望的情绪笼罩了他们。

*首先,是恐惧。** 对汉军,尤其是对那个行事莫测的刘禅的恐惧。快乐酥、老君馍、仙种……这些闻所未闻的东西,以及那兵不血刃拿下徐州、瓦解兖州、逼死孙礼的手段,让这些习惯了传统权谋和征伐的魏国大臣们感到深深的无力与恐惧。他们不知道投降之后,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是清算?是羞辱?还是像臧霸那样被“快乐酥”圈养起来?未知,往往比已知的死亡更可怕。

**其次,是惯性。** 他们中的许多人,祖辈、父辈便是曹魏的臣子,他们的一生都在这个体系内挣扎、攀爬。曹魏,不仅仅是他们效忠的对象,更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他们认知中的“天下”。骤然间要他们放弃这一切,向那个曾经被他们视为“伪朝”的季汉屈膝,心理上的障碍巨大无比。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路径依赖和身份认同的撕裂。

**再者,是最后的侥幸与尊严。** 河北,毕竟还有黄河(部分河段)天险,还有邺城这座经营多年的雄城,还有……最后十几万勉强可战的军队。或许……或许还能守住?或许江东的孙权不会坐视不理?或许汉军内部会生变?哪怕这些念头如同风中残烛,也依然是支撑他们不倒下的最后理由。直接投降,意味着放弃所有的挣扎和可能性,这对于这些曾经站在权力顶端的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哪怕死,也要维持这最后的体面。

死寂持续了许久,最终,还是由司空夏侯玄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干涩而沙哑,仿佛每一个字都耗尽了力气:

“大将军……晋阳已失,孙文烈(孙礼字)殉国……蜀军下一步,必是剑指邺城。当务之急,是……是加固城防,收缩所有兵力于邺城、信都一线,实行……焦土策略,坚壁清野,将城外粮草尽数焚毁,民夫悉数迁入城内!与蜀军……决一死战!”

他说的“决一死战”,带着一种悲壮的意味,更像是一种仪式,而非真有胜算的战略。

曹爽仿佛被这句话惊醒,他猛地抬起头,眼中布满了血丝,用一种近乎癫狂的语气嘶吼道:“对!决一死战!朕……朕与邺城共存亡!传旨!所有兵马,全部撤回邺城!城外五十里,所有村庄、粮仓,全部焚毁!一粒米,一根草,都不留给蜀寇!征发所有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男丁,上城协防!违令者,斩!全家流放!”

这是一道疯狂而绝望的命令。焚毁城外粮草,意味着即使能守住城池,也将面临饥荒;强行征发所有男丁,只会加剧民怨,可能导致内部崩溃。但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反对。因为他们知道,这已经是最后的手段了,是在明知必死的情况下的疯狂挣扎。

命令下达,邺城这台濒临解体的机器,开始了它最后、也是最残酷的运转。军队如同蝗虫过境,在城外焚烧村庄、粮仓,驱赶着哭天抢地的百姓进入已经人满为患、如同囚笼般的邺城。城内,物资被强行征调,家家户户如同惊弓之鸟,一种末日降临的恐慌在无声地蔓延。

曹魏政权,在并州失守的致命打击下,没有选择屈辱的投降,而是蜷缩起来,亮出了它最后、也是最脆弱的獠牙,准备进行一场注定没有胜利希望的困兽之斗。邺城,这座北方最繁华的都市,此刻却如同一个巨大的坟墓,等待着最终时刻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