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保姆作家刘青青 > 第233章 现实的残酷3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节:再烧一壶茶

李先生没有回信息。

这行字像一块冰,砸在我的心口。

依赖他的念头,就像追悼会上那缕青烟,风一吹,就散得无影无踪。

回去的门,不是似乎关上了,而是被从外面彻底锁死。

绝望的潮水退去后,裸露出的是一片必须自己走过的荆棘地。

我不能倒下,为了思李。

现在主要是工作。

“年纪太大”、“只招住家”——家政公司的门槛把我挡在外面。试问,哪家雇主?会让你带个孩子去干活,那是去工作,不是托老院和幼儿园。

这个选项必须放弃。

那么,还有什么工作能允许我带着孩子,或者时间上能错开?

我的脑子飞快地转着,像一台生锈后被迫启动的机器:

餐馆后厨? 洗盘子、摘菜,也许能争取到傍晚前结束,接思李放学。这个能挣到多少钱?三千,五千,能挣到7000吗?

写字楼保洁? 通常是清晨或深夜工作,或许能求求情,让我只做清晨时段,可是哪里也不是慈善机构啊?

在学校门口摆个小摊? 卖早点或文具,思李就在身边……但现在虽然有一点积蓄,这个能挣钱吗?

每一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随之而来的现实问题压下去。

但这一次,我没有任由绝望淹没。

我拿出手机,不再看李先生的对话框,而是打开地图,搜索附近的劳务市场、大型菜市场。

——那里或许有零工的机会。

车流缓缓驶入市区,窗外的世界重新变得喧嚣而具体。

欧阳奶奶的安详笑容在我脑中浮现,那是一种历经风雨后的平静。

她给了我最后的温暖,也给了我一种无声的勇气。

人走茶凉,茶凉了,就自己再烧一壶热水。

第二节:误入者

我握紧了方向盘,在一个岔路口,没有开往回家的方向,而是拐向了那个以招零工出名的劳务市场。

我知道,这将是一场比追悼会更艰难的“仪式”。

车子刚停到零工市场进口,我本来以为零工市场就像电视里演的,大家安静地坐在路边,面前摆着一个小牌子。

可我的车刚靠近那片尘土飞扬的空地,甚至还没停稳,就像一滴水溅进了油锅。

一群男人——几乎全是男人——穿着孩子们穿过的旧校服、沾满油漆点的迷彩服,各种根本谈不上款式和合身的杂乱衣服,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

他们瞬间就把我的车围住了,一张张被日晒雨淋成古铜色的、写满焦急的脸贴在我的车窗上。

“老板,找什么人干活?”

“水电、泥瓦匠,我什么都会!”

“老板,看我,有力气,价格好说!”

他们拍打着车窗,声音嘈杂得混成一片嗡嗡的巨响。

我甚至能看到他们指甲缝里的污垢和额头上深刻的皱纹。

那种对工作的极度渴望,化成了一股实质性的压力,几乎要把我的小轿车挤扁。

我这身素色衣服在此地显得如此可笑。

我像只误入兽群的小羊,用颤抖的声音结结巴巴地喊道:“我……我不是老板!我也是来找活路的!”

话音落下,车内车外有片刻凝滞。

贴窗的脸上的急切,迅速褪去,变为打量、漠然,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

人群像退潮般,慢吞吞地散开,他们的目光已投向下一辆驶来的车子。

我僵在驾驶座上,心脏狂跳。

原来,我连被当作竞争对手的资格都没有,只是一个可笑的误入者。

下意识地猛踩油门,方向盘一打,几乎是夺路而逃。

我驶出临工市场的出口,还是没有死心。

我该怎么办?

勇气在现实面前,碎得如此之快……

原来,我连走进这个战场的资格都没有,第一步就被吓退了回来。

绝望………

欧阳奶奶的葬礼像上辈子一样遥远,而李先生沉寂的微信,才是眼前冰冷的现实。

我伏在方向盘上,浑身无力。

为自己烧一壶热茶?

可我连火种在哪里都不知道。

我的胃里传来一阵阵灼烧般的空虚感,才意识到已经过了中午。

第三节:吃面

顺着“兰州拉面”、“沙县小吃”的招牌拐进一条小巷,却一眼瞥见个极其简陋的招牌:“饸饹面”。

塑料棚子支在门口,几张油腻的矮桌板凳。

最重要的是,我看到几个穿着迷彩服、浑身是灰的男人正埋头在里面吃得呼噜作响。

其中几个,那不是刚才拦我车的人吗!

就是这儿了,顺便看看人们的战绩。

“老板给我来一碗面。”

“六块钱一碗……加蛋”。

面汤滚烫,蒸汽熏在脸上,一股老油哈喇子味……

面摊已经坐满了人,放眼望去,旁边有一个小吃摊。

我鬼使神差地走了过去,在离人群稍远的一张小矮桌旁坐下,要了一碗5元的面皮。

空气里弥漫着油烟、汗水和尘土混合的气味。

旁边一桌,围坐着几个刚干完上午活计的男女。

他们埋头呼呼地吃着面皮,声音响亮,仿佛要将一上午消耗的力气立刻吃回来。

一个穿着脏得看不出原色t恤的男人,咕咚灌下半碗面汤,用袖子抹了把嘴,冲着对面一个同样满脸倦容的女人嚷道:

“喂,张姐,今天咋样?闹了多少?”

那女人头也没抬,筷子搅着碗里的面,没什么好气:“咋样?能咋样!一百二!卸了半车瓷砖,老孙抠搜的,差点想赖账。”

“一百二不错了!”男人咧开嘴,露出一口被烟熏黄的牙,“我他妈更晦气,给人家通了一上午下水道,给了二百,还报废了一块电池,他妈的,还赔了!。

那家伙,差点没把老子熏死!”

他说着,仿佛还能闻到那股味儿,嫌弃地皱了皱鼻子。

这时,旁边另一个稍微年轻点、但也穿着破旧工装的男人插话,他带着点炫耀:“那我比你们强点,早上跟了个家装队,刮腻子,一百五,现结的。”

“可以啊,小子!”先前的男人捶了他一下,随即又叹口气,“这年头,钱难挣,屎难吃哦。”

话题似乎就要转向对生活的抱怨。

忽然,那t恤男人像是为了驱散这沉闷,目光落到旁边那个叫张姐的女人身上……

他毫无征兆地,伸出沾着灰泥的手,在她穿着廉价牛仔裤的大腿上重重抓了一把,发出嘿嘿的、带着粗野气息的笑声:

“愁个球!晚上跟哥走呗?哥请你吃烧烤,保证比你这清汤寡水的面有味儿!”

女人像是早已习惯,猛地打开他的手,骂了一句:“滚你妈的逼!老娘没空跟你扯淡,下午还得等活呢!”

语气里厌恶是真,但更多的是麻木,甚至都懒得动怒。

那男人也不在意,讪讪地收回手,继续跟旁人吹牛去了。

我赶紧低下头,心脏怦怦直跳,碗里的面顿时失去了所有味道。

这里的对话,赤裸得烫人;这里的玩笑,粗粝得扎手。

它剥离了所有文明社会的粉饰,将生存的艰辛和由此滋生的、一种近乎动物般的直接和麻木,血淋淋地摊开在我面前。

这不是我熟悉的世界。

我匆匆扒完剩下的面皮……

“日他个瘟,今天算是白瞎了!”一个满脸胡茬的壮汉扒拉完最后一口面,把碗重重一放,“早上那点活,一百二,还不够买两包烟。老王这中介,心越来越黑。”叫骂声从我背后传出。

“知足吧老黑,”他对面一个精瘦、戴着眼镜的男人嗤笑一声,用指甲剔着牙,然后到鼻子上闻了闻……

他一边搓手指头一边说:“南环那边,卸一车水泥,才给八十。你抢都抢不上!现在这行情,有活干就是祖宗保佑。”

“保佑个屁。”叫老黑的嘟囔着,掏出皱巴巴的烟盒散了一圈,“我闺女昨天又来电话,要买手机?她说有手机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妈的,我这一身骨头,都快榨不出油了。”

“都一样。”另一个年长男人叹了口气,他脸上的皱纹像是用刀刻出来的,“我那个小子,非要念什么国际班,一年两万。我跟他妈在工地上熬通宵,都凑不出这数……可他学习好啊,咱这当老子的,能说个‘不’字?”

一阵短暂的沉默。只有呼噜呼噜喝汤的声音。

“明天咋弄?”精瘦眼镜男打破沉默,“还去那儿蹲着?”

“不去咋弄?”老黑点着烟,狠狠吸了一口,“家里又不会下钱。妈的,盼着来个傻大方老板,最好是个娘们,一看就不懂行事,能多糊弄几十是几十。”

他说这话时,眼神似乎无意地扫过我这边。

我赶紧起身往外走……

“扯淡。”年长的男人终于吃完了,用袖子抹了把嘴,“都是苦命人,糊弄谁?早点干完,换个地方是正经。我听说物流园晚上有搬快递的活,论件算,咱俩去试试?”

“成!”………

几个人扔下筷子,扔下几个钢镚,起身就走……

他们的话,像锤子一样砸在我心里。一百二、八十、两万的学费、糊弄几十是几十……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和我一样,或者不如我的人………

我不是一个人在这人世间挣扎。

生活就是这样,抱怨没用,只能扛着。

我掏出手机,李先生仍旧没理我。

此时,我没有再感到潮水般的绝望。

胃里的面皮是实的,耳朵里那些粗糙的对话是实的。

我该怎么办?

我站起身,把五块钱压在碗底下。

“老板,钱在碗底下。”我说了一声。

“奥”………

第四节:女儿的对话

一看手机,孩子们快放学了,我去接女儿。

站在那群翘首以盼的家长中间,我下意识地拉了拉身上这件沾着面馆气味的素色外套。

周围是爷爷奶奶、全职妈妈们的闲聊,关于房价、补习班和假期旅行。

我像个异类,格格不入地沉默着。

放学铃声一响,孩子们像欢快的小鸟涌出来。

思李很快看到了我,她背着几乎比她半个人还大的书包,跑了过来……

“妈妈!”

这一声呼唤,瞬间熨平了我这一天的慌乱和屈辱。

我紧紧握住她的小手,像是握住了唯一的浮木。

牵着她的手往车那边走,思李抬起头,小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困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她轻声问:

“妈妈,你今天去李大爷的家吗?还回我们自己的小房子?”

孩子的心像明镜一样。

我这些天的奔波、焦虑,以及今天这身不同于往常的打扮,她都敏感地察觉到了。

我停下脚步,蹲下身,平视着她的眼睛。

那双清澈的眼睛里,映着天空残留的光,也映着我的疲惫。

我努力扯出一个轻松的笑容,用手指轻轻梳理她被风吹乱的刘海。

“嗯,不去了。妈妈以后都在家陪思李,好不好?”

我顿了顿,觉得“我们的小房子”这个说法,带着一种让她不安的漂泊感。

我得给这份不确定,加上一点重量。

“而且,思李,”我加重了语气,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宣布好消息般的雀跃,“那不是‘小房子’。

那是我们的家,有七十平米呢,一点都不小!以后啊,就妈妈和思李两个人,在我们的家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思李眨巴着眼睛,消化着这个信息。

她没有欢呼,也没有追问,只是看了我几秒钟,然后伸出小小的、温热的手臂,搂住了我的脖子,她把小脸贴在我的脸颊上。

“好。”她在我耳边轻轻说,呼出的气息暖融融的,“我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在我们的家里。”

“回家,妈妈给你做西红柿鸡蛋面,好不好?”

“好!”

吃饭的时候,女儿又说:“妈妈,我们这个家好,可是李大爷的家更好,还有好几个房间,还有好多玩具,还有那个院子里有小蚂蚁,还有李大爷可以和我一起拼图”………

你为什么不去了呢?”

孩子这句天真而残酷的问话,像一根针,精准地刺破了我努力维持的平静。

我握着筷子的手僵在半空,喉咙被刚咽下的面条堵得生疼。

心里只有纯粹的困惑。

她描述的那个“更好”的家……

我深吸一口气,把翻涌的酸楚压下去,放下筷子,用尽可能温和的语气说:

“思李,妈妈知道,李大爷家很大,玩具很多,还有小院子,很好玩,对不对?”

思李用力地点点头:“嗯!那个会发光的拼图,我才拼了一半呢。”

“妈妈也觉得那里很好。”我顺着她的话说,然后轻轻拉过她的小手,“但是,思李,你知道吗?那个家,就像我们去游乐场一样,我们可以去玩,但它不是我们的家。”

我指了指我们此刻坐着的、略显陈旧的餐桌,还有窗外熟悉的街景。

“这里,这个有思李的小床,有妈妈给你讲故事的小沙发的地方,才是我们自己的家。

就像小鸟有自己的窝,小蚂蚁有自己的洞一样,我们在这里,最安心,最自在。”

这个比喻似乎让她有点明白了,但她的小脑袋还在纠结那个未完成的拼图。

“那……我们以后还能去李大爷家玩吗?就玩一会儿?”

这个问题更加致命。

我看着女儿充满期待的眼神……

选择了一个模糊但不算撒谎的说法:

“李大爷最近可能比较忙哦。思李要是想拼图,妈妈这个周末陪你去图书馆的儿童区拼,好不好?那里有好多好多的拼图呢。”

我努力让我的声音听起来轻快:“而且,我们的家也很好啊,你看,妈妈可以天天陪思李吃饭,晚上我们可以一起在沙发上读那本新的故事书。我们的家,最重要的是有妈妈和思李在一起,对不对?”

思李歪着头想了想,她眼睛暗了起来。

“那好吧。”她低下头,继续扒拉碗里的面条,小声地补充了一句,“我就是有点想和李大爷一起拼图……还有院子里的小蚂蚁呢,那才好玩了。”

那一刻,我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又酸又涩。

女儿在睡觉的时候,说道,妈妈,那你什么是时间有空领我去看看李大爷吧,我想他了。

我俯下身,轻轻亲了亲她的额头,低声呢喃,像是承诺,又像是说给自己听:

“好,妈妈知道了。等李大爷不忙了,我们……再看看。”

这句话轻飘飘的,没有任何分量,连我自己都不信。

第五节:精细盘算

我关上台灯,摸黑走到窗边。

窗外是这个城市司空见惯的、不属于我的万家灯火。

李先生的沉默像一堵冰冷的墙,隔开了两个世界。而我,连告诉女儿“那扇门已经对我们关闭了”的勇气都没有。

灯光照在屋里斑驳的墙上,窗外是嘈杂的市场。

这里的一切都在提醒我,什么是真正的生活。

其实,李先生人也挺好的。

这个念头冒出来,带着一种屈辱的平静。

我像拨算盘一样,一一清点:

在李先生家,确实没有那么多苛刻的规矩,工钱给得远比市场高,李先生性格也算随和,只要不出大的纰漏,他从不过多苛责。

平心而论,他对我……还好。

除了张娇这件事,平日里也算尊重,有几分真心的疼惜,尤其是对思李。这块更是没得说。

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

思李在那里,能上最好的学校,能有一个宽敞的院子奔跑,她很快乐。

至于李先生的花心……是的,这是根刺,扎得我心口疼。

可是,花心就花心吧。主动权在李先生手里,离了李先生,我屁也不是。

“唉——”

我长长地、无声地叹了口气。

这声叹息里,有对自己不得不妥协的嘲讽,也有对现实低头后的释然。

我不是二十岁的小姑娘了,可以为了爱情要死要活,摔门而去。

我五十二岁了,是一个母亲。

我的首要任务,是让我的女儿在一个安全、优越的环境里长大。

离开李先生,我能给女儿什么?

是挤在破屋里看人脸色?

是让她因为我奔波于各家雇主之间而缺少陪伴?

还是让她失去那个触手可及的光明未来?

我赌不起。

想通了这一点,我心里那块巨大的石头仿佛落了地,虽然砸得生疼,但至少不再悬空了。

所谓的“感情洁癖”,在冰冷的现实和母亲的责任面前,轻如鸿毛。

我拿起手机,不再犹豫,也不再带有情绪,只是平静地、甚至带着一丝认命后的淡漠,发出了那条信息:

“李先生,我明天回去。思李下周的家长会,还需要你一起去。”

这一次,我没有问他“可不可以”,而是告诉他“我决定了”。

并且,我提到了“思李的家长会”,这是在提醒他,也提醒我自己,我们之间除了男女那点事,还有一个更牢固的纽带——思李这个养女。

这或许不是爱情最好的样子,但眼下,这是生活能给我的,最好的活法。

我给李先生发出信息后,内心如同放在小火上煎烤,一分一秒都格外漫长。

然而,直到窗外天色漆黑,李先生都没有回复。

他还是已读不回。

我的心如冰锥一样刺的生疼。

这是一种比直接拒绝更残忍的冷漠。

它意味着,他看到了,但他不在意,或者,他需要时间“处理”我的回归。

那一夜,我几乎未眠。内心忐忑,设想了无数种可能。

最终,我横下一条心:无论如何,我必须回去。

就算是要结束,我也要拿回我的东西,要一个明明白白的结局。

第六届:李家别墅

第二天一早,我准时回到了李家别墅。

用我自己的钥匙打开门时,我的手心全是冷汗。

屋子里静悄悄的,带着一夜无人收拾的痕迹。

空气中,似乎飘浮着一丝若有若无的、不属于这里的香水味。

我强迫自己不去深想,像往常一样,从九点开始默默地打扫客厅、厨房。

每一个动作都机械而麻木。时间过得异常缓慢,每一下心跳都沉重地敲打着我的耳膜。

十点半,我拿着抹布,走上二楼,准备收拾书房和主卧。

就在我的手刚刚触碰到主卧门把手的那一刻,门却从里面被拉开了。

张娇穿着一条丝质吊带睡衣,头发微乱,睡眼惺忪地站在门口。

她看到我,显然也愣了一下,但随即,那双漂亮的眼睛里迅速闪过一丝惊讶,然后是一种毫不掩饰的、胜利者般的得意和挑衅。

她甚至没有一丝慌乱,只是慵懒地倚在门框上,用带着刚睡醒的沙哑嗓音,轻佻地打了个招呼:

“哟,刘姨,这么早啊?来打扫卫生?”

那一刻,我的血液仿佛瞬间凝固了。

所有的猜测、所有的侥幸,都在她这身睡衣和她坦然的态度面前,被击得粉碎。

我站在原地,像被施了定身咒,能听到自己世界崩塌的轰隆巨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