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秋意渐深,飞云县的天空显得格外高远澄澈。梧桐树叶已大半金黄,风一吹便簌簌落下,铺满街道和校园小径。凌空走在去学校的路上,呼吸间能看见淡淡的白气,面板上【呼吸:圆满(1450\/)】的数字缓慢而稳定地增长着。

期中考试刚刚结束,校园里弥漫着一种放松又期待的气氛。凌空各科成绩保持稳定,数学和物理甚至有小幅提升。更让他满意的是,多项技能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瓶颈,达到了新的层次。

【视觉:精通(12\/)】

【听觉:精通(8\/)】

这两个基础感官技能的提升,让凌空对世界的感知更加敏锐。他能看清远处黑板上的小字,能听清教室另一端的低语,甚至能凭脚步声辨认出走近的人是谁。

“凌空!等等我们!”苏晓晓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伴随着轻快的脚步声。 凌空放缓脚步,不用回头就知道是苏家姐妹和林雪。转身时,他注意到林雪手中拿着一份 unfamiliar 的文件。

“文化局的感谢信!”苏晓晓迫不及待地宣布,“表彰我们在钟楼历史研究中的贡献!” 林雪微笑着递过文件:“还有邀请函,邀请我们参加下周的‘飞云县历史文化保护研讨会’。” 凌空略感惊讶:“高中生参加这种正式研讨会?” 苏暮雨解释:“是青年分会场,专门讨论如何让年轻人参与地方文化保护。”

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四人兴奋地讨论着参会准备,决定以地方文化研究社的名义做一个简短报告。

社团活动时间,李学长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激动:“这是我们社的荣誉!必须好好准备。”他立即调整了本周活动计划,全力准备研讨会报告。

凌空和林雪负责整理研究成果,苏暮雨负责撰写讲稿,陈静负责设计展示方式,苏晓晓则主动承担起“形象大使”的角色,负责统一着装和礼仪训练。

【公开演讲:熟练(189\/1000)】 【团队协作:精通(56\/)】

凌空发现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不仅是研究者,还是协调者和技术支撑。

周五放学后,五人留在社团活动室加班。凌空正在调试投影设备,忽然听到窗外传来熟悉的引擎声。他凭增强的听觉辨认出那是张教授的车。

几分钟后,李老师带着张教授来到活动室:“张教授听说我们要参加研讨会,特意来提供指导。” 张教授依旧彬彬有礼,但凌空注意到他打量展品的眼神格外专注,特别是在那些钟楼结构图和历史照片前停留良久。

“很精彩的研究,”张教授称赞道,“特别是对地下结构的分析,相当专业。”他转向凌空,“我听说你在这方面很有天赋?” 凌空保持谦逊:“只是业余兴趣,还有很多需要学习。” 张教授意味深长地笑笑:“年轻人有这种兴趣很难得。省历史研究院正在筹备一个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你有兴趣参加吗?”

这个邀请让在场的人都感到意外。省历史研究院是许多历史学者向往的地方,其青年计划竞争激烈,录取率极低。 凌空谨慎回应:“我需要考虑一下,还要和父母老师商量。” 张教授点头:“当然,想好了联系我。”他留下名片后告辞。

张教授离开后,活动室里一阵兴奋的讨论。 “这是好机会啊!”李学长激动地说,“省研究院的资源比我们这里丰富多了!” 林雪却微微皱眉:“父亲说张教授的研究方向有些...争议性。他更注重文物的经济价值而非历史价值。” 苏暮雨担心地问:“你是说可能利用凌空的研究能力?” 凌空沉思片刻:“先专注于眼前的研讨会吧。其他事情之后再说。”

周末,凌空造访周老板的茶馆,想了解更多关于张教授的信息。 周老板泡上一壶普洱,缓缓道:“省里来的教授啊...我听说过他。据说擅长‘发现’被遗忘的历史文物,然后让它们‘重现天日’——通常是通过拍卖行。” 凌空皱眉:“这是合法的吗?” “灰色地带,”周老板叹气,“有些私人收藏家愿意出高价购买‘消失’的文物,这就催生了一些不那么纯粹的研究者。”

谈话间,凌空注意到茶馆里多了一些陌生顾客。他们看似普通茶客,但举止间透着一股专业气质,不时观察着周老板和凌空。 【警觉性:熟练(234\/1000)】 面板提示技能提升。凌空决定提前离开,不再讨论敏感话题。

走出茶馆时,凌空与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擦肩而过。对方手中的文件意外散落一地,凌空帮忙捡拾时,瞥见一份关于“飞云县地下结构产权规划”的文件。

“抱歉抱歉,”男子匆忙收好文件,“您是凌空同学吧?听说您在地方文化研究方面很有建树。” 凌空警惕地问:“您是?” “县规划局的,”男子递上名片,“我们正在做老城区改造规划,想听听你们年轻人的意见。”

这一切太过巧合,凌空心中的警报响起。他礼貌地接过名片,借口有事匆匆离开。

回到家,凌空上网搜索了张教授和规划局男子的信息。张教授确实在省历史研究院任职,但近年来的论文多与“文物经济价值评估”相关;规划局男子也确有其人,但主要负责新城区规划,与老城区无关。

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凌空决定暂时不轻举妄动,而是更加专注于学业和社团工作。

周一的文化研讨会上,地方文化研究社的报告大获成功。凌空负责的技术展示部分尤其引人注目,他利用3d建模技术重现了钟楼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面貌,还虚拟还原了部分地下结构。

报告结束后,一位白发老者走上前来:“很精彩的展示,年轻人。我是县文史馆的馆长,有兴趣来做兼职助理吗?我们需要熟悉新技术的年轻人帮助数字化档案。”

这真是个意外惊喜!凌空欣然答应。苏暮雨和林雪也获得了类似机会,分别被图书馆和地方志办公室邀请参与文献整理工作。

【机遇把握:熟练(45\/1000)】 面板跳出新技能提示。凌空意识到,当专注于提升自身能力时,机会自然会来敲门。

随着在文史馆的工作展开,凌空接触到了更多珍贵史料。一天,他在整理一批捐赠的老照片时,意外发现了一张1940年代钟楼的全景照片,背景中隐约可见老茶馆的位置。

放大照片细节,凌空发现茶馆原址当时有一个显眼的标志物——一座石雕貔貅。而现在的茶馆门前,并没有这个雕像。

下班后,凌空立即前往茶馆。周老板听后若有所思:“石雕貔貅...祖父的日记里提到过,说是地下通道的方位标志之一。但建国初期就被移走了,不知去向。”

凌空在文史馆档案中继续追查,发现1952年的市政工程记录中有一条:“移钟楼区石兽貔貅至西门广场为饰”。他立即前往西门广场,果然在广场角落找到了那座貔貅石雕,历经风雨已经有些残破。

仔细检查石雕,凌空在底座发现了一行几乎被磨平的刻字:“方位基准,永志不忘”。他测量了石雕的朝向和角度,发现正指向钟楼和茶馆之间的某个点。

【考古调查:熟练(178\/1000)】 这个暑假才获得的技能正在快速提升。

凌空没有立即行动,而是先回文史馆查阅更多资料。在一本1950年代的市政规划图中,他发现了标有“地下管网检修口”的标记点,位置正好在貔貅指向的方向。

周六清晨,凌空借故提前来到茶馆附近。根据图纸标注,他找到了一处隐蔽的检修井盖,上面刻着模糊的年代标记:1953。

井盖很重,但凌空近期【力量】技能的增长让他能够勉强移开它。下方是一条狭窄的垂直通道,有锈蚀的铁梯通向深处。手机照明下,可以看到底部有积水,但水位不高。

凌空没有贸然下去,而是拍照记录后恢复井盖原状。他需要更多准备和合适的时机。

周一的社团活动中,凌空分享了这一发现。大家决定以“飞云县地下管网历史变迁”为研究课题,向学校申请正式调查许可。这样既能够合法探索,又能够为县城留下宝贵资料。

令他们惊喜的是,申请很快得到批准,还获得了小额经费支持。更让人意外的是,县建设局主动提供了一套老旧管网图纸的电子版,说是“支持青少年科研活动”。

凌空查看图纸时发现,这些电子文件最近被频繁访问和修改,包括他发现的那个检修井的位置。显然,有人通过某种途径得知了他们的发现,并试图抢先一步。

“我们必须加快进度了,”凌空对小组说,“但一定要确保安全。” 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周末进行首次实地探查,邀请文史馆馆长作为指导老师,全程录像记录,确保合法性和安全性。

周六一早,小组齐聚茶馆后院。周老板慷慨地允许他们使用场地,还提供了祖父留下的老旧地图作为参考。

文史馆馆长带来了一位工程师朋友,专业评估了通道安全性:“结构还算稳固,但必须做好防护措施,时间不能太长。”

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凌空和林雪穿戴好防护装备,率先下降。通道深约五米,底部是砖砌的拱形结构,向钟楼方向延伸。空气潮湿但可以呼吸,显示有通风系统仍在工作。

“看这里,”林雪指着墙上的标记,“是1950年代的标准工程编号。” 凌空拍摄记录着一切。通道内除了些枯枝败叶和积水,没有太多特别之处。但前行约二十米后,他们发现了一处岔路,方向指向茶馆下方。

【方向感:精通(23\/)】 凌空凭借提升的方向感,判断出这应该通向之前发现的那个小房间。

岔路口被封死了,砖墙看起来是后来砌上的,与原有结构有所不同。凌空注意到墙根处有一块松动的砖,移开后发现后面藏着一个金属盒子。

盒子里是一本笔记本和几张图纸。笔记本的扉页上写着:“致未来的发现者,愿你们珍惜历史的馈赠——周守义,1953年冬”。

凌空和林雪激动不已。周守义正是周老板的祖父!他们小心地将盒子带回地面,在大家见证下打开。

笔记本里详细记录了1953年封闭部分通道的原因:并非安全隐患,而是为了保护一批“不宜公开但必须保存”的资料和物品。图纸则标明了三处隐藏点,其中两处已经被标注“已转移”,唯有一处仍显示“封存”。

“这就是祖父一直守护的秘密...”周老板感慨万分,“他从未具体说过是什么,只说是‘历史的责任’。”

小组决定暂时不进一步探索,先将发现报告给相关部门。令人意外的是,县文化局和建设局联合组成了一个专门工作组,邀请他们参与后续研究。

更让人惊讶的是,张教授突然结束了在飞云县的工作,返回了省城。规划局的那位男子也被调离了原岗位。一切似乎又回归了平静。

凌空隐隐感觉到,这背后有着更大的力量在平衡着各方利益,保护着这座小城的历史不被滥用。

深秋时节,地方文化研究社的新课题顺利进行。他们绘制出了飞云县地下管网的历史演变图,为县城建设提供了宝贵参考。凌空的多项技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长足进步,特别是【历史研究】和【工程制图】达到了精通级别。

一个凉风习习的下午,五人小组再次登上那个可以俯瞰全县的小山丘。远处的钟楼在夕阳中静默矗立,见证着历史的绵延。

“所以,最后那处‘封存’的点,我们要继续探索吗?”苏晓晓问。 凌空摇头:“工作组决定暂时保持原状,等到技术更成熟、准备更充分时再进行。有些历史不需要急于揭开。” 林雪赞同:“重要的是保护和研究的过程,而不一定是结果。” 陈静微笑:“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吧——永远有未知等待发现。”

苏暮雨望着生活了十六年的小城,轻声说:“而我们,就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凌空点头,感受到一种平静而坚定的力量。技能面板上的数字依然在缓慢增长,提醒着他学无止境的真理。

高中第一学期即将结束,前方的路还很长。但凌空知道,在这个慢节奏的小城里,每一天都是新的学习机会,每一次探索都是成长的阶梯。而有朋友们相伴,有家乡作为背景,这段旅程注定精彩而充实。

夕阳西下,五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仿佛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在地面上绘出一幅青春的画卷。飞云县的故事还在继续,而他们的探索,也永远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