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栖心审判:我在三界搞反贪 > 第12章 社区暖阳·生命最后的牵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章 社区暖阳·生命最后的牵挂

阎王爷体验生活的第三天,齐凤雅一大早就把他从被窝里拎了出来。今天去社区调解邻里纠纷,她扔给老阎一件印着淄博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的红马甲,让你看看,生死簿上寿终正寝四个字背后,藏着多少放不下的牵挂。

一、阳台上的白兰花

社区调解室设在老城区一栋旧居民楼里。他们接手的第一个案子,是楼下王奶奶投诉楼上李爷爷天天浇花漏水。老阎跟着齐凤雅爬上吱呀作响的楼梯时,心里还在嘀咕: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值得他这位地府之主亲自过问?

开门的李爷爷满头银发,佝偻着背,却把一室一厅的小房子收拾得窗明几净。阳台上,一盆白兰花开得正盛,但花盆底确实在渗水。

我不是故意的,李爷爷搓着手,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这花是我老伴生前最爱的……她说闻着这香味,就像我还陪着她。

老阎下意识用神识一扫——李爷爷的阳寿只剩三个月。而在生死簿上,他的记录确实写着寿终正寝。

您老伴走了多久?齐凤雅柔声问。

七年零三个月了。李爷爷从抽屉里掏出一本发黄的相册,她走之前说,最放心不下我和这盆花。我答应过她,一定会把花照顾好……

老阎翻看相册时,指尖突然一颤——照片上笑靥如花的女子,竟是他三百年前亲手批注阳寿已尽的。那时他觉得,68岁,无病无灾,算是善终。可他从未想过,这个字,意味着有人要独自面对往后余生的两万多个日夜。

王奶奶也不是怪您,齐凤雅指了指楼下,她孙子今年高考,压力大,漏水声影响孩子复习。咱们想想办法?

最后,老阎跟着李爷爷去建材市场买了托盘,齐凤雅帮王奶奶的孙子找了间社区自习室。问题解决的那一刻,王奶奶塞给李爷爷一包自己做的煎饼果子:老李,以后浇花注意点时间就行,花开得多好啊!

回去的路上,老阎一直沉默。他想起地府里那些寿终正寝的魂魄,过奈何桥时大多平静。现在他才明白,那份平静背后,是生者替他们继续活着、爱着、守护着。

原来死亡不是结束,而是牵挂的开始。

二、社区巡逻:看见人间烟火

下午的社区治安巡逻,更是让老阎大开眼界。

他们路过八大局便民市场时,卖菜的大妈硬往老阎手里塞了根黄瓜:新来的志愿者吧?尝尝,自家种的!

在老旧小区改造工地,包工头拉着他们诉苦:不是我们拖工期,是这栋楼里住着好几位高龄老人,白天施工怕影响他们休息……

最让老阎动容的是在社区养老驿站。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奶奶坐在轮椅上,坚持要亲手给志愿者们缝制鞋垫。我眼睛不好,做得慢,她颤巍巍地把针在白发间擦了擦,但你们天天跑来跑去,脚底暖和了,心里才热乎。

老阎注意到,老奶奶的轮椅扶手上,刻着密密麻麻的正字。护工小声说:她在数日子呢——女儿在国外,说今年春节一定回来看她。

那一刻,老阎突然理解了什么叫做生命的重量。不是生死簿上冰冷的数字,而是这些具体的、琐碎的、充满烟火气的牵挂与等待。

三、夜话:神格的震颤

当晚,老阎在社区值班室整理民情日记时,白无常突然通过神识紧急联系他。

大王!今日地府接收的魂魄异常安详,白无常的声音透着不可思议,尤其是那些寿终正寝的,过奈何桥时都在微笑,说放心了

老阎走到窗前,望着社区里星星点点的灯火。每一盏灯下,可能都有一个李爷爷在浇花,一个王奶奶在盼孙成才,一个老母亲在数着日子等团圆。

传令下去,他对白无常说,即日起,所有寿终正寝者的判定,需增加人间牵挂度评估。凡有未了心愿者,可申请阳寿宽限。

放下电话,他发现齐凤雅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手里端着两杯崂山绿茶。

现在明白了?她递过一杯茶,你笔下的,是别人要继续的。

老阎望向窗外。夜色中,那盆白兰花的香气隐隐飘来。他突然想起李爷爷的话:她说过,闻着这香味,就像我还陪着她。

原来真正的寿终正寝,不是心跳停止的那一刻,而是当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也忘记你的时候。

那一刻,阎王爷的神格深处,有什么东西彻底碎裂了。又有什么新的东西,正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