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11月中旬的香江,维多利亚港的海风里还裹着胶片的味道。

彼时影坛正处在嘉禾与新艺城的双雄争霸中,金公主院线虽凭借《英雄本色》崭露头角,却仍需一部重磅作品站稳脚跟。

11 月中旬,当雷绝昆与徐客还在日本东京的影院里,陪着当地观众为李默然、中森名菜演绎的人鬼情未了拭泪时,香江铜锣湾金公主大厦的办公室里,施南笙正将一份皱巴巴的排片表铺在红木桌上。

窗外的霓虹灯透过百叶窗,在她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桌角的咖啡早已凉透,搪瓷杯壁凝着的水珠顺着杯身滑到桌沿,像极了她此刻悬着的心。

三天前,她刚敲开银都机构廖总的办公室,当对方看到主演栏里 “李默然” 三个字时,原本捏着茶杯的手突然顿住 —— 这个名字在上半年就像一颗炸雷,炸响了整个香江影坛。

谁也没料到,这个从内地来的 16 岁少年,能凭着自导自演自编的《红楼梦》,把维持了五年的影史票房纪录硬生生拉高了三分之一。

影院里哭红眼睛的观众走出放映厅时,还在念叨着他写的主题曲;唱片行的柜台上,他的专辑上架三天就卖断货,海报被粉丝抠得只剩边角。

施南笙至今记得,当时廖总把排片表往桌上一拍:“就冲这孩子的才华,银都 10 家影院全给《倩女幽魂》,跟金公主的场子同步开画!”

消息传到金公主院线总部时,负责排片的经理还特意打来电话确认:“施小姐,真要把 18 家影院都给一部神怪片?要知道上周嘉禾的动作片才给了 12 个厅。”

施南笙握着电话的指节泛白,指尖却透着一股笃定:“你去街头问问,现在年轻人钱包里揣着谁的照片?”

她没说假话。彼时的香江街头,中森名菜的海报几乎贴满了每个地铁站。

这个有着小鹿眼的日本少女,不仅外语唱片销量连续两年霸占冠军宝座,连《少女杂志》的封面只要印上她的名字,就能在报摊引发抢购潮。

在前世里,张果容在《今夜不设防》里捧着她的专辑坦白 “我暗恋她三年” 时,全香江的少女都跟着尖叫。

梅燕方出席颁奖礼时穿的泡泡袖连衣裙,隔天就被眼尖的记者扒出是模仿中森名菜的舞台装。

上映前一天,施南笙带着团队去旺角的影院踩点。刚走到街口,就看见排队买票的人龙从影院售票窗口绕了三个弯,。

施南笙站在人群外,突然觉得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11 月 15 日清晨六点,第一家影院的售票窗口刚打开,准备好的票根就被一抢而空。

上午十点的首场放映,影院里的笑声与哭声此起彼伏。

当聂小倩穿着白纱裙从屏风后飘出来时,前排的小男孩吓得往妈妈怀里钻,却又忍不住从指缝里偷看。

当宁采臣抱着聂小倩的骨灰坛奔跑时,后排的女生掏出手帕擦眼泪,手帕却被邻座的男生借去擦了眼镜。

施南笙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每隔十分钟就去摸一下座机,生怕线路出问题。

墙上的挂钟指针刚过下午三点,铃声突然像惊雷般响起。她几乎是扑到电话旁,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喂,我是施南笙。”

电话那头传来影院经理兴奋的吼声,震得她耳膜发疼:“施小姐!首日票房 237 万!28 家影院场场爆满,连加映的午夜场都满座了!”

施南笙握着听筒的手开始发抖,她靠在墙上,看着窗外渐渐亮起的霓虹灯,突然忍不住笑出了声,眼泪却顺着脸颊滑了下来。

她对着电话大喊:“明天加印一万张海报,电台广告全天轮播,一定要让更多人看到这部电影!”

接下来的一个月,《倩女幽魂》像一股旋风,席卷了整个香江。

铜锣湾的影院门口,黄牛把原本 25 块的电影票炒到 100 块,还是有人抢着要。

施南笙每天都会收到票房报表,数字从 500 万涨到 1000 万,再到 2000 万、3000 万,直到 12 月中旬,报表上的数字定格在 3680 万 —— 这个数字不仅打破了香江影史票房纪录,更相当于当时普通工人十年的工资总和。

消息传到演艺圈内,却像投下了一颗炸弹。

嘉禾旗下的某位男明星,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语气充满了嫉妒和不满,他阴阳怪气地说道:“不就是一部翻拍的神怪题材影片嘛!有什么了不起的,无非就是靠着那两个从外地来的家伙吸引眼球罢了。”

而另一位颇有名气的大导演,则在一场酒会之上情绪激动地拍打着桌面,愤愤不平地抱怨道:“老子辛辛苦苦拍了整整十年的电影,到头来票房居然比不上那个才仅仅只有十七岁的、来自中国大陆的臭小子!这到底算是怎么一回事啊?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甚至还有一些人会在背地里偷偷摸摸地称呼李默然为“乡巴佬”或者“土包子”之类带有侮辱性色彩的字眼;同时他们也毫不留情地对中森名菜冷嘲热讽,认为她只不过是个徒有其表、只会依靠自己那张脸蛋混饭吃的花瓶女人罢了。

然而,面对如此众多铺天盖地而来的各种质疑之声,广大观众们却表现出了异常高涨的观影热情以及对这部电影深深喜爱之情。

就在圣诞节前夕的平安夜里,施南笙特意前往电影院观看了一场深夜时分放映的《倩女幽魂》。

当影片结束后走出影厅时,他偶然间听到两位年迈的老人正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刚刚看过的这部电影。

其中一位老人感慨万分地赞叹道:“哎呀呀,你们知道吗?今天晚上这场戏中的女主角——聂小倩真可谓是演技精湛呐!尤其是跟当年那位大名鼎鼎的女演员夏梦相比起来,丝毫不逊色呢!而且那种令人心疼不已的感觉还要更胜一筹哦!”

与此同时,一名身穿笔挺西装的上班族正站在电影海报前聚精会神地欣赏着,并不断用手机拍摄照片留念。

只见他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手中的海报,一边嘴里喃喃自语道:“嗯……这个电影真是太棒啦!明天一定要带着我的女朋友再来这里看上一次才行!特别是里面的主题曲实在是太好听了,简直让人陶醉其中无法自拔啊!”

施南笙站在寒风里,看着影院门口闪烁的 “满座” 灯牌,突然明白:真正能打动观众的,从来不是地域与身份,而是电影里的真诚与热爱。

李默然在片场为了一个镜头反复打磨到凌晨,中森名菜为了学好中文台词每天对着镜子练习,徐客为了还原古代场景翻阅百本古籍 —— 正是这份执着,让《倩女幽魂》成为了香江影坛的传奇。

多年后,当人们再提起 1986 年的香江影坛,总会想起那个冬天:维多利亚港的海风里飘着《倩女》的旋律,影院门口的长队绕了一圈又一圈,两个年轻的演员用他们的才华,书写了一段跨越地域的影坛佳话。

而那个在办公室里等待电话的施南笙,也用她的胆识与魄力,为这段传奇写下了最精彩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