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渔猎东北:从街溜子到山海王 > 第162章 村里组建合作社,共同富裕带头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2章 村里组建合作社,共同富裕带头人

正月里的阳光,一日暖过一日,靠山屯屋顶和背阴处的积雪,白天化得淅淅沥沥,夜晚又冻上一层薄冰,周而复始,宣告着寒冬的统治即将结束。空气中弥漫着冰雪消融的湿润气息,和泥土苏醒的芬芳,混杂着尚未散尽的年味儿,酝酿着一股蠢蠢欲动的生机。

大年初一拜年走动时,孟礼欢要牵头成立合作社的风声,就如同这开春的暖风,悄无声息地吹遍了靠山屯的每个角落。起初,大多数人只是听听,并未太往心里去。合作社?听着像是以前生产队的老黄历,能搞出啥新花样?不少人心里打着鼓,持观望态度。

但孟礼欢并不着急。他知道,空口白话难以服众,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章程和看得见的利益。整个正月,他除了陪伴家人,走亲访友,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完善合作社的构想,并找老支书、队长以及屯里有威望的老人逐一沟通,阐述他的想法。

他的核心思路很清晰:靠山屯的优势在山海资源,但单打独斗,形不成规模,卖不上价钱,还容易恶性竞争。成立合作社,就是要“抱团取暖”。

“咱们把愿意入社的人家组织起来,”孟礼欢在自家炕头上,对着老支书、队长和几位本家叔伯,掰着手指头细说,“统一收购标准,山货按品相、年份分等级定价,海货按种类、大小、鲜活程度定价。不能再像以前,好坏一锅粥,被外来收山货的压价。”

“统一找销路,”他继续道,“我在北京上海有酒楼和铺子,可以优先消化一部分。剩下的,咱们可以集中起来,找更大的批发商,或者干脆自己尝试往更远的地方运。量大,咱们就有定价权,就能谈更好的条件。”

“统一置办些家伙事儿,”孟礼欢眼中闪着光,“比如,咱们可以凑钱买台小型的真空包装机,把一些容易坏的山野菜、高档海参鲍鱼处理好,延长保质期,卖得更远。还可以买更好的硝皮工具,提升皮草的质量和价格。”

“最重要的是,”他环视众人,语气诚恳,“赚了钱,按各家交上来的货量和品质折算成工分,年底统一分红!平时交售货物,当场结算大部分款项,留一小部分作为合作社的公共基金,用来买设备、开拓市场。保证大家平时有活钱,年底有盼头!”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老支书和几位老人听得眼神都亮了。他们经历过集体时代,深知分散的弊端,孟礼欢这个法子,既保留了各家各户的生产积极性,又通过“统购统销、利益共享”把大家拧成了一股绳,避免了以前“大锅饭”的毛病!

“好!欢子,你这法子想得周全!”老支书一拍大腿,“我看行!比咱们老脑筋想得明白!”

有了屯里核心人物的支持,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孟礼欢又让孟礼兵、孟礼刚、孙小军这些已经跟他学到本事、对他无比信服的年轻后生,回去做自家和亲近人家的思想工作。

正月十五一过,年就算彻底过完了。屯部的大喇叭再次响了起来,召集各家当家的开会,正式商议成立“靠山屯山海资源合作社”的事宜。

屯部那间熟悉的屋子里,再次挤满了人,烟雾缭绕,议论声比往常任何一次会议都要大。期待、怀疑、担忧、好奇……各种情绪交织在空气中。

孟礼欢站在前面,没有拿讲稿,就用最朴实直白的大白话,把合作社的章程、运作模式、利益分配方式,又详细清晰地讲了一遍。他讲得条理分明,深入浅出,尤其是说到按品相定价、年底分红时,下面不少人的眼睛都开始放光。

“大伙有啥疑问,现在都可以提!”老支书敲了敲桌子。

下面顿时七嘴八舌起来。

“欢子,这按品相定价,谁说了算?会不会有人以次充好?”

“咱们这山货海产,真能卖到北京上海去?别到时候烂在手里!”

“那公共基金,钱咋管?会不会被乱花了?”

“俺家就俺一个劳力,入社了要是打不着东西,是不是就分不着钱?”

问题很现实,也很尖锐。孟礼欢丝毫不慌,一一耐心解答。

“品相鉴定,咱们成立一个评议小组,由老猎户、老渔民和咱们合作社的管理人员一起,定出标准,共同把关,公平公正!”

“销路问题,大家放心!我孟礼欢用我这几年攒下的信誉担保!头三批货,我按咱们定的保底价全部吃下!如果卖得好,赚了钱,是大家的!如果卖不动,亏了,算我孟礼欢的!”

“公共基金由合作社理事会共同管理,每一笔支出都必须记账公示,接受全体社员监督!谁要是敢乱动一分钱,我第一个不答应!”

“劳力少的,可以专注于采集山野菜、捡拾贝类这些不需要太强劳力的项目,或者参与合作社组织的运输、初加工。咱们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但也会保障基本,绝不会让任何一户掉队!”

他回答得坦诚、自信,有理有据,更是拿出了真金白银来承担风险,这份魄力和担当,彻底打消了大部分人的疑虑。

“俺家入社!”孟礼兵第一个站起来表态,声音洪亮。

“俺们也入!”孟礼刚、孙小军等人紧随其后。

“欢子,俺信你!算俺一个!”曾经得到孟礼欢帮助的老猎户孙老爷子也颤巍巍地举起了手。

“还有俺!”

“俺也加入!”

越来越多的人站了起来,纷纷表示加入。那些原本还有些犹豫的,见大势所趋,也终于下定了决心。

最终,靠山屯超过九成的家庭,都在入社申请书上按下了红手印。一个崭新的、以孟礼欢为核心,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靠山屯山海资源合作社”,在一片热烈的掌声和期盼的目光中,正式宣告成立!

合作社理事会很快选举产生,孟礼欢众望所归,被推举为理事长。老支书担任顾问,孟礼兵、孟礼刚、孙小军以及几位办事公道的老人担任理事。

合作社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开春后的第一次集体行动——赶海。

孟礼欢亲自带队。清晨,潮水刚刚退去,数十名合作社的社员,拿着各式工具,汇聚在刚刚修葺一新的砂石路尽头,那片熟悉的礁石湾。

“同志们!”孟礼欢站在一块高大的礁石上,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人群,心情也有些激动,“咱们合作社,今天就算正式开张了!老规矩,我再说几点!”

他声音洪亮,在海风中清晰地传开:

“第一,注意安全!特别是礁石区,湿滑,看好脚下!互相照应着点!”

“第二,按我前几天教的来!挖蛤蜊看气孔,撬海蛎子找缝隙,抓蛏子用盐诱!咱们现在不是瞎猫碰死耗子了,咱们是正规军!”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咱们现在是一个整体!采到的东西,不分你的我的,都是合作社的!按劳分配,按质论价!谁要是还想着藏私、以次充好,那就是损害咱们所有人的利益,我孟礼欢第一个不答应,合作社的章程也不答应!”

“放心吧,欢哥!规矩俺们都懂!”

“对!谁要是坏了规矩,唾沫星子淹死他!”

众人纷纷响应,士气高昂。

孟礼欢大手一挥:“好!开工!”

人群如同开闸的洪水,涌向海滩,却又不像以往那般杂乱无章。在孟礼欢和几位理事的调度下,人们被大致分成了几组,有的负责滩涂挖掘,有的负责礁石区采集,还有体力好的负责将收获集中到路边的筐里。

孟礼欢自己也挽起裤腿,拿着铁铲和耙子,深入礁石区。他动作依旧精准高效,但更多的时候,他是在巡视、指导。

“老蔫叔,这个‘天鹅蛋’得斜着挖,对,慢点,别使蛮力!”

“小军,这片礁石背阴,海蛎子肥,但附着得紧,得用巧劲!”

他俨然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官,在现场进行着最直观的教学。

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到一个上午,路边堆放的海货就已经堆积如山。肥美的蛤蜊、海蛎子、蛏子、海螺,还有不少海带、紫菜,甚至还有一些偶尔被潮水冲上来的海胆、小螃蟹。

看着这前所未有的丰硕收获,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希望。他们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抱团”带来的力量。

收获的海货被迅速运回屯里合作社临时设立的收购点。由评议小组当场进行分拣、定级、过秤,然后按照预先制定的价格,当场给社员结算大部分货款。

摸着手里实实在在的、比以往自己零卖还要多的钞票,社员们心里的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合作社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对孟礼欢这个带头人的由衷信服。

孟礼欢看着眼前这井然有序、充满干劲的场面,看着乡亲们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他知道,自己选择的这条路,走对了。

合作社,就像一艘刚刚启航的大船,载着靠山屯所有人的希望,驶向了那片名为“共同富裕”的广阔蓝海。而他孟礼欢,就是这艘船的船长,必将引领着大家,乘风破浪,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