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皇帝令!”
“任郭子仪、李光弼为朔方、河东节度使,总兵五万自统率大军自朔方而出,以为中军策应,夹击河北。”
随着赵浔圣旨敲定,郑和直接出宫宣旨。此前郭子仪虽领朔方节度使,但实则在家中守孝。
朔方节度使由,节度留后杜鸿渐暂领其职责,后赵浔掌权后,便替换为李光弼。
只是李光弼刚刚接任不久,便被调到长安,随后又是杜鸿渐上补。
而此番河北叛乱,郭子仪从乱出仕,乃顶天丈夫。
“大唐皇帝令!”
“任右相宗泽兼剑南节度使,与陇右节度使,京军留守,护卫长安。”
除此之外,赵浔还遣苏定方入安西,接任封常清的安西节度使以防备黑衣大食和吐蕃进犯。
黑衣大食,现在也在内乱。
估计乱不了大唐,但吐蕃可就说不准了。
赵浔将能防备的尽可能都提前预防,而现在更重要的事,便是在战场上正面击溃安禄山。
所谓,墙倒众人推,破鼓众人捶。
只要证明大唐依旧还是那个无可匹敌的庞然巨物,才能彻底震慑宵小。
安禄山大唐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大唐三成精锐,于天宝十三载六月发动兵变。
以清君侧为由,欲杀入长安斩杀奸佞臣杨国忠。
这比原剧情要早了一年多五个月,准备自然没有此前充分,但在安禄山、史思明等数位玩家的共同协力下。
这次掀起的安史之乱,不仅丝毫不弱于原本,甚至还要更胜一筹。
可很快第一个问题就突然出现。
就在安禄山、史思明二人打着清君侧的名号造反时,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安却悄然发生了一场政变。
这场政变,不仅让大唐的权利交在赵浔之手,同样将安史叛军的大义直接碾碎。
清君侧?
我替你清了。
我且问你,退兵否?
华夏自古以来,讲究出师有名。
这也是赵浔为何果断发动政变的一大原因,目的就是为了卡掉安禄山的大义。
或许这阻止不了安禄山叛乱。
但其可乱其麾下唐军军心。
毕竟少了一年时间,这些兵马可并非完全归心安禄山。
当长安新君登基的消息传来时,果不其然安史叛军之中军心浮动。
安禄山紧急聚集麾下众将,商议解决方法。
“现在当如何?”
“杨国忠既死,我等出兵便无正名。”
“士气大降,这般如何能胜?”
闻言众将围坐齐齐皱眉,和长安大致相同,在叛军阵中同样坐拥五名玩家,几人在收到系统悬赏后,即刻出面相认结盟,击掌为誓,誓要攻陷长安。
至于后续擂主归于谁手,看实力也看运气,谁先斩杀李豫,就是谁的。
口中所言如此,但重利之下,人心不存,到时候会怎样发展谁也预测不到。
至于当前要事,自然是先行攻取长安再说。
安禄山、史思明二人自不必说,作为安史之乱的反派,乃是此次剧本中绝对的主角。
除却此二人外,其余三人分别是安守忠、李归仁和崔乾佑。
此三人皆是名将,安守忠虽为安禄山养子,却是难得的帅才。
众人为了争夺擂主,也是纷纷掏出家底,五张武将卡,五张文臣卡,再算上各自的各种道具。
叛军手下,也当得一句遍地精锐。
名将如云!
史思明作为叛军的二号人物,其模板乃是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
【乐毅(玩家史思明):
武力:71
统率:96
谋略:92
政治:86
天赋:
纵论:协调燕、秦、韩、赵、魏五国联军,半年内攻下齐国七十余城。
所在势力容易与其它势力缔结“同盟”,且同盟期间,自势力与同盟势力主将全属性+1。
若乐毅为主将时,全属性额外+1。
信义:在赵王离世后为惠王所忌,然着《报燕惠王书》,被迫离燕后,依旧为天下人敬重。
乐毅信义天下闻名,若所持大义,敌对势力士气下降,在被围城、连续落败时,投降概率增加。】
乐毅一代儒帅,能力均衡。
在特定时期能力极强,但天赋触发比较苛刻,只能说可惜。
“既然杨国忠既死,便是换个幌子就是。”
史思明所言乃是最直接也最简单的逻辑,安禄山当然想到,但该换成什么幌子合适?
“大义难寻,换何等义帜能服众?”
安禄山摇摇头,而史思明继续道:“既然新君登基,不如就以先帝为由,且向将士们诉说,李豫囚父篡位,是为叛贼。”
“我等乃大唐义军,此去长安正是拨乱反正,攻伐伪帝,复迎先帝登基。”
闻言安禄山看向史思明的目光闪着精芒,他的模板乃是三国奸雄曹操曹孟德。
说是奸雄,实则枭雄。
单从属性模板上看,除却武力值偏低。
其余基本无短板。
孟德虽多疑,但分析能力相当强力。
从探子截获的情报来看,长安确实发生了一场政变,但这场政变并没有想象中的血腥。
甚至赵浔登基帝位,还是李隆基亲自见证,因而从法理上,赵浔登基没有丝毫问题。
伪帝一词,用在赵浔身上完全就是无稽之谈。
但是,谁说无稽之谈就不能当做大义?
只要不当面对峙,一面之词,依旧可以当做理由。
这般想着安禄山看向史思明,此时史思明揣着兜,脸上挂着令人深思的笑容。
两人眼神碰撞的瞬间,皆心领神会。
“没错,李豫那厮乃是伪帝。”
“囚父夺权,乃真逆贼也!”
另外三人并没有看到情报,对安史二人的举动并不理解,但看着两人笃定的模样,也同样与众将一同高呼。
随后在会议结束后,私下时两人将计划告知其他三位玩家。
三人得知后,立马赞同,全力配合。
当前没有更合适的理由了。
除非与李隆基当面对峙,否则只要把控谣言,假的也能变成真的。
可李隆基年老体衰,怎么可能会赴战场。要见到李隆基,至少得打下长安,届时木已成舟。
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胜者所言便是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