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绿韵非遗”凭借扎实的绿色实践、显着的产业成效与深厚的公众信任,从全国上百个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中国绿色产业创新标杆案例”大奖时,乡村的绿色发展之路正式迎来了国家级认可。这座沉甸甸的奖杯,不仅是对“忠犬联盟”多年深耕“非遗+绿色”模式的最高褒奖,更标志着他们的实践已成为行业公认的标杆,为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乡村振兴赋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范本。
荣耀时刻:国家级舞台,绽放乡村力量
“中国绿色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首都隆重举办,论坛汇聚了全国绿色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政府官员,是国内绿色产业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盛会。“绿韵非遗”项目作为省级推荐案例,与来自央企、上市公司、大型文旅集团的优质项目同台竞技,最终凭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三重突破,成功斩获“中国绿色产业创新标杆案例”大奖。
颁奖现场,周教授代表“忠犬联盟”上台领奖。当主持人念出“‘绿韵非遗’项目,以非遗文化为魂、绿色发展为基,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公众参与,实现了传统工艺的低碳转型与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就业增收与生态保护双赢,为乡村绿色产业发展树立了典范”的颁奖词时,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周教授接过奖杯,激动地说道:“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位为乡村绿色发展付出努力的人,属于坚守非遗手艺的匠人,属于勤劳朴实的村民,更属于一直支持我们的公众和政府部门。‘绿韵非遗’的成功,证明了传统非遗与绿色经济的深度融合,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未来,我们将继续坚守初心,把这份荣誉转化为动力,为绿色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台下,陈曦、沈亦舟、林砚舟、赵村长、苏医生热泪盈眶。从最初的非遗传承探索,到绿色经济的大胆尝试,再到质疑声中的坚定前行,他们一路走来,历经无数挑战,如今终于在国家级舞台上收获认可。沈亦舟用手机全程直播颁奖过程,直播间里,网友们纷纷留言祝贺:“实至名归!‘绿韵非遗’值得这个大奖”“为乡村力量骄傲,希望更多乡村能走上这样的绿色发展之路”“跟着直播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太感动了”。
颁奖结束后,多家国家级媒体围拢过来,对周教授和陈曦进行专访。“请问‘绿韵非遗’项目的核心创新点是什么?”“如何平衡非遗传承与绿色转型的关系?”“未来将如何推广这一模式?”面对记者的提问,陈曦从容回应:“我们的核心创新在于‘三位一体’——以非遗为文化内核,赋予绿色产业独特的文化价值;以绿色为发展底色,确保产业的可持续性;以公众参与为纽带,让产业发展惠及更多人。非遗传承与绿色转型并不矛盾,反而能相互赋能,让传统手艺在现代绿色生活中焕发新生。”
标杆解析:四大核心优势,铸就行业典范
“绿韵非遗”能够从众多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标杆,源于其在实践中形成的四大核心优势,这些优势既相互支撑,又各具特色,构成了项目的独特竞争力。
文化赋能:非遗+绿色,赋予产业灵魂
不同于普通的绿色产业项目,“绿韵非遗”将竹编、羌绣、漆艺等传统非遗工艺作为核心载体,让绿色产业不仅具备环保属性,更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林砚舟带领设计团队,将非遗纹样、传统技艺与绿色理念深度融合,开发的产品既有环保实用的功能,又有独特的文化审美价值。
“我们的竹编收纳盒,不仅采用环保改性竹材制作,还融入了传统榫卯结构和竹编花纹;羌绣茶巾,用碎布再生面料制作,绣有简化的羌绣羊角花图案,每一件产品都是非遗文化与绿色理念的结晶。”林砚舟介绍道。这种文化赋能,让“绿韵非遗”的产品区别于市场上普通的绿色产品,形成了独特的品牌辨识度,也让非遗文化通过绿色产品走进了更多家庭。
专家评审团在点评中指出:“‘绿韵非遗’项目最突出的亮点,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绿色经济有机结合,既保护了传统文化,又推动了产业发展,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为传统产业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技术驱动:创新技术,筑牢产业根基
技术创新是“绿韵非遗”项目成功的核心支撑。项目落地以来,“忠犬联盟”先后引入竹材改性技术、碎布再生纺织技术、低温快速干燥技术、绿色种植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对非遗生产工艺、农产品加工、文旅服务等环节进行全面升级,实现了生产过程的低碳化、环保化、高效化。
竹编工坊通过竹材改性技术,让竹编产品具备防水、防虫、防腐性能,延长了产品使用寿命;羌绣工坊利用碎布再生纺织技术,实现了碎布100%回收利用,减少了资源浪费;漆艺工坊采用低温快速干燥技术,大幅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了能耗;绿色种植基地运用生态种植技术,实现了农产品的绿色无污染。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解决了传统非遗产业和乡村经济发展中的痛点问题,还提升了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为项目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引入和创新技术,才能让绿色产业走得更稳、更远。”周教授说道。
民生导向:带动就业,惠及乡村百姓
“绿韵非遗”项目始终坚持民生导向,将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改善乡村生活作为重要目标。通过“联盟+工坊+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项目为村里的闲置劳动力、留守妇女、返乡青年、老年人等不同群体提供了多元化的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增收。
目前,项目已吸纳150余名村民就业,其中包括30名留守妇女、20名返乡青年和10名老年人,村民人均月收入从项目启动前的1800元提升至40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800万元。村里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显着改善,新建了文化广场、健身步道、乡村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村民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这个项目不仅让我们挣到了钱,还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了。以前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现在很多人都回来了,村里变得热闹起来了。”村民张大妈说道。民生导向让项目获得了村民的广泛支持,也让绿色产业拥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生态优先:环保实效,守护绿水青山
“绿韵非遗”项目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的理念,将环保实效贯穿于产业发展的全过程。生产端,三大非遗工坊实现了废料回收利用、废水达标排放、能耗大幅下降;种植端,绿色种植基地全面推行生态种植模式,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文旅端,绿色文旅线路配备了完善的环保配套设施,实现了垃圾分类处理、能耗监控、绿色交通接驳。
据环保部门监测,项目实施以来,村里的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地表水水质达到2类标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了15%,年减少碳排放10吨,节约用水500吨,回收利用废料3.5吨。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让村民受益,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带动了文旅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生态好—产业兴—百姓富”的良性循环。
“我们的绿色发展,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效。守护绿水青山,就是守护我们的幸福生活。”赵村长说道。
行业影响:标杆效应凸显,模式广泛推广
“绿韵非遗”项目获奖后,其标杆效应迅速显现,不仅在行业内引发广泛关注,更推动了“非遗+绿色”模式的全国性推广。
行业交流:成为学习借鉴的典范
获奖后,“忠犬联盟”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邀请,先后有20多个省市的乡村干部、非遗从业者、企业家代表前来乡村考察学习。“忠犬联盟”的成员们毫无保留地分享了项目的发展经验,从政策对接、技术引进、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到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一一详细讲解,为参观者提供了全面的参考。
“我们村也有丰富的非遗资源,但一直不知道如何发展绿色产业。来到这里学习后,我们深受启发,回去后要借鉴‘绿韵非遗’的模式,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绿色非遗项目。”一位来自贵州的乡村干部说道。
此外,“忠犬联盟”的成员们还多次受邀参加全国性的绿色产业论坛、非遗创新大会等活动,分享项目经验和实践心得,与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进行深入交流,推动了“非遗+绿色”模式的行业共识形成。
政策支持:获得更多资源倾斜
作为国家级绿色产业创新标杆案例,“绿韵非遗”项目获得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国家文旅部、农业农村部、环保部等部门对项目给予了高度关注,将其纳入全国乡村绿色产业重点推广项目,提供了专项补贴、宣传推广、资源对接等方面的支持。
省、市、县三级政府也加大了对项目的扶持力度,协助“忠犬联盟”拓展销售渠道、引进高端人才、建设非遗绿色产业园区。“有了政策的支持,我们的发展信心更足了。接下来,我们计划建设一个集生产、研发、展示、体验于一体的非遗绿色产业园区,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品牌影响力。”陈曦说道。
模式复制:带动更多乡村发展
“绿韵非遗”的成功模式,不仅在国内得到广泛推广,还被纳入乡村振兴培训教材,成为基层干部和乡村创业者的学习范本。不少乡村结合自身的非遗资源和生态优势,复制“非遗+绿色”的发展模式,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绿色产业项目。
在四川,一个拥有蜀绣资源的乡村,借鉴“绿韵非遗”的模式,开发了绿色蜀绣家居产品,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增收;在浙江,一个竹编之乡,引入了竹材绿色加工技术,打造了竹编绿色文旅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在云南,一个拥有扎染技艺的乡村,采用环保染料和低碳生产工艺,推出了绿色扎染产品,打开了市场销路。
“看到我们的模式能帮助更多乡村发展,我们感到非常欣慰。乡村振兴不是一个村的振兴,而是千千万万个乡村的共同振兴。我们希望能有更多乡村走上绿色发展之路,让更多村民受益。”周教授说道。
未来展望:坚守标杆使命,续写绿色篇章
获得“中国绿色产业创新标杆案例”大奖,对“忠犬联盟”来说,既是荣誉,也是责任。未来,他们将坚守标杆使命,继续深化“非遗+绿色”模式,在产业升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方面持续发力,续写乡村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产业升级方面,“忠犬联盟”计划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建设非遗绿色产业园区,引进更多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优化产品结构,开发更多高附加值的绿色非遗产品;同时,拓展国际市场,让“绿韵非遗”产品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非遗文化和绿色发展理念。
文化传承方面,他们将建立非遗传承基地,邀请老匠人收徒传艺,培养更多非遗传承人才;同时,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非遗文化研究和创新,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生态保护方面,他们将持续加大环保投入,优化生产工艺,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推动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同时,开展更多环保公益活动,传播绿色理念,带动更多人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
民生改善方面,他们将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村民参与到绿色产业发展中,分享产业发展成果;同时,加大对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投入,让乡村变得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站在新的起点上,“忠犬联盟”的成员们信心满满。他们知道,作为行业标杆,未来的路任重道远,但只要他们坚守初心、携手同行,就一定能让“绿韵非遗”的品牌之光更加耀眼,让乡村振兴的道路更加宽广,让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共同富裕贡献更多乡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