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海王系统:重生后男神皆忠犬 > 第360章 公益电影杀青:传递温暖主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0章 公益电影杀青:传递温暖主题

盛夏的云南青溪村,漆艺工坊的屋檐下挂满了晾晒的漆器半成品,阳光透过竹帘洒在桌面上,映得指尖的漆料泛着温润光泽。随着导演李伟一声清脆的“杀青”,《指尖的光芒》历时三个月的拍摄工作正式落下帷幕。没有盛大的庆功宴,只有全员围坐的简单茶话会,空气中弥漫着杀青的喜悦与不舍,更承载着“传递温暖、守护非遗”的核心主题。

杀青时刻:真情流露,致敬坚守

最后一场戏拍摄的是“多年后,非遗扶贫工坊、特殊教育学校、漆艺村落的代表们齐聚专属空间,共话非遗传承”。当镜头定格在所有人脸上洋溢的笑容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少人眼眶泛红。

江澈放下手中的剧本,感慨道:“这三个月,与其说是拍戏,不如说是一场心灵的修行。我亲眼见证了非遗如何改变乡村、治愈心灵、点燃梦想,也深深感受到了‘忠犬联盟’和帮扶对象们的坚守与温暖。”他看向陈曦,真诚地说,“谢谢你们让我有机会走进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这部电影会是我职业生涯中最珍贵的回忆。”

苏晚紧紧握着王大姐的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三个月前,我跟着你学竹编,听你讲述自己的故事;三个月后,我不仅学会了竹编工艺,更被你的坚韧与善良深深打动。希望这部电影能让更多人看到,平凡人也能通过坚守与努力,活出自己的光芒。”

林星然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漆器挂件,对李阿公说:“阿公,谢谢你教会我漆艺,也谢谢你让我明白,老手艺不是负担,而是宝藏。以后我会一直关注非遗传承,用自己的影响力,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老手艺。”

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更是舍不得大家,他们围在演员和工作人员身边,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手作礼物。小敏拉着温然的衣角,小声说:“温然姐姐,以后你们还会来看我们吗?我们还想和你们一起编竹编、画漆器。”温然蹲下身,温柔地说:“当然会!等电影上映,我们一定带着成片来看你们,还要和你们一起参加首映礼。”

陈曦看着眼前的一幕幕,心中满是感动与欣慰:“这三个月,我们一起在工坊编织、在学校陪伴、在村落创新,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温暖与力量。这部电影杀青不是结束,而是非遗公益传播的新起点。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更多人了解非遗、热爱非遗、参与公益,让温暖与坚守的主题传递到更多角落。”

拍摄回顾:以真实为基,以温暖为翼

杀青茶话会上,剧组播放了三个月来的拍摄花絮——从贵州坪寨村的清晨到云南青溪村的黄昏,从演员们学习竹编、漆艺的笨拙瞬间到熟练掌握后的自信笑容,从孩子们沉默寡言到开朗自信的蜕变,从帮扶对象们讲述故事时的热泪盈眶到收获幸福时的开怀大笑,每一个画面都真实而动人。

导演李伟看着花絮,感慨道:“这三个月,我们始终坚守‘真实第一’的原则,没有刻意设计冲突,没有强行煽情,只是用镜头记录下最真实的故事、最真挚的情感。王大姐为了工坊订单熬夜赶工的身影,小敏第一次编出完整作品时的笑容,李阿公看着年轻传承人创新时的欣慰眼神,这些真实的瞬间,比任何刻意设计的情节都更有力量。”

编剧林悦补充道:“剧本在拍摄过程中也进行了多次调整,很多台词都来自帮扶对象的真实话语,很多情节都源于拍摄现场的即兴发生。比如王大姐说的‘只要肯努力,日子就会越来越好’,小敏说的‘编竹编让我很开心’,这些朴实的话语,最能打动人心。”

制片人张薇公布了拍摄期间的公益成果:“三个月来,通过演员宣传、剧组助力,非遗扶贫工坊累计新增订单1200多份,销售额突破800万元;特殊教育学校的非遗疗愈项目获得了300万元的公益捐赠,将用于新增疗愈课程、购买材料设备;年轻传承人培训计划新增学员50名,多位年轻传承人的创新产品成功进入市场。”

这些成果,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备受鼓舞。王大姐激动地说:“没想到拍戏还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订单和支持,以后我们会更加努力做手艺,不辜负大家的帮助与期待。”李阿公也笑着说:“现在有更多年轻人愿意学漆艺了,我的手艺终于有救了,谢谢大家!”

主题传递:非遗有温度,公益有力量

《指尖的光芒》以“非遗+公益”为核心,通过三条主线故事,传递出“非遗有温度、公益有力量、平凡人有光芒”的核心主题。

电影中,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冰冷的展品,而是能让留守妈妈实现自我价值、让特殊儿童打开心扉、让年轻传承人找到梦想的温暖载体。竹编的经纬交织,编织出乡村振兴的希望;漆艺的三涂三磨,打磨出文化传承的坚守;非遗疗愈的指尖创作,治愈了心灵的创伤。这些故事让观众明白,非遗从来不是老古董,而是能融入现代生活、改变人生的珍贵财富。

公益也不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忠犬联盟”团队日复一日的坚守,是演员们零片酬的加盟与拍摄间隙的志愿行动,是观众走进影院、购买非遗产品的小小善举。电影用真实的故事告诉大家,公益不需要惊天动地,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就能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电影展现了平凡人的光芒。王大姐从自卑的留守妈妈成长为有担当的工坊负责人,小敏从沉默的自闭症儿童变成自信的手作小达人,阿杰从抵触传统的叛逆青年蜕变为主动创新的漆艺匠人,这些平凡人的成长弧光,让观众看到了坚守与努力的力量,也激励着更多人在自己的生活中发光发热。

“我们希望这部电影能像一束光,照亮非遗传承的道路,温暖每一个追梦的人。”陈曦说,“电影上映后,我们会继续推进非遗公益事业,让更多人通过电影了解非遗、热爱非遗,让更多被生活困住的人,能通过非遗找到希望与方向。”

未来展望:光影不散,公益不止

杀青茶话会结束后,剧组正式进入后期制作阶段,预计年底将在全国上映。为了让电影的公益主题持续传递,“忠犬联盟”与影视公司共同制定了后续计划:

一是开展“非遗公益观影行”活动,电影上映后,组织演员、主创团队走进全国50座城市的乡村、学校、社区,开展公益放映,让更多人免费观看电影,了解非遗公益故事。

二是推出“指尖的光芒”非遗手作系列产品,由非遗扶贫工坊、年轻传承人根据电影中的经典元素设计制作,产品销售额的50%将注入“非遗帮扶基金”,用于支持非遗公益项目。

三是建立“非遗传承人才库”,通过电影宣传,招募更多热爱非遗的年轻人加入传承队伍,为他们提供培训、资金、渠道等方面的支持,让非遗传承后继有人。

四是筹备“非遗公益论坛”,邀请非遗传承人、公益人士、专家学者、影视主创等,共同探讨非遗传承与公益事业的融合发展,为非遗公益事业的长远发展建言献策。

夕阳西下,青溪村的漆艺工坊里,大家依依不舍地告别。演员们与帮扶对象互换了礼物,约定电影上映后再相聚;“忠犬联盟”团队与剧组工作人员握手拥抱,感谢彼此三个月的携手同行。

《指尖的光芒》杀青了,但非遗传承与公益事业的道路还在继续。这部凝聚着众人爱心与坚守的电影,即将在大银幕上绽放光芒,传递温暖与力量。而“忠犬联盟”的六人,也将带着电影传递的初心与使命,在“文明互鉴·世界共享”的征程中,继续前行,让非遗的光芒照亮更多角落,让公益的温暖传递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