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海王系统:重生后男神皆忠犬 > 第249章 幸福时刻:记录美好瞬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9章 幸福时刻:记录美好瞬间

手作公益“非遗+电竞”主题皮肤上线当晚,游戏服务器因涌入过多玩家一度卡顿,后台数据显示,仅两小时就有超50万玩家解锁“非遗道具”,#非遗皮肤太绝了#的话题更是直接冲上热搜榜首。陈曦坐在传承馆的书房里,翻看着手机里的消息——有玩家晒出自己用竹编背包搭配角色的截图,有家长留言“孩子玩游戏时主动问我什么是苗绣”,还有高校非遗专业的学生发来消息,说想毕业后加入手作公益。

就在这时,林砚舟轻轻推开书房门,手里捧着一本精致的相册:“大家说,要把最近的幸福瞬间都记录下来,以后翻着看,也是一份回忆。”相册封面是用竹编工艺做的,上面绣着一朵小小的太阳花,翻开第一页,便是“非遗+赛车”活动当天,大家在赛车场前的合影,照片里的每个人都笑得格外灿烂。

瞬间一:赛车场边的“传承之笑”

相册的第一组照片,记录的是“非遗+赛车”活动当天的场景。其中一张照片里,蜀绣传承人刘阿婆正拿着针线,教赛车手绣小小的太阳花,赛车手笨拙地捏着绣花针,脸上满是认真,刘阿婆则在一旁耐心指导,眼里满是欣慰;另一张照片里,大凉山的孩子们站在“非遗主题赛车”旁,兴奋地摸着车身上的蜀绣纹样,小娟还特意把自己做的皮影贴在车身上,说“要让皮影也感受一下赛车的速度”。

“这张照片是我拍的。”沈亦舟凑过来说,“当时刘阿婆说,她这辈子都没想过,自己的绣活能出现在赛车上,还能教赛车手绣花,觉得特别骄傲。”陈曦看着照片里刘阿婆的笑容,想起活动结束后,刘阿婆拉着她的手说:“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蜀绣,我就算累死,也得把这手艺传下去。”

这个瞬间,是传承人与新领域碰撞出的火花,也是老手艺“活”起来的证明。陈曦知道,刘阿婆的笑容里,藏着的不仅是骄傲,更是对非遗未来的期待。

瞬间二:电竞直播间的“好奇之问”

相册的第二组照片,是“非遗+电竞”皮肤上线时的直播场景。照片里,周教授坐在直播间里,手里拿着一个竹编模型,正在给观众讲解竹编的历史;沈亦舟则拿着游戏手柄,一边演示“非遗皮肤”的特效,一边说:“大家看,这个技能特效里的纹样,是用剪纸工艺做的,是不是很特别?”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张弹幕截图的照片,上面满是玩家的提问——“这个竹编背包是真的能编出来吗?”“苗绣的针法好复杂,哪里能学?”“以后还会出其他非遗元素的皮肤吗?”周教授看着这些弹幕,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还特意在直播间里留下了手作公益体验店的地址,邀请大家线下体验。

“当时有很多玩家说,要不是因为这个皮肤,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竹编、什么是苗绣。”林砚舟笑着说,“还有个玩家特意从外地赶来体验店,说想亲手编一个游戏里的竹编背包。”

这个瞬间,是非遗与年轻人的“双向奔赴”——非遗通过电竞走进年轻人的世界,年轻人则带着好奇,主动走进非遗的世界。陈曦知道,这些“好奇之问”,就是非遗传承的“希望之种”。

瞬间三:智能家居展厅的“惊喜之叹”

相册的第三组照片,记录的是“非遗+智能家居”产品展厅的场景。照片里,一位老奶奶正在触摸苗绣智能窗帘,当看到窗帘通电后,上面的山水纹样发出柔和的光芒时,她忍不住发出“哇”的惊叹,还拉着身边的老伴说:“你看,这绣活跟咱们年轻时见的一样,还能发光,太神奇了!”

另一张照片里,一对年轻夫妻正在体验竹编智能灯罩,丈夫一边调节灯光亮度,一边说:“以前总觉得竹编老气,没想到能做得这么时尚,咱们家装修也买一个。”赵村长站在一旁,笑着给他们介绍:“这个灯罩是我们村里的阿婆编的,每个都不一样,你们买的不仅是一个灯罩,还是一份手作的温暖。”

“这组照片是苏医生拍的。”赵村长说,“当时有很多人跟我要村里的地址,说想直接从村里买竹编产品,还想资助村里的传承人。”陈曦看着照片里大家的惊喜表情,想起赵村长说的“让老手艺走进现代生活”,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这个瞬间,是非遗与生活的“完美融合”——当老手艺变成实用的家居产品,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非遗的魅力,非遗就不再是遥远的“文化符号”,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美学”。

瞬间四:庭院里的“家常之暖”

相册的最后一组照片,是传承馆庭院里的日常场景。有一张照片里,周教授正在教陈曦学苏绣,陈曦的手指被针扎破了,周教授一边给她贴创可贴,一边说:“慢慢来,学手艺不能急;”还有一张照片里,苏医生正在给大家煮养生茶,赵村长则在一旁分发自己做的糯米糕,沈亦舟和林砚舟正围着一张桌子,讨论着下一个跨界项目的方案。

最温暖的一张照片,是一个雨夜拍的。当时大家都在书房里改方案,突然停电了,沈亦舟找来蜡烛,大家围坐在烛光下,继续讨论,蜡烛的光芒映在每个人的脸上,温馨而宁静。照片的角落,还能看到窗外的雨丝,和庭院里被雨水打湿的桂花树。

“这张照片是我拍的。”陈曦轻声说,“当时我突然觉得,不管我们做了多少跨界项目,赚了多少钱,最幸福的还是和大家一起,在这个庭院里,喝喝茶、聊聊天、改改方案的日常。”

这个瞬间,是“忠犬联盟”情谊的见证——没有盛大的仪式,没有热烈的欢呼,只有平凡的陪伴和彼此的支持。陈曦知道,这些“家常之暖”,是她在非遗传承路上,最珍贵的财富。

记录的意义:让幸福永远“保鲜”

翻完相册,陈曦抬头看向窗外,发现伙伴们正围坐在庭院里,等着她一起吃晚饭。周教授坐在石桌旁,手里拿着一本非遗书籍;沈亦舟和林砚舟正在讨论下一个“非遗+文旅”项目的路线;苏医生正在给大家倒养生茶;赵村长则在分发自己带来的竹编小玩具。

她拿着相册走出去,笑着说:“这本相册里的每个瞬间,都是咱们一起创造的幸福,以后我们还要记录更多这样的瞬间。”伙伴们纷纷点头,沈亦舟说:“下次我们去普罗旺斯拍的照片,也要放进这本相册里;”林砚舟则说:“等‘非遗+文旅’项目启动,我们还要拍更多孩子们的笑脸。”

陈曦知道,记录这些幸福瞬间,不是为了“留念”,而是为了“保鲜”——当未来遇到困难时,翻看这些照片,就能想起曾经的成功与温暖;当对非遗传承产生迷茫时,翻看这些照片,就能想起最初的初心与热爱;当彼此因为工作产生分歧时,翻看这些照片,就能想起彼此的陪伴与支持。

月光洒在庭院里,照亮了相册上的竹编封面,也照亮了伙伴们的笑容。陈曦看着身边的人,心里满是幸福与坚定。她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幸福瞬间等着他们去创造、去记录——或许是“非遗+文旅”路线上孩子们的笑脸,或许是“非遗+美妆”产品上线时用户的好评,或许是“非遗+航天”项目成功时大家的欢呼。

而不管未来走多远,这本相册都会像一个“时光宝盒”,珍藏着他们的欢笑、汗水、感动与热爱,让这份幸福永远“保鲜”,让这份情谊永远温暖,让这份非遗传承的事业,永远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