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海王系统:重生后男神皆忠犬 > 第236章 日常点滴:都是甜蜜回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6章 日常点滴:都是甜蜜回忆

手作公益的传承馆里,桂花又开了。陈曦坐在庭院的竹编秋千上,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相册——这是林砚舟特意为她整理的“日常点滴集”,里面没有隆重的颁奖瞬间,没有盛大的开业仪式,只有她和“忠犬联盟”伙伴们一起度过的平凡日常。指尖划过一张张照片,那些藏在时光里的甜蜜回忆,像电影般在眼前缓缓流淌。

清晨的厨房:一碗粥的温度

相册的第一页,是一张略显模糊的早餐照片——青花瓷碗里盛着小米山药粥,旁边摆着两个白面馒头,碟子里的凉拌黄瓜还冒着热气,照片角落能看到林砚舟忙碌的背影。陈曦想起那个清晨,她因为前一天熬夜改公益项目方案,早上起晚了,以为又要像往常一样啃面包充饥,推开门却闻到了熟悉的粥香。

“我看你最近总吃速食,对胃不好,就早起煮了点粥。”林砚舟把粥端到她面前时,耳朵还有点红,“第一次煮,不知道合不合你口味,要是淡了我再加点盐。”

那天的粥,米香混合着山药的清甜,温度刚好适口。陈曦后来才知道,为了煮好这碗粥,林砚舟前一天特意给赵村长的妻子打了电话,问了详细的步骤,还定了凌晨五点的闹钟,生怕粥煮糊了。

后来,“清晨煮粥”成了他们的默契。林砚舟会根据季节调整食材——春天加枸杞,夏天放绿豆,秋天煮南瓜,冬天熬红薯,偶尔还会在粥里卧一个荷包蛋,说“补充营养,才能有力气干活”。而陈曦,也会提前买好新鲜的蔬菜,早上和林砚舟一起拌个凉菜,两个人在厨房说说笑笑,把清晨的时光过得温暖又惬意。

午后的作坊:一针一线的乐趣

翻到第二页,是周教授教陈曦学苏绣的照片。照片里,周教授戴着老花镜,手里拿着绣花针,耐心地教陈曦如何“劈丝”;陈曦则皱着眉头,小心翼翼地捏着丝线,生怕把线弄断,脸上还沾了一点淡淡的丝线染料,像个调皮的孩子。

那是一个悠闲的午后,没有工作的催促,没有会议的安排。周教授说:“学非遗不能只懂运营,还要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传承人的辛苦。”于是,他从家里带来了自己珍藏的苏绣线和绷架,手把手教陈曦学最基础的“平针绣”。

陈曦学得并不顺利,丝线总不听使唤,针脚也歪歪扭扭。周教授却从不着急,只是笑着说:“慢慢来,我年轻时学绣,手指被针扎破了无数次,才练出一点本事。”他还给陈曦讲苏绣传承人的故事,讲他们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坚守手艺,讲非遗技艺里藏着的文化与匠心。

后来,每个月都会有这样的“午后作坊时光”。有时是周教授教陈曦学苏绣,有时是陈曦跟着王师傅学竹编,有时是大家一起剪纸、做皮影。没有考核,没有目标,只是单纯地享受动手的乐趣,感受非遗技艺带来的宁静。那些歪歪扭扭的绣品、不够规整的竹编,都被陈曦小心地收了起来,她说:“这些不是‘失败品’,是我和伙伴们一起成长的证明。”

傍晚的庭院:一杯茶的闲聊

相册的中间页,是一张傍晚的合影。夕阳下,伙伴们围坐在庭院的石桌旁,苏医生正在给大家倒茶,赵村长手里拿着一个竹编小玩具,正在给大家演示怎么玩,周教授、沈亦舟、林砚舟坐在一旁,笑得格外开心,陈曦则举着手机,拍下了这温馨的一幕。

这样的傍晚,是传承馆最常见的日常。忙完一天的工作,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来到庭院,喝喝茶、聊聊天。苏医生总是会提前煮好养生茶——春天是桑菊茶,夏天是荷叶茶,秋天是陈皮茶,冬天是姜枣茶,每一杯都带着淡淡的草药香,喝下去暖胃又暖心。

赵村长会给大家讲村里的新鲜事,比如谁家的阿婆又绣出了新的苗绣作品,谁家的小伙子学会了编竹篮,偶尔还会带点村里的土特产,比如刚煮好的玉米、刚摘的桃子,让大家尝尝鲜。

沈亦舟会给大家讲赛车圈的趣事,比如哪个车手又拿了冠军,哪个赛事又有了新的创意,偶尔还会提议:“下次咱们去赛车场搞个非遗体验日,让大家也感受感受速度与激情。”

林砚舟则会和大家一起规划未来的小事,比如下周去哪个村寨看望传承人,下个月给山区孩子寄什么礼物,偶尔还会拿出新的课程方案,让大家提提意见。

没有严肃的议题,没有紧张的节奏,只是单纯地分享生活、交流想法。陈曦常常觉得,这样的傍晚,比任何盛大的庆祝都更让她满足——因为她知道,身边的这些人,不仅是工作上的伙伴,更是生活里的家人,是能和她一起分享喜怒哀乐的人。

节日的仪式:一份非遗的浪漫

相册的最后几页,是各个节日的照片。春节时,大家一起贴春联、剪窗花,周教授写的春联还挂在传承馆的大门上,上面写着“非遗传承守初心,携手同行共未来”;端午节时,大家一起包粽子、编香囊,苏医生还教大家用艾草煮水,说“能驱邪避灾”;中秋节时,大家一起做竹编灯笼,在灯笼上绣上月亮和兔子,晚上一起提着灯笼在庭院里赏月,沈亦舟还特意买了月饼,说“要和大家一起团团圆圆”。

最让陈曦难忘的,是去年的冬至。那天,大家一起在传承馆的厨房里包饺子,赵村长负责和面,苏医生负责调馅,周教授、沈亦舟、林砚舟负责擀皮,陈曦则负责包饺子。她包的饺子总是歪歪扭扭,有的还会漏馅,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沈亦舟开玩笑说:“陈曦,你这饺子煮出来,恐怕要变成‘片儿汤’了。”

可最后,大家还是把她包的饺子都煮了,还说“味道不错,有家常的感觉”。那天晚上,大家围坐在餐桌旁,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喝着赵村长带来的米酒,聊着这一年的收获与感动,窗外飘着小小的雪花,屋里却温暖如春。

陈曦合上册相册,抬头看向庭院里的伙伴们——周教授正在给新来的志愿者讲非遗故事,沈亦舟正在和林砚舟讨论赛车场非遗市集的细节,苏医生和赵村长正在整理给山区孩子的礼物。阳光洒在他们身上,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

她突然明白,幸福从来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藏在这些日常的点滴里——是清晨一碗粥的温度,是午后一针一线的乐趣,是傍晚一杯茶的闲聊,是节日里一份非遗的浪漫。这些平凡又甜蜜的回忆,像一颗颗珍珠,串联起她和“忠犬联盟”的情谊,也串联起她对非遗传承的热爱与坚守。

未来的日子,还会有更多这样的日常,更多这样的回忆。陈曦知道,只要有这些伙伴在身边,只要能和他们一起守护非遗、享受生活,每一天都会充满甜蜜与温暖,每一个回忆都会值得珍藏。而这些回忆,也会像非遗技艺一样,历经时光的沉淀,变得越来越珍贵,越来越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