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海王系统:重生后男神皆忠犬 > 第208章 陈曦的回应:珍惜这份情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8章 陈曦的回应:珍惜这份情谊

手作公益传承馆的晨光总是来得格外温柔,透过玻璃窗洒在展示柜上,恰好落在那枚苗族蝴蝶银饰上——金属的光泽与旁边泛黄的便签相映,成了馆里最特别的一角。陈曦看着银饰,想起林砚舟离开时的背影,指尖轻轻划过便签上“竹编包装可申请专利”的字迹,心里渐渐有了决定。

她找出大学时的通讯录,翻到林砚舟的联系方式——号码还是当年的,她犹豫了几秒,拨通了电话。铃声响了三声就被接起,林砚舟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却依旧温和:“陈曦?怎么这么早打电话过来?”

“林学长,早上好。”陈曦的声音比平时轻快些,“昨天谢谢你的银饰和手稿,我想请你吃个饭,就当是谢谢你这么多年的照顾,也想跟你聊聊手作公益的校园推广计划。”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传来林砚舟带着笑意的声音:“好啊,今天下午我刚好有空,学校附近的‘时光咖啡馆’怎么样?大学时我们常去的那家。”

下午三点,陈曦提前来到咖啡馆,选了靠窗的位置——正是当年她和林砚舟一起改设计稿的座位。她点了两杯拿铁,刚放下杯子,就看到林砚舟推门进来,穿着休闲的浅灰色毛衣,比昨天多了几分轻松。

“好久没来这里了,没想到装修还没变。”林砚舟坐下,目光扫过墙上的老照片,眼里满是怀念。

“是啊,连菜单都还是当年的样子。”陈曦笑着递过拿铁,“我今天找你,除了道谢,还有个正事想跟你商量——手作公益想在高校做非遗推广,比如开设非遗体验课、和设计专业合作开发文创,但我对现在校园里的情况不太熟悉,想请你帮忙出出主意。”

林砚舟眼睛一亮,身体微微前倾:“这个主意特别好!现在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只是缺乏接触的渠道。我们可以先从和设计专业合作开始,让学生以非遗元素为主题做设计,优秀的作品可以落地成文创产品,既给学生实践机会,又能推广非遗。”

他从包里拿出笔记本,飞快地写下思路:“第一步,对接高校设计学院,开设‘非遗文创设计’选修课;第二步,在校园里办非遗体验展,邀请传承人现场教学;第三步,建立‘非遗设计基金’,资助优秀学生项目。”字迹依旧工整,和当年写在便签上的建议一样,满是认真。

陈曦看着他专注的样子,心里满是感激:“林学长,有你帮忙太好了!这些想法比我自己琢磨的周全多了。其实……昨天你说的话,我想了很久,也想跟你好好回应。”

林砚舟握着笔的手顿了顿,抬头看向她,眼神里带着一丝期待,又有几分刻意的平静。

“大学时,谢谢你帮我查文献、改设计稿,那些日子我一直记在心里。”陈曦的声音很轻,却很清晰,“这些年,我一门心思扑在非遗上,总觉得还有很多老手艺等着被看见,还有很多传承人需要帮忙,所以从没考虑过感情的事。但你的心意,我很珍惜,也很感动。”

她拿起桌上的拿铁,轻轻抿了一口,继续说:“我知道,有些感情可能会随着时间变淡,但我希望我们之间不是这样。你懂设计,又熟悉校园,手作公益需要你这样的伙伴。我想,与其让这份心意变成遗憾,不如让它变成我们一起做非遗传承的动力——就像大学时那样,一起为了老手艺努力,只是这一次,我们能做的更多。”

林砚舟看着陈曦真诚的眼睛,嘴角慢慢扬起笑容,眼里的失落渐渐被释然取代:“其实我昨天回去后也在想,如果你能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我能帮上忙,就已经很好了。能成为你做非遗的伙伴,我很开心。”

他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递给陈曦:“这是我昨天晚上整理的‘高校非遗推广方案’,里面列了几所重点合作的大学,还有设计专业的对接人联系方式,你看看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陈曦接过方案,里面不仅有详细的时间规划,还有预算表和风险应对措施,甚至连体验课需要准备的苗绣丝线、竹编材料都列得清清楚楚。她抬头看向林砚舟,眼里满是惊喜:“你昨晚熬夜做的?太详细了!”

“反正也睡不着,就想着早点把方案做出来,说不定能早点推进。”林砚舟笑着说,“下周我可以陪你去一趟母校,对接设计学院的院长,他是我的导师,对非遗文创很感兴趣。”

接下来的日子里,陈曦和林砚舟开始一起推进高校非遗推广计划。他们一起去母校拜访设计学院院长,林砚舟详细介绍方案,陈曦展示手作公益的文创产品,院长当场决定开设“非遗文创设计”选修课;他们一起去其他高校对接,林砚舟负责和校方沟通,陈曦负责给学生们讲非遗故事,短短一个月,就和五所高校达成了合作。

在“非遗校园体验展”的现场,林砚舟陪着李阿婆一起教学生绣苗绣,耐心地帮学生调整针法;他还和王师傅一起设计竹编体验课的流程,把复杂的编织步骤简化成易懂的教程,让学生们能快速上手。陈曦看着他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庆幸——幸好,他们没有因为告白而疏远,反而多了一个志同道合的伙伴。

体验展结束后,林砚舟递给陈曦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这是我根据学生的设计稿做的样品,你看看能不能落地。”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个竹编材质的收纳盒,上面绣着简化的苗族蝴蝶纹样,正是林砚舟送她的那枚银饰的图案。

“太好看了!把竹编和苗绣结合起来,正好符合我们的文创方向。”陈曦拿起收纳盒,眼里满是惊喜,“我们可以批量生产,放在线上平台销售,收益一部分给学生当奖金,一部分捐给传承人。”

林砚舟点点头,眼里满是认可:“我也是这么想的。以后我们可以定期举办‘非遗设计大赛’,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既推广非遗,又能培养年轻的设计师。”

夕阳下,两人并肩走在校园里,学生们的笑声从远处传来。陈曦看着身边的林砚舟,突然想起大学时的场景——那时候他们也是这样,一起走在校园里,讨论着设计稿和非遗资料,只是现在,他们的脚步更坚定,目标更清晰。

“林学长,谢谢你愿意成为我的伙伴。”陈曦轻声说。

林砚舟转过头,笑着说:“应该是我谢谢你,让我有机会能为非遗做些事。能和你一起,把老手艺传给更多年轻人,比什么都有意义。”

回到传承馆后,陈曦把林砚舟设计的竹编收纳盒放在展示柜里,和那枚银饰、旧便签放在一起。她打开系统面板,看到“人脉支持”模块里,林砚舟的“校园合作潜力”标签旁,又多了一个“文创设计支持”的标签,下方标注着“可长期对接高校资源、参与文创产品研发”。

她知道,这份没有变成爱情的心意,最终变成了更珍贵的情谊——是伙伴,是战友,是一起为非遗传承努力的同行者。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老手艺等着被挖掘,还有很多校园等着被走进,但陈曦不再担心,因为她知道,她身边有很多像林砚舟这样的伙伴,他们会一起,让非遗的光芒照亮更多角落,让更多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