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海王系统:重生后男神皆忠犬 > 第178章 好感度+8:顶流的专属时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8章 好感度+8:顶流的专属时光

“手作传承计划”进校园活动进入倒计时一周,陈曦在传承馆的资料室里埋首整理老艺人的技艺教学手册。桌上摊着厚厚的文件,从苗绣的基础针法图解到竹编的经纬编织教程,每一页都需要仔细核对细节,确保教给孩子们的内容准确易懂。手机在桌面轻轻震动,屏幕上跳出陆星辞的名字,附带一条简短却透着期待的消息:“明天上午有空吗?想带你去个地方,关于纪录片后续推广的,对你整理进校园的教学资料或许也有帮助。”定位栏里,城郊“青釉瓷坊”的地址格外显眼。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陆星辞的车就停在了传承馆楼下。他没有穿平日里出席活动的精致西装,而是换上了一件宽松的白色卫衣和浅灰色牛仔裤,鸭舌帽压得很低,口罩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一双明亮的眼睛,褪去顶流的耀眼光环后,多了几分邻家男孩的亲切感。“特意选了早上九点前出门,这时候老街人少,不会被认出来,能安安静静待一会儿。”他帮陈曦拉开副驾车门,一股淡淡的柠檬香扑面而来——车里放着她喜欢的轻音乐,副驾储物格里整齐地摆着几盒柠檬味薄荷糖,“知道你早上整理资料容易犯困,这个含一颗能提神,我特意买的无糖款,不影响你中午吃饭。”

车子缓缓驶进城郊的老街,青石板路两旁的老房子透着岁月的痕迹,偶尔有早起的老人坐在门口晨练,空气里弥漫着早餐店飘来的豆浆香气。最终,车停在一间挂着“青釉瓷坊”木牌的老房子前。木门斑驳,门环上缠着一圈绿色的藤蔓,推开时发出“吱呀”的轻响,院子里的几棵桂花树正开得热闹,细碎的花瓣落在青石板上,像撒了一层金粉。一位白发老人坐在石凳上,手里捧着一碗釉料,正用小勺细细搅拌,看到两人进来,立刻笑着起身:“星辞来啦!这位就是你常说的陈曦吧?快进来坐,我刚泡好的桂花茶还热着呢。”

“张爷爷,这是陈曦,我们手作公益的负责人,也是我纪录片里很多故事的‘灵感来源’。”陆星辞走上前,自然地帮张爷爷接过手里的釉料碗,语气里带着熟稔的亲昵,“张爷爷是景德镇非遗青釉技艺的传承人,我爷爷年轻时候跟他一起学过陶艺,算是世交了。”

张爷爷热情地拉着陈曦的手,带她参观瓷坊的里间。架子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青釉瓷器,从温润的碗碟到精致的摆件,每一件都透着淡淡的青色,阳光透过雕花窗棂落在瓷器上,像给釉面镀了一层细碎的银辉。“星辞这孩子,前阵子特意来瓷坊待了三天,跟着我学青釉的基础技艺。”张爷爷拿起一件青釉茶杯,递给陈曦,“他说要把青釉技艺拍进纪录片里,还总问我‘怎么才能让年轻人喜欢上这老手艺’,心思细得很,一点都没有明星的架子。”

陆星辞站在一旁,耳尖微微泛红,却还是认真地补充:“我之前拍纪录片时,总觉得少了些‘老艺人与年轻传承者’的互动片段,显得有些单薄。张爷爷愿意教我们青釉的基础技艺,我们可以拍一组‘师徒传承’的短片,放进纪录片的番外篇里——既能让观众看到传统技艺的学习过程,又能传递‘传承不分年龄’的理念。而且张爷爷还答应,进校园活动时,他会带着青釉原料去,教孩子们做简单的青釉小吊坠,这样孩子们能亲手触摸、制作传统瓷器,比单纯看资料更有意义。”

陈曦接过青釉茶杯,指尖触到瓷面的瞬间,细腻温润的质感让她忍不住惊叹。杯身上没有复杂的花纹,只在杯底刻了一个小小的“张”字,却透着手工制作的独特温度。“这个想法太适合进校园活动了!”她抬头看向陆星辞,眼神里满是惊喜,“我们之前准备的都是刺绣、竹编这类相对容易上手的技艺,孩子们对瓷器的了解很少。要是能让他们亲手做青釉小吊坠,不仅能体验陶艺的乐趣,还能了解‘釉料’这种传统工艺,刚好能丰富教学内容。”

接下来的一上午,两人跟着张爷爷沉浸式学习青釉技艺的基础流程。从揉泥开始,张爷爷教他们如何判断陶土的湿度——“捏在手里不粘手,松开后能轻轻回弹,就是最合适的状态”;拉坯时,陆星辞坐在陶轮前,双手小心翼翼地扶住陶土,却还是因为力道控制不好,让陶土歪歪扭扭地塌了下去。他没有气馁,反而笑着让陈曦帮忙拍下来:“这段‘失败花絮’刚好能放进纪录片,让大家看看,学习传统技艺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样更真实。”

阳光渐渐升高,陆星辞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手指被陶土磨得发红,却依旧专注地跟着张爷爷调整姿势。陈曦站在一旁,帮他记录下每个步骤的要点,偶尔递过纸巾让他擦汗,两人配合得默契十足。张爷爷看着眼前的场景,笑着说:“你们俩这样,倒真像我年轻时和师兄弟一起学手艺的样子,有商有量,才能把活儿做好。”

中午,张爷爷留两人在瓷坊吃饭。餐桌上摆着简单的家常菜:清炒时蔬、卤味豆干,还有一碗热气腾腾的南瓜粥,都是老人亲手做的。桂花茶在玻璃杯里舒展,散发出清甜的香气。“星辞上次来,看到我家的陶轮有点松动,还特意帮我修好了。”张爷爷夹了一块豆干放进陈曦碗里,“他总说‘能帮老艺人做点事,比拍多少广告都有意义’,现在像他这样愿意沉下心来做公益的年轻人,不多见了。”陆星辞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目光却悄悄落在陈曦身上,带着一丝期待:“其实我就是想多了解老艺人的需求,以后能更好地帮他们把技艺传下去——尤其是和你一起做这件事,总觉得特别有动力。”

下午返程时,车子刚驶离老街,陆星辞突然从后座拿出一个包装精致的木盒,递给陈曦。盒子是用胡桃木做的,上面刻着简单的桂花花纹,打开后,里面躺着一个淡青色的青釉小吊坠,吊坠正面刻着“手作同行”四个字,字迹虽然不算工整,边缘却被细心地打磨过,摸起来光滑圆润,没有一丝毛刺。“这是我昨天跟着张爷爷学做的,烧了三次才成功。”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紧张,眼神却格外认真,“第一次烧的时候温度不够,釉面没上色;第二次不小心碰掉了一块瓷;第三次总算成了,虽然不算完美,但每一步都是我亲手做的,想送给你,算是我们一起为手作公益努力的纪念。”

陈曦指尖轻轻摩挲着吊坠,心里泛起一阵暖流。这时,陆星辞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语气变得格外郑重:“其实我推掉了下周的两个商业活动。一个是时尚杂志的年度封面拍摄,团队之前跟了三个月才谈下来;还有一个是国际品牌的代言官宣活动,据说能带动不少商业合作。但我觉得,进校园活动比这些都重要——我想亲自陪你去,帮孩子们拍照片、录视频,记录下他们第一次接触传统技艺的样子。而且我已经跟工作室谈好了,以后每个月都要预留15天的‘专属公益时间’,减少商业活动,把更多精力放在纪录片推广和手作公益上。我不想再因为工作,错过和你一起做有意义的事。”

陈曦抬头看向陆星辞,他的眼神里没有丝毫犹豫,只有对公益的热忱和对她的珍视。她打开系统面板,看到陆星辞的好感度数值从92\/100快速跳动,最终稳定在100\/100,面板下方还额外显示着“+8好感度奖励”,一条醒目的提示随之弹出:“检测到陆星辞通过‘专属行程安排、亲手制作纪念礼物、主动减少商业活动陪伴’等行动,实现与宿主的‘深度情感互动’与‘公益价值共鸣’,好感度提升8点并达到满级,‘热忱传承者’特质全面激活。触发效果:1. 陆星辞将每月固定预留15天专属时间,深度参与手作公益活动,包括进校园授课、合作社拍摄、老艺人访谈等;2. 解锁‘顶流公益资源库’,陆星辞将开放个人社交账号(粉丝量1.2亿)用于公益宣传,每月发布至少5条手作相关内容,包括老艺人故事、技艺教学片段、公益活动纪实;3. 陆星辞将牵头发起‘手作传承大使’计划,邀请娱乐圈、文化界、艺术界人士加入,形成‘明星+专家+老艺人’的公益传播矩阵,扩大传统技艺影响力。”

车子驶回传承馆,陆星辞帮陈曦搬下整理好的教学资料,又仔细叮嘱:“进校园活动的流程我已经跟工作室对接好了,他们会提前一天去学校布置场地,带足够的拍摄设备和宣传物料;张爷爷那边我也确认过了,下周他会带着青釉原料和简易陶轮过去,还会准备一些小礼物送给表现好的孩子。你要是还有什么需要调整的,随时给我打电话,我手机24小时开机。”

看着陆星辞驾车离开的背影,陈曦握着手里的青釉吊坠,指尖传来瓷面的温润触感。她知道,陆星辞口中的“专属时光”,从来不是简单的陪伴,而是一位顶流放下光环后的真诚付出——他愿意推掉诱人的商业机会,把时间留给老艺人与孩子;愿意亲手学习技艺,用行动传递传承的意义;愿意把她的公益梦想,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事。

夕阳将传承馆的窗户染成暖金色,陈曦把青釉吊坠轻轻挂在包上,转身走进资料室。桌上的教学手册还等着完善,但她的心里却充满了力量。未来的公益路上,有这样一位愿意用真心与时间陪伴的顶流伙伴,手作传承计划一定能走得更远,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传统技艺,让老艺人的心血在新时代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