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海王系统:重生后男神皆忠犬 > 第129章 医生的深情:未来规划有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9章 医生的深情:未来规划有她

“乡村儿童春季健康巡诊”启动仪式落幕时,暮色已漫过工作室的窗户。陈曦对着电脑屏幕上的巡诊路线图反复调整——云南山区的路段需要避开雨季塌方区,贵州的几所学校要协调当地卫生院配合筛查,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巡诊的效率与安全。就在她标注完最后一个风险点时,微信突然弹出一条消息,是沈砚川发来的:“明天上午9点,健康小屋见,有重要的事想和你商量。”

看着“重要的事”四个字,陈曦的指尖顿了顿。想起之前系统“忠犬预告”里,他为了公益毅然暂停市中心医院的专家门诊,甚至计划全职加入健康团队,她心里既有些期待,又藏着一丝忐忑——沈砚川总是把公益和她的需求放在首位,这次会不会又要做出什么牺牲自己的决定?

第二天清晨,陈曦提前十分钟抵达健康小屋。推开门,就看到沈砚川穿着白大褂,正弯腰整理巡诊用的医疗箱。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侧脸的线条在晨光里显得格外柔和。听到动静,他抬起头,嘴角露出熟悉的温和笑容:“来得这么早?我还以为要等你一会儿。”

他放下手里的听诊器,转身走向茶水间,很快端来一杯温热的红枣枸杞茶:“知道你最近熬夜改路线图,总靠咖啡提神,这个能补气血,喝着也暖。”茶杯递过来时,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她的手,带着一丝微凉的温度——想来他是一早就在整理物资,连手都没来得及捂热。

陈曦接过茶杯,刚想开口问“重要的事”,沈砚川已经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一个蓝色文件夹,封面贴着“未来规划”的标签,边角被细心地磨成了圆角。“这是我做的‘未来五年公益健康规划’,里面不仅有乡村孩子的健康保障方案,还有……我和你的未来规划。”他把文件夹轻轻放在她面前,语气里带着一丝少见的郑重,“想和你一起商量,看看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我们的未来规划?”陈曦愣住了,手指轻轻抚过文件夹的封面,缓缓翻开。前几页是“乡村儿童健康保障体系”的细则,从新生儿的先天性疾病筛查,到学龄儿童的视力保护课程,再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干预,甚至连乡村教师的年度体检都详细纳入计划,每一条都标注着具体的实施时间与负责人。

当翻到最后几页时,一份“个人与公益协同规划”让她的眼眶瞬间泛红。纸上的字迹依旧工整,却能看出书写时的认真:“202x-2025年,完成全国200所乡村学校健康小屋建设,培养500名乡村健康指导员(与陈曦协同推进,每季度共同复盘进度);2025-2027年,建立‘乡村儿童健康数据库’,实现慢性病筛查与干预全覆盖(需陈曦协助对接数据平台资源,共同制定筛查标准);每年预留15天共同假期,探访国内外优秀公益项目(优先选择陈曦感兴趣的北欧儿童健康项目);2026年,若条件成熟,计划共同成立‘乡村健康公益基金会’(资金来源为公益捐赠+医疗技术服务收入,决策机制为两人共同投票)……”

每一条规划里,“与陈曦”“共同”“协助”的字眼反复出现,甚至连“未来居住城市选择”都细致地考虑到:“优先选择医疗资源丰富、乡村公益需求大的新一线城市,方便兼顾项目推进与个人生活,具体城市需与陈曦共同商议后确定。”

“我不是想给你压力。”沈砚川看着她泛红的眼眶,连忙解释,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指尖甚至轻轻攥紧了衣角,“只是觉得,公益不是一时的热情,需要长期坚持。之前调整职业规划,是为了有更多时间投入;现在做这份规划,是希望这份坚持里,能有你的参与。我不想让你一个人扛着项目的压力,也想和你一起,把生活过成我们都喜欢的样子。”

他指着“健康数据库”那一页,指尖在纸上轻轻滑动:“你看,这个数据库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和资源对接,你擅长项目统筹,能协调学校、企业等多方资源;我熟悉医疗专业,能制定筛查标准和干预方案,我们一起做,效率会更高。还有基金会的想法,我知道你一直希望公益项目能‘自我造血’,而不是总依赖外部捐赠,我们可以一起找医疗专家合作,开展技术培训服务,用收入支撑项目运营,这样健康服务才能长期落地。”

陈曦看着纸上密密麻麻的标注,想起沈砚川为公益做的那些牺牲:为了健康小屋的运营,他把专家门诊从每周五次减到两次;为了给山区孩子做体检,他放弃了去哈佛医学院交流的机会;甚至连自己的生日,都在偏远乡村的巡诊中度过。原来那些看似“牺牲”的选择,都不是漫无目的的付出,而是他在悄悄为“有她的未来”铺路——他不是想单方面为她付出,而是希望两人能成为并肩作战的伙伴,既守护乡村孩子的健康,也守护彼此的生活。

“可是……”陈曦的声音有些哽咽,“公益项目会遇到很多不确定的问题,万一资金不到位,或者政策有变化,规划没办法按时推进怎么办?”

“我已经想好了备选方案。”沈砚川笑着从文件夹里又拿出几页纸,上面标注着“风险应对预案”,“比如资金不足时,我们可以先从10所试点学校做起,逐步扩大范围;遇到政策调整,就灵活调整服务内容,比如把线下体检改成线上健康咨询。最重要的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我们都一起面对,不用你一个人扛。”

他从笔筒里拿出一支笔,递到陈曦面前,笔尖轻轻点在“心理健康干预”那一页:“规划里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情绪疏导课程,我想加入乡村孩子熟悉的乡土元素,比如用‘山间的风’‘田里的作物’做比喻,帮助他们表达情绪,但具体怎么设计,我想听听你的想法。以后不管是公益项目的大事,还是生活里选房子、定旅行路线的小事,我们都一起商量,一起做决定,好不好?”

陈曦接过笔,指尖在纸上轻轻划过,写下“可组织孩子观察农作物生长,记录‘植物情绪日记’,类比自身情绪变化”。当笔尖落下的瞬间,心里的忐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温暖与坚定。她抬头看向沈砚川,发现他正温柔地注视着自己,眼神里没有急切的期待,只有满满的珍视,仿佛她写下的每一个字,都被他郑重地记在了心里。

两人一起完善规划时,陈曦的系统面板突然弹出一条提示,暖金色的光晕在屏幕上缓缓流动:“检测到沈砚川通过‘未来五年协同规划’‘个人与公益深度绑定’‘预留共同生活时间’,深度践行‘未来规划有她’的承诺,情感联结与信任度达到峰值。沈砚川好感度+15(当前197\/100),触发‘终身公益伙伴’特殊buff——后续沈砚川将与宿主共享所有医疗资源(含国内外专家人脉、先进诊疗技术)与个人资源(含财产管理、生活规划),公益项目重大决策需两人共同商议确定,同步解锁‘国内外健康公益联盟’对接通道,助力‘乡村儿童健康计划’国际化发展。”

中午,沈砚川留陈曦在健康小屋的食堂吃饭。餐桌上的菜都是她喜欢的清淡口味:清蒸鱼、清炒时蔬、山药排骨汤,甚至连米饭都特意煮得软了一些。“知道你最近胃不太舒服,让厨房少放了盐和油。”他一边给她夹菜,一边轻声说,“对了,我给你准备了个东西。”

饭后,他从办公室拿来一个银色的U盘,递给陈曦:“这里面是我收集的国内外优秀乡村健康项目案例,比如芬兰的儿童心理健康课程、日本的偏远地区医疗巡回模式,还有一些医疗专家的联系方式,以后我们推进项目遇到难题,随时可以咨询他们。”

离开健康小屋时,沈砚川送她到门口,手里还提着一个保温袋:“里面是我妈早上熬的银耳莲子羹,你带回去当下午茶,记得加热了再喝。下周巡诊去云南山区,那边早晚温差能差十几度,我给你准备了件薄款羽绒服,放在巡诊车的后备箱里,到时候记得穿,别感冒了。”

阳光透过树梢,洒在两人身上,温暖而明亮。陈曦看着手里的保温袋,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心里满是感动。她知道,沈砚川的“未来规划有她”,从来不是空洞的承诺,而是藏在每一个细节里的深情——是规划里清晰的“共同推进”,是为她准备的温热茶水,是提前备好的巡诊衣物,是愿意和她一起面对所有未知的坚定。

这份深情,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浪漫的仪式,却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珍贵。它让陈曦明白,最好的伙伴,不仅能一起为梦想努力,更能一起把平凡的生活过出温度;最好的未来,不仅有值得坚持的事业,更有愿意把你写进每一步计划里的人。而她也终于确定,未来的公益路上,她再也不用一个人奔跑,因为有人会牵着她的手,一起守护乡村孩子的健康,一起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充满希望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