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海王系统:重生后男神皆忠犬 > 第159章 学长的帮忙:收集证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9章 学长的帮忙:收集证据

“手作技艺数字化课程”上线倒计时3天,陈曦正在传承馆的“曦光阁”里,和周明远教授最后核对课程的古籍考据注释。电脑屏幕上突然弹出一封匿名邮件,发件人地址是一串乱码,附件里的内容却让她瞬间攥紧了鼠标——3张模糊的对比截图,将课程中“苗族刺绣打籽绣”的教学画面,与《绣谱》里“盘金绣”的图谱强行拼接,标注“课程篡改传统技艺,混淆核心针法”;还有一段经过剪辑的老艺人访谈录音,只保留了李阿婆说“年轻人更容易学”的半句,刻意隐去前半句“课程里的针法和我教的一模一样”,暗示“课程为迎合市场篡改技艺”。最下方的留言更是直白:“上线当天,这些‘证据’会同步发给合作高校和媒体,你们的传承计划,该结束了。”

陈曦的指尖冰凉,她立刻拨通江屿的电话。数字化课程是团队半年的心血——周明远教授逐页比对20部古籍,老艺人们反复验证技艺步骤,技术团队熬夜开发互动教学功能,绝不能被恶意抹黑毁掉。电话接通的瞬间,她还没开口,就听到江屿冷静的声音:“是不是收到匿名邮件了?我早上监测到网络舆情异常,已经锁定了5个可疑账号,正在追踪源头。”

原来,江屿为了保障课程顺利上线,提前在“手作供应链云平台”里增设了“舆情监测模块”,能实时抓取网络上与“手作公益”“数字化课程”相关的信息。当天凌晨,系统就预警“出现大量负面关键词”,他立刻启动技术追踪,发现这些可疑账号不仅在高校论坛、非遗社群散布谣言,还在暗中联系媒体,试图在上线当天制造“舆论爆点”。

挂了电话28分钟后,江屿提着笔记本电脑出现在传承馆,眼底带着熬夜的红血丝,屏幕上却满是清晰的数据流。“已经查到了,匿名邮件通过境外服务器转发,但实际操纵者是‘鼎盛文创’——就是之前被顾衍之打压过的假冒手作产品商。”他指着屏幕上的Ip追踪轨迹,“他们的仓库被查封后,一直想报复,这次想通过抹黑课程,让官方传承计划失去信任,好趁机推自己的仿冒产品。”

为了收集对方恶意诋毁的铁证,江屿制定了“三步走”计划,每一步都精准戳中对方的漏洞。

第一步,恢复原始录音,击碎“篡改技艺”的谎言。江屿通过技术手段,找到了那段访谈的原始文件——不仅有完整的音频,还有同步录制的视频。视频里,李阿婆坐在竹椅上,手里拿着绣绷,逐针讲解“打籽绣”的技法,明确说:“课程里的针法和我教的一模一样,还加了慢动作和细节标注,年轻人一看就懂,比我当年学的时候容易多了。”他还将原始录音与伪造录音进行声波对比,制作了“音频篡改分析报告”,清晰展示出“伪造版本删除了关键语句,存在明显剪辑痕迹”,并通过公证处对原始文件进行保全,确保法律效力。

第二步,较真古籍细节,拆穿“张冠李戴”的把戏。对方伪造的“课程与古籍不符”截图,故意将“打籽绣”教学画面与“盘金绣”图谱放在一起。江屿立刻从周明远教授的古籍库中找出《绣谱》原版,翻到“打籽绣”章节,用红笔标注出关键描述:“打籽绣,以线绕针,打成细籽,疏密匀整,多用于花鸟纹点缀。”再对照课程视频里的教学步骤,制作了“图文对照表”——从线的粗细、绕针的圈数,到籽的大小、排列的密度,每一项都与古籍记载完全吻合。他还特意拍摄了李阿婆按照课程步骤刺绣的视频,证明“课程技法与传统一脉相承”。

第三步,追踪制作源头,锁定“有组织抹黑”的证据。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江屿通过分析可疑账号的操作记录,发现其中一个账号曾登录过“鼎盛文创”的合作设计工作室电脑。他立刻联系警方,申请调取该工作室的网络日志,最终找到一个隐藏的文件夹——里面不仅有未发布的伪造素材,包括pS修改的古籍图谱、合成的老艺人“负面评价”截图,还有一份详细的“抹黑计划时间表”,精确到“8:00 发布伪造证据、10:00 水军跟进评论、14:00 联系媒体发稿”。更讽刺的是,文件夹里还有一份“仿冒产品推广计划”,明确写着“待课程口碑崩塌后,推出‘非遗传承同款’产品”。江屿将这些文件全部备份,甚至通过技术手段恢复了被删除的聊天记录,证明“鼎盛文创负责人直接指挥了此次抹黑行动”。

在收集证据的同时,江屿还不忘给课程加上“双重保险”。他在数字化课程平台上新增了“古籍溯源”功能——用户点击任意教学视频,就能一键查看对应的古籍原文、老艺人验证视频、学术考据报告,甚至能看到周明远教授的批注手稿;还开发了“谣言举报通道”,用户发现可疑信息可实时举报,系统会自动比对数据库信息,快速生成澄清公告。“这样就算再有人造谣,大家也能自己查证,不用再被动应对。”他边调试功能边说。

课程上线当天上午9点,“鼎盛文创”果然按计划发布了伪造证据,甚至买了“手作课程篡改非遗”的热搜。但江屿早已做好准备——9点05分,官方账号就发布了《关于手作技艺数字化课程的澄清声明》,附带完整的原始录音、古籍对照表、伪造素材截图;9点30分,周明远教授和李阿婆开启直播答疑,江屿在直播中实时展示“抹黑计划时间表”和“鼎盛文创的推广计划”,还连线警方,确认“相关证据已提交,正在立案调查”。

短短两小时,澄清声明转发量突破12万,#手作课程 伪造证据# #恶意抹黑公益 鼎盛文创# 等话题冲上热搜前5,之前被误导的高校纷纷表态“坚定支持官方课程”,甚至有媒体主动曝光“鼎盛文创曾多次销售假冒产品”的过往。当天下午,“鼎盛文创”的负责人就被警方带走调查,其线上店铺也被平台下架。

事后,陈曦看着江屿整理的证据材料——厚厚的文件夹里,从音频分析报告到古籍对照表,从Ip追踪记录到公证文书,每一份都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甚至还贴心地标注了“用于媒体澄清”“用于警方立案”等用途分类。“这次真的谢谢你,要是没有这些证据,我们就算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楚。”

江屿笑了笑,推了推眼镜,打开一个新的程序界面:“这只是开始。我还开发了‘智能舆情应对系统’,以后只要出现负面信息,系统会第一时间预警,自动分析信息真伪,甚至能生成初步的澄清文案。”他指着屏幕上的测试数据,“刚才模拟了一个‘课程收费过高’的谣言,系统3分钟就找出了我们的公益定价说明和成本明细,还匹配了老艺人的收入数据,直接反驳了谣言。”

这时,系统面板突然弹出提示,淡蓝色的光效带着技术的严谨与可靠:“检测到江屿通过‘技术溯源、证据固定、防伪优化、实时应对’的全流程手段,成功挫败商业诋毁行为,为手作技艺数字化课程正名,深度践行‘运营支撑·技术守护’的承诺,情感羁绊与项目安全系数显着提升。江屿好感度+9(当前259\/100),触发‘技术屏障’专属效果——

1. 手作公益项目新增‘区块链证据保全系统’,所有核心资料(课程内容、老艺人访谈、古籍考据)均上链存证,不可篡改、可追溯,为后续应对争议提供铁证;

2. 江屿所在的‘智创技术团队’与国家级非遗保护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将‘舆情监测+证据保全’技术推广至全国非遗项目,助力传统技艺数字化传承;

3. 警方根据江屿提供的证据,对‘鼎盛文创’展开全面调查,查封其隐藏仓库2处,缴获假冒手作产品5200余件,逮捕涉案人员8名,彻底摧毁其违法经营网络。”

陈曦看着江屿专注调试系统的侧脸,突然明白:他的“帮忙”从来不是简单的技术支持,而是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手作公益筑起一道看不见却坚不可摧的屏障。从平台开发到舆情应对,从证据收集到防伪优化,他总能提前想到风险,用严谨的技术手段化解危机,让传统技艺的传承之路,走得更稳、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