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海王系统:重生后男神皆忠犬 > 第139章 开业大吉:生意火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9章 开业大吉:生意火爆

“乡村手作公益商店”开业当天的晨光刚漫过文创园区的青砖路,陈曦就带着店员小夏、阿哲做最后的陈列调整。苗族绣娘李阿婆的百鸟裙被挂在正对门口的弧形展示架上,裙角的银饰随着微风轻轻晃动;浙江竹编艺人王师傅的茶具套装摆放在原木层架上,旁边立着一块亚克力牌,印着王师傅坐在竹林里剖竹的照片,还附了个二维码——扫码就能看他演示“破竹成丝”的全过程;江西陶艺家陈姐的儿童餐具则放在低矮的圆角展示台,台面上铺着她亲手织的粗布,餐具旁摆着小纸条,写着“可触摸,感受陶土的温度”。

刚把体验区的绳编彩绳按颜色分类摆好,店门口就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曦曦姐姐!我们来啦!”领头的小远举着一张手绘的店铺招牌,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公益手作,超好看!”,身后跟着四个赛车体验营的孩子,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自制的小彩旗。顾言跟在后面,手里抱着一个半人高的纸箱,额角还带着薄汗:“路上堵车,来晚了点。这是特意让基地技师赶制的‘手作主题赛车模型’,车身印了店铺logo,车轮刻了‘公益手作’四个字,放门口当装饰正好。”

他把模型放在门口的展示台,刚摆好就引来了第一批围观的路人。“这赛车好特别!上面的图案是绣的吗?”一位带孩子的妈妈好奇地问。小远立刻凑上去,仰着小脸介绍:“这是顾言叔叔的赛车模型,上面的图案是苗族阿婆绣的百鸟裙!我们店里还有真的百鸟裙,可好看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把路人都逗笑了,不少人跟着走进店里,原本安静的店铺瞬间热闹起来。

上午9点整,店外突然传来吉他声。陆星辞带着乐队成员在临时搭建的小舞台上调试设备,他穿了件简单的白色t恤,外面套着件米色针织衫,手里拿着一把木吉他。“各位街坊邻居,今天是‘乡村手作公益商店’开业的日子,我们带来一首原创歌曲《手作的温度》,希望大家喜欢。”他的声音透过音响传开,温柔又有力量,“一针一线缝着家乡的云,一竹一木编着远方的梦……”歌词里藏着手作者的故事,不少路人停下脚步,拿出手机拍摄,还有人跟着旋律轻轻哼唱。

陆星辞边唱边示意摄影师把镜头扫过店铺橱窗,直播间的评论瞬间刷满屏幕:“这店铺也太有感觉了吧!求地址!”“手作看起来好有质感,线上能买吗?”“星辞唱的歌好好听,想为公益冲一波!”他趁着间奏,笑着说:“店铺在文创园区A区12号,线上商城今天同步上线,链接在直播间简介里,所有收益都会用于支持乡村手作合作社,谢谢大家支持。”

此时店里的收银台已经排起了小队伍。江屿穿着件浅灰色衬衫,正帮着打包产品,他提前准备的“手作故事卡”成了顾客的“必收项”——每张卡片都印着手作者的照片和简介,背面还有二维码,扫码能看采访视频。“这个竹编篮子多少钱?”一位年轻女孩拿起一个圆形收纳篮,篮子的纹路细密又均匀。“这个是王师傅的作品,68元。”江屿递过一张故事卡,“您可以扫下码,看看王师傅编篮子的过程,他做竹编已经四十年了,这手艺在他们村里快失传了。”女孩扫码看完视频,眼眶有点红:“原来编个篮子这么不容易,我再买两个,送朋友当礼物。”

江屿还在收银台旁放了个电子屏,上面显示着“公益进度条”:“当前营业额:2000元,可用于为乡村手作合作社购买10套编织工具”。“我再拿个这个钥匙扣!”一位刚付完钱的阿姨看到进度条,又拿起一个竹编钥匙扣,“凑凑数,争取早点买上工具,让师傅们多做点好东西。”不少顾客看到进度条,都特意多选购了小物件,进度条一点点往前挪,很快就突破了5000元。

上午10点,沈砚川带着健康小屋的护士小张、小李赶来,两人手里提着四个保温箱。“知道今天人多,我们做了些低糖茶歇,绿豆糕和菊花茶,大家累了可以歇会儿。”沈砚川把保温箱放在休息区的长桌上,打开盖子,淡淡的茶香飘了出来。他还从包里拿出一叠彩色手册,上面印着“健康手作指南”:“这是我们整理的,教大家怎么用手作产品改善生活,比如用竹编篮收纳常用药品,分类放不容易乱;用陶艺碗分装坚果,控制每次吃的量,更健康。”

他拿起一块草药皂,给围过来的顾客演示:“这是我们和贵州的草药合作社、陶艺家陈姐一起做的,里面加了艾草和薄荷,天然无刺激,洗手洗澡都能用,特别适合小朋友。现在消费满100元就送一块,数量有限。”一位妈妈听完,立刻拿起两个儿童碗:“我家孩子总爱用塑料碗,这个陶碗看着就安全,再加上肥皂,刚好满100元,太划算了!”

临近中午,周明远教授带着三个学生赶来,手里抱着一摞线装书。“这些是我收藏的关于传统手作的古籍,有讲刺绣的《绣谱》,有说竹编的《考工记》节选,放在店里的‘文化角’,顾客可以免费翻阅。”教授把书整齐地摆在靠窗的书架上,学生们则在体验区摆开桌子,拿出彩绳、剪刀、红纸,准备教大家做简单的手作。“我们先教大家编平安结吧,步骤简单,编好能当钥匙扣。”一位学生拿起彩绳示范,很快围了一圈孩子,不少家长也跟着坐下,手里拿着彩绳,跟着一步步学。

“老师,我编错了怎么办?”一个小女孩皱着眉头,手里的彩绳缠成了一团。周教授蹲下来,耐心地帮她解开:“没关系,慢慢来,手作就是要多练,错了再改,才能做出好看的东西。”他边说边示范,手指灵活地穿梭在彩绳间,很快就编出一个小巧的平安结。小女孩看着教授手里的平安结,眼睛亮了起来,重新拿起彩绳,认真地学了起来。

下午2点,顾衍之的特助周明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夹。“陈总,好消息!顾氏集团旗下的十家高端酒店,今天一早就和我们签订了‘手作礼品合作协议’,未来他们的客户伴手礼、员工福利,都会采购咱们店铺的手作产品。”周明递过协议副本,“还有三家企业联系我们,想定制专属的员工福利礼盒,初步估算订单量能达到500份,总金额大概20万元。”

陈曦看着协议上的数字,心里满是惊喜——这意味着乡村手作合作社有了稳定的订单,手作者们再也不用愁产品卖不出去了。她刚想给合作社的李阿婆打电话报喜,江屿拿着平板电脑跑过来:“曦曦,线上商城爆单了!陆星辞的直播累计观看人数突破50万,线上订单已经超过800单,王师傅的竹编茶具、陈姐的儿童碗都卖完了,我已经联系供应链,让他们优先补货。”

更让人意外的是,一位海外华人顾客通过线上客服留言,想批量采购100套手作礼盒,用于在国外举办的“中国文化公益展”。“顾客说,想让国外的朋友看看中国的传统手作,了解背后的公益故事。”江屿笑着说,“我已经把合作社的手作样品照片发过去了,顾客很满意,说下周就签合同。”

傍晚时分,夕阳透过店铺的落地窗,洒在满是手作的展示架上,镀上了一层暖金色。陈曦看着收银台的营业额统计——15.8万元,远超预期的8万元目标。店门口,顾言带着孩子们放起了小小的礼炮,彩色的纸屑在空中飞舞;陆星辞的乐队唱起了欢快的安可曲,不少顾客跟着节奏拍手;沈砚川和护士们在收拾休息区的茶具,把没吃完的绿豆糕打包,准备送给附近的环卫工人;周明远教授和学生们在整理古籍,把顾客翻阅过的书轻轻放回书架;江屿则在更新“公益进度条”,上面显示“当前营业额:15.8万元,可用于为5家合作社购买设备,培训10名手作新人”;顾衍之虽然没有上前参与热闹,却默默安排了集团的安保人员,护送晚归的顾客到园区门口,确保大家安全。

就在这时,陈曦的系统面板突然弹出提示,金色的光晕在屏幕上流转:“检测到‘乡村手作公益商店’开业首日营业额15.8万元,达成‘开业大吉’成就,触发多重增益效果:1. 全体核心伙伴好感度+8(当前:顾言178\/100、沈砚川215\/100、陆星辞215\/100、江屿186\/100、顾衍之241\/100、周明远251\/100);2. 解锁‘全国乡村手作供应链联盟’,新增20家省级手作合作社合作资质,涵盖刺绣、竹编、陶艺、木雕等8大品类;3. 获得‘市级文化公益扶持基金’50万元,专项用于手作者技艺培训与新品研发;4. 线上商城升级为‘公益手作平台’,支持全国范围内的公益手作店铺入驻,共享流量与供应链资源。”

陈曦站在店铺中央,看着身边忙碌又开心的伙伴们,看着手里提着购物袋、脸上带着笑容的顾客,突然明白:“生意火爆”的背后,从来不是简单的“产品好”,而是大家对“手作温度”的认可,对“公益初心”的支持。每一份手作里,都藏着手作者的匠心与梦想;每一次购买,都是对乡村手作的守护与传承。

夕阳下,“乡村手作公益商店”的招牌在余晖中格外醒目。陈曦知道,这家小店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会有更多手作被看见,更多手作者被关注,更多公益的温暖,通过一针一线、一竹一木,从乡村传到城市,从国内传到国外,让每一份匠心都不被辜负,让每一个梦想都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