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武侠修真 > 我在综武修仙那些年 > 第324章 诗会初逢,慧眼识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4章 诗会初逢,慧眼识真

西湖的雨,缠缠绵绵地又下了两日,才总算有了放晴的迹象。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花草的清新气息,被雨水洗涤过的湖光山色,愈发显得青翠欲滴。就在这雨后初霁的午后,一场由本地文坛耆老发起、名为“湖山雅集”的诗会,便在湖畔一座临水的精致园林中悄然开始了。

凌霄本无意参与这等俗世聚会,但信步由缰,不觉间竟也走到了这园林附近。隔着白墙,园内隐约传来的谈笑、吟咏之声,与丝竹管弦之音交织,倒也别有一番人间热闹。他正欲转身离去,神识却微微一动,捕捉到了一缕熟悉的气息——正是前日画舫之上那空灵澄澈的灵韵。

略一沉吟,他改变了主意,拂袖间身形气息已与周遭环境融为一体,如同一个最不起眼的旁观者,悄无声息地步入园中。守门的仆役只觉眼前青影微晃,再定睛看时,却什么也没发现,只当是眼花。

园内景致极佳,亭台楼阁,曲径通幽,文人墨客三五成群,或凭栏远眺,或围坐论诗,侍女捧着酒水果馔穿梭其间。凌霄寻了一处靠近水边、有垂柳掩映的偏僻石凳坐下,目光淡然地扫过场中。

很快,他便看到了那个身影。

苏清芷今日换了一身淡雅的水绿色长裙,依旧是不施粉黛,却仿佛将这园中的灵秀之气都集于一身。她并未像其他才子佳人那般高谈阔论,只是安静地坐在一隅,偶尔与身旁几位看似是闺中密友的女子低语几句,唇角含笑,眸光清亮。

诗会按例进行着,无非是命题作诗,互相品评。其间不乏辞藻华丽、对仗工整之作,引来阵阵喝彩。苏清芷也依例写了一首咏叹西湖春景的七绝,诗句清丽,意境空灵,虽只寥寥数语,却将雨后天晴、湖山如洗的韵味勾勒得淋漓尽致,顿时引来不少赞赏的目光。

然而,凌霄却注意到,她眉宇间始终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疏离。那并非傲慢,而是一种仿佛置身事外、冷静观察的透彻。她看得懂那些诗句背后的机巧与争胜之心,也听得懂那些赞誉之中的真心与假意。

这时,一位颇负盛名的年轻才子,许是为了在佳人面前展露才学,起身洋洋洒洒地评点起前朝一位大诗人的作品,言辞犀利,颇有几分指点江山的意味,引得众人纷纷侧目。他论及诗中一处用典,坚持认为诗人此处用意浅薄,未能深挖典故背后的悲壮内涵。

众人大多附和,或真心觉得其见解独到,或不愿得罪这位风头正劲的才子。

唯有苏清芷,在众人声音稍歇时,轻轻放下手中的茶盏,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个人耳中:“张公子高见。不过,小女子以为,诗人此处化用‘李广难封’之典,未必是着眼其个人际遇之悲壮,或许更是借石喻玉,抒发的是一种时运无常、英雄亦需际遇的苍茫之感。悲壮在其表,苍茫在其里,未必定要字字泣血,方是深刻。”

她语气平和,并无针锋相对之意,只是陈述自己的理解。然而这番话,却似一枚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涟漪。

那张姓才子脸色微变,显然没想到会有人,尤其是一位女子,当众提出不同见解,而且听起来似乎更有道理。他张了张嘴,想要反驳,一时却又找不到更犀利的论点,场面顿时有些尴尬。

周围也安静了下来,众人的目光在苏清芷和张才子之间逡巡。

就在这微妙的寂静中,一个平和淡然的声音,从水边柳荫下传来:

“苏姑娘所言,近乎道矣。”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青衫道人不知何时坐在那里,面容普通,气度却莫名让人心安。他并未看那涨红了脸的张才子,只是目光落在苏清芷身上,继续道:“世间万物,盛衰有时,穷通有数。诗人感怀于此,借古喻今,其心在‘感’,而非定要坐实某一典故。执着于字面之悲欢,反倒落了下乘,失了诗家‘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妙趣。强解其意,无异于刻舟求剑。”

这番话,如同清风拂过,瞬间吹散了方才那点争执的烟火气。他没有直接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跳出了具体诗句的争论,点出了欣赏诗词乃至看待世事的一种更高维度的心境——感其韵,悟其神,而非拘泥其形。

苏清芷闻言,娇躯微不可察地一震,蓦然抬头望向柳荫下的凌霄。前日隔湖相望,只觉得这道人气度不凡,此刻听闻此言,更是如同醍醐灌顶,眼前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她钻研诗词文章,自认灵性不俗,却从未有人从这般角度为她阐释过。

“刻舟求剑…”她低声重复了一遍这四个字,眸中异彩连连,再看向凌霄时,目光里已不仅仅是好奇,更带上了几分由衷的钦佩与探寻。“道长之言,发人深省。清芷受教了。”

那原本还有些不服气的张才子,咀嚼着“刻舟求剑”四字,再看看苏清芷那明显被触动的神情,脸上阵红阵白,最终悻悻地坐了下去,再也说不出话来。其他文人见状,也纷纷暗自咀嚼凌霄的话,觉得回味无穷,再看这位突然出现的青衫道人,眼神都变得不同起来。

诗会的气氛,因这小小的插曲,变得有些微妙。后续的吟咏似乎都淡了几分味道。

待诗会散去,众人三三两两离去时,苏清芷犹豫片刻,还是带着侍女,向着凌霄方才所在的水边走去。然而,柳荫之下,石凳空空,哪里还有那道青衫身影?唯有垂柳枝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他从未出现过一般。

苏清芷站在水边,望着空荡荡的石凳,又看了看波光粼粼的湖面,心中没来由地生出一丝怅然若失。她确信,那绝非凡俗道人。

“小姐,那道长…好像走了。”侍女小声说道。

“嗯…”苏清芷轻轻应了一声,收回目光,指尖无意识地拂过身旁的柳条,“我们回去吧。”

只是,那道青衫身影,以及那“近乎道矣”的评价和“刻舟求剑”的点拨,却已深深印入了她的心底,再难抹去。她知道,自己与这位神秘道人的交集,恐怕不会就此结束。而这江南的蒙蒙烟雨,似乎也因此,染上了一层别样的、引人探寻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