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琴音破局:嫡女逆袭成王妃 > 第212章 琴音破局,皇帝动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2章 琴音破局,皇帝动摇

翡翠如意碎裂的余音尚在殿中回荡,谢昭宁未退反进,向前半步,袖中微型古琴已悄然贴掌。她五指微张,指尖轻触无形弦线,目光直抵龙座——皇帝仍僵立原地,瞳孔震颤,似被那句“您真的相信他会背叛吗?”钉在了往昔的雪夜里。

无人敢动。

皇后唇角抽搐,抬手示意身旁宦官。那人会意,正欲出列驱逐,却见谢昭宁闭目凝神,右手缓缓抬起,仿佛抚向虚空中的琴面。

《归梦引》起。

此音非耳可闻,乃心可感。唯有她能奏,唯有帝王能知。

刹那间,皇帝眼前景象骤变——风雪漫天,十二岁的少年跪于宫门前,双手捧着染血的军报,额头磕破,血流满面。他嘶声喊着:“父冤未雪,臣不敢退!”而那时的自己,曾亲手将一块温润玉佩塞入那孩子手中,低语道:“朕信你。”

记忆如潮涌来。

那是萧家覆灭之夜后第三日,他亲口许下的承诺。可后来呢?他默许了皇后以“通敌嫌疑”削去萧老王爷兵权,默许了三皇子党羽在朝堂上污蔑镇北军残部,甚至默许了那份伪造的边军调动记录摆在案头。

不是不信,是不敢信。

怕一旦追究,牵连世家,动摇国本;怕揭开真相,自己也不过是被操控的傀儡。于是他选择沉默,任由良知沉入深宫暗井。

可此刻,那曲调如细丝穿心,将他层层包裹的麻木撕开一道裂口。悔意翻涌,愤怒暗生——为何一个女子,竟能以一曲无声之音,逼他直视这十余年来的懦弱?

谢昭宁睁开眼,声音轻得像落在初雪上的露珠:“陛下,有些话不必说尽,有些事不必写明。臣女不求定论,只愿您记得,那个曾在雪中叩首的孩子,从未背叛过他的誓言。”

她十指轻拨,袖中琴弦共振,一段清越旋律终于流淌而出。

众人只觉心头一震,似有微风穿殿,梁上尘埃轻旋,檐角铜铃无风自响。几位老臣下意识抚胸,仿佛被什么击中心脉;武将列中有年轻将领竟眼眶泛红,似忆起边关寒夜里的战鼓声。

皇帝猛然站起,龙袍翻卷,扶椅的手背青筋暴起。

他死死盯着谢昭宁,又猛地转向皇后——她正要开口呵斥,却被帝王凌厉的目光逼得后退半步,脚跟撞上凤座阶沿。

“够了。”皇帝声音沙哑,却带着久违的决断,“此事……容后再议。”

百官哗然。

这是多年来,皇帝第一次在重大政争中,公然打断皇后的发言。以往无论她如何施压,他总以“容朕思量”搪塞,今日却是明令中止。

礼官迟疑片刻,颤声宣布:“退——”

话未说完,皇帝抬手制止。

“镇北王一事,暂不裁决。”他缓缓坐下,目光扫过群臣,“兵部即刻核查近月北境巡防记录,枢密院调取边军印信合符底档,三日内呈报。”

几名御史面面相觑。这分明是在查证皇后所呈“密报”的真伪!

三皇子党羽脸色铁青,有人欲言又止,终不敢发声。而文官阵中,几位清流老臣悄然交换眼神,眸中燃起久违的光亮。

谢昭宁垂眸敛袖,缓步退回侧列。她未再多言,也未显露丝毫得意。琴音已落,余震仍在指尖流转,如同心跳未平。

她知道,那一曲不只是唤醒记忆,更是撬动了帝王心中最后一丝良知。他或许仍未完全清醒,但已不再盲目信任那个端坐凤座的女人。

偏殿帘幕微动,一名内侍躬身而来:“谢姑娘,请至偏殿奉茶,陛下稍后或有问询。”

她轻轻颔首,随其而去。

走过金砖长廊时,她指尖仍贴着琴匣边缘,默默感知着方才琴音留下的波动。皇帝的情绪起伏尚未平复——怀疑渐退,愧疚加深,对皇后的戒备已从潜流化为暗涌。

这才是真正的破局。

不是靠言辞锋利,不是靠律法条文,而是以音为引,直抵人心最深处那片被遗忘的净土。

偏殿静谧,茶烟袅袅。

谢昭宁并未饮茶,只将手掌覆于膝上微型古琴,反复推演方才那段《归梦引》的节奏。她必须记住每一个音符的震动频率,因为下一次,可能不再是唤醒回忆,而是逼人直面罪孽。

窗外日影西斜,宫道上传来脚步声。

她抬眼望去,只见一名老宦官捧着卷宗匆匆而过,腰间玉牌刻着“内务省典籍司”。那卷宗封皮一角露出熟悉的纹样——与断龙崖密室中发现的文书材质一致。

她眸光微闪。

皇帝虽未明言彻查,却已暗中调取旧档。这是信号,也是机会。

若能在今夜之前,寻得更多证据,便能让那刚刚动摇的心,彻底倒向真相。

她起身整袖,对守候在外的宫婢道:“我去净手。”

宫婢点头退开。

谢昭宁转身步入侧廊,脚步轻缓,却在拐角处忽一顿。前方不远处,两名内侍正低声交谈,其中一人手中托盘上,赫然放着一只青瓷小盒,盒盖微启,露出半截褪色的红绳。

那是宫中赐予殉职大臣遗孤的“忠眷结”,十年未曾启用。

她不动声色,指尖轻拂袖中琴弦,预备随时启动《心音谱》探其情绪。正欲绕行,忽听远处传来钟鸣——申时三刻,宫门将闭。

时间不多了。

她加快脚步,穿过回廊,转入一处僻静庭院。此处临近皇后宫区,平日少有人至,唯有几株老梅横斜,枝干如铁。

她驻足片刻,从袖中取出一枚梧桐叶——昨夜玄影带回的那片,叶脉清晰,背面水印与密信吻合。她将其轻轻置于石阶之上,又以指尖蘸茶水,在叶面写下三个极小的音符。

这是《心弦引》的起调,唯有青霜和玄影能识。

做完这一切,她正欲离开,忽觉身后气息微滞。

回头望去,一名灰袍老太监立于梅树之下,手持拂尘,目光低垂,仿佛早已等候多时。

她不动声色,只淡淡问道:“公公可是奉旨前来?”

老太监缓缓抬头,眼中精光一闪,嘴唇微动,似要开口——

谢昭宁右手已悄然滑入袖中,五指紧扣琴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