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琴音破局:嫡女逆袭成王妃 > 第211章 朝堂对峙,皇后施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1章 朝堂对峙,皇后施压

夜雾未散,宫门已开。

谢昭宁与萧景珩并肩步入宫道,衣袍染霜,步履无声。昨夜断龙崖下取出的文书藏于琴匣夹层,紧贴她腰侧,沉如磐石。两人未归府邸,径直入宫候召——沈墨白密信早已递来:皇后将于今晨朝会发难,矛头直指镇北王。

金銮殿内,百官肃立。

皇帝端坐龙椅,神色倦怠,目光扫过殿中众人,最终落在萧景珩身上,又迅速移开。楚皇后端居凤座,正红凤袍刺目如血,翡翠如意横置于膝,指尖微微用力,玉面泛出冷光。

礼官宣唱毕,朝议始启。

皇后缓缓起身,声如珠玉坠盘:“陛下,社稷安危,系于边防。然近月北境军报频传异动,巡防调度屡有错漏,臣妾忧心如焚。”她顿了顿,眼角微垂,似含悲悯,“镇北王久居京师,手握重兵,却疏于职守,致使边关动荡,将士不安。此非小事,实乃国本动摇之兆。”

殿中无人应答。

几位老臣低头避视,武将列中亦多沉默。三皇子党羽悄然交换眼神,嘴角隐现笑意。

萧景珩立于丹墀之下,玄色锦袍未改,羊脂玉冠束发,右眼角淡疤在殿内烛火下若隐若现。他双手负后,唇角微扬,仿佛所闻不过市井闲谈。

“更甚者,”皇后声音陡转凌厉,“据密报,镇北王府暗通旧部,私调边军,行踪诡秘,恐有不轨之图!”她抬手一展玉牒,“此为边境守将呈上的调动记录,请陛下御览!”

宦官捧牒上前,皇帝接过,只略扫一眼,眉心便皱成深壑。他欲言又止,终是沉默。

满殿死寂。

就在此时,一道素青身影缓步出列。

谢昭宁低首敛袖,行至殿心,跪拜叩礼,动作端雅无瑕。她未戴珠翠,青玉簪半束乌发,银铃耳坠早已摘下,唯余袖中微型古琴边缘轻抵掌心,传来细微震动。

“臣女谢昭宁,蒙陛下恩准列席观政。”她声音清越,如泉击石,“有一言,不敢不陈。”

百官愕然。

女子列席已是破例,竟敢在朝堂发声?几名御史欲出言阻拦,却被身旁同僚悄然按住手臂。

皇帝抬眼,眸光微动:“准。”

谢昭宁起身,目光平视龙座:“陛下明鉴,边关军务,向由兵部与枢密院共理。若巡防有失,责在调度,不在统帅。镇北王虽掌兵权,然调令须经圣裁、印信合符方可生效。未经旨意,何来‘私调’之说?”

她语速平稳,字字清晰,不疾不徐。

“况且,近月北境异动,皆因风雪封路、斥候延误所致。臣女曾听镇北王提及,已有三批粮草押送受阻,非人力可控。若以此归罪主帅,恐寒三军之心。”

皇后冷笑一声:“区区女子,岂知军国大事?你与镇北王亲近,自然偏袒护短。”

谢昭宁不恼,反向前半步:“臣女不知军务,却知律法。《大胤兵典》明载:主将离营逾三日,须报备兵部;调兵五百以上,需双印合令。镇北王自回京以来,未离王府七日,出入皆有登记,门禁册可查。所谓‘私通旧部’,证据何在?”

她停顿片刻,目光转向皇后:“若仅凭一句‘密报’便可定罪重臣,那日后人人自危,忠良何以立足?”

殿中空气骤紧。

皇帝手指轻扣龙椅扶手,袖口微颤。谢昭宁闭目瞬息,十指悄然拂过袖中琴弦——《心音谱》无声启动。

她感知到了。

皇帝心中翻涌着怀疑、犹豫,还有一丝被压制已久的悔意。他对萧景珩并无真正杀心,却惧怕皇权旁落,更忌惮皇后背后的世家势力。此刻他内心摇摆不定,既不愿激怒皇后,又无法忽视谢昭宁所言之理。

而皇后的情绪截然不同——表面端庄,内里却如烈火焚烧。她对谢昭宁的厌恶早已深入骨髓,此刻更是因这女子公然挑战她的权威而怒不可遏。那股恨意几乎要冲破伪装,化作咆哮。

谢昭宁睁开眼,神色不变。

她知道,皇帝尚未决断,但已有松动。只要再进一步,便能撬动天平。

“臣女斗胆再言。”她再度开口,声音柔和却不容退让,“镇北王戍边五年,破敌十二国,凯旋之日,主动交还虎符,甘居京师,只为查明当年家族蒙冤真相。此非谋逆,而是忠魂未冷,赤心可鉴。”

她转身,面向萧景珩。

他仍负手而立,目光沉静,却在她回头瞬间,瞳孔微缩,似有暖流掠过。

谢昭宁轻声道:“若今日因流言蜚语便削其兵权、押赴宗人府,明日谁敢为国征战?边关将士听闻,又当如何自处?”

无人回应。

唯有殿角铜壶滴漏,一声一声,敲在人心。

皇后终于按捺不住,猛然站起:“放肆!一介女流,竟敢妄议朝纲!来人——”

话音未落,谢昭宁忽将左手轻轻覆于右腕之上,袖中微型古琴已然就位。她并未奏响,只是指尖凝力,预备随时引动《心音谱》最深处的那一段旋律——那能唤醒记忆、穿透谎言的音律。

她看着皇帝,一字一句道:“陛下,您真的相信,镇北王会背叛这个他曾用性命守护的国家吗?”

皇帝猛然抬头。

他的眼神剧烈波动,嘴唇微张,似要说什么。

皇后手中的翡翠如意重重砸向地面,发出清脆裂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