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琴音破局:嫡女逆袭成王妃 > 第71章 继续研习,记忆闪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1章 继续研习,记忆闪现

烛火微晃,映在琴匣铜片翘起的边缘,像一道未愈的旧伤。谢昭宁的手指仍压在暗扣之上,指节因久持不动而泛白。屋檐那声瓦片移位后,再无动静,仿佛只是夜风穿廊的错觉。她没有唤人,也没有起身查看,只是缓缓松开指尖,将掌心贴于膝上,呼吸一寸寸沉下。

青霜立在门边,屏息不敢近前。她知道小姐此刻正处在某种临界——外敌未明,内绪难安,若贸然出声,只会打断那一丝游走于危险与清明之间的平衡。

良久,谢昭宁抬手抚额,指尖掠过眉心时带起一阵细微震颤。她睁开眼,目光落回案上摊开的《心音谱》。羊皮卷轴在灯下泛着陈旧光泽,那些以秘纹刻写的音律符号如同蛰伏的脉络,只待触碰便悄然苏醒。

她取来古琴,置于膝前,十指轻搭七弦。调音时动作极缓,每一音都校准至毫厘,仿佛不是为奏曲,而是为稳住体内奔涌的气息。养父曾言:“音由心生,心随往事开。”此语她幼时不解,如今却成了唯一能引她深入迷雾的线索。

指尖轻启,一段低回旋律自弦间流淌而出——《归梦引》。此曲非用于察人情绪,亦不扰外界心神,专为引魂归旧、溯忆寻根而设。初时音色如雾中行路,模糊不清;渐渐地,节奏放缓,音波如涟漪般一圈圈荡入识海深处。

谢昭宁闭目,任琴音牵引意识下沉。呼吸变得绵长,胸口起伏几乎不可见。她的手指仍在弹拨,可神思已不在当下。

忽然,脑中一震。

昏黄油灯摇曳,照亮半幅绣帘。屏风之后,一名女子跪坐于地,怀中紧抱着一个幼童。窗外风雨大作,门扉被狂风撞得吱呀作响。那女子肩头微颤,似在压抑哭声,唇边喃喃念着什么,声音太轻,听不真切。可谢昭宁却感到一股深切悲恸从心底涌起,仿佛那怀抱中的孩子正是自己。

一道黑影掠过窗纸,刀光一闪,血迹溅上绣帘边缘。女子猛地抬头,脸上泪痕交错,眼神里满是绝望与不舍。她将幼童往屏风夹层推去,口中急促低语:“活下去……记住这琴声……”

音断。

谢昭宁猛然睁眼,冷汗已浸透鬓角。她胸口剧烈起伏,指尖冰凉,琴弦余震未止,在寂静中轻轻嗡鸣。方才画面如惊鸿一瞥,转瞬即逝,可那份痛楚却真实得令人心悸。

“那是……尚书府?”她低声呢喃,嗓音微哑,“那个女人……是我的母亲?还是乳母?”

记忆碎片无法拼合,唯有情绪残留——恐惧、诀别、深不见底的哀伤。她试图闭目重温,却发现识海如被风吹散的沙画,再也寻不到方才的轨迹。

青霜终于忍不住上前,端来温茶:“小姐可是受了反噬?”

谢昭宁摇头,接过茶盏却不饮。她凝视灯焰,眸光由惊悸转为沉静。片刻后,伸手从暗格取出朱笔,在《心音谱》“归梦引”旁写下几字:“此音可启旧忆,然须循序,不可强求。”

“姑娘连日未眠,不如歇息一夜,明日再续?”青霜轻声劝道。

谢昭宁望向窗外沉沉夜色,远处更鼓传来两声,已是子时三刻。她指尖抚过琴弦,轻轻拨动一音,低如叹息。

“方才那一幕,是我六岁后从未触及的真实。”她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敌人步步紧逼,我若停步,便是退让。唯有知晓过去,方能掌控将来。”

她说完,不再言语,只重新调弦,换奏另一段更为幽深的曲调。此音出自《心音谱》残章,尚未命名,仅以符文标注其效:引魂入幽,通感前世。

音起之初,如寒泉滴石,清冷入骨。谢昭宁气息随之放慢,五感渐次封闭,唯余耳中琴声如丝如缕,牵她再度沉入记忆之渊。

这一次,她不再急于捕捉画面,而是任由情绪先行。她感知到一种熟悉的气息——檀香混着墨香,是书房独有的味道。还有指尖拂过琴弦的触感,比现在更稚嫩,却已有几分沉稳。似乎有人坐在她身旁,手把手教她按弦,口中哼着不成调的小曲……

突然,一声极细微的响动自院外传来——不是脚步,也不是风,而是檐角银铃轻晃了一下。

谢昭宁的手顿住了。

她没有睁眼,也没有停下弹奏,只是将左手食指轻轻压在第三弦上,阻住余音扩散。与此同时,右手悄然滑向琴匣暗扣,蓄力待发。

屋内烛火依旧安稳,她的呼吸也未曾紊乱。

但那根始终搭在琴弦上的拇指,已微微绷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