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爱吃紫薯糯米丸的刁刁的新书 > 第115章 面塑小摊,指尖上的浮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5章 面塑小摊,指尖上的浮沉

秋分时节,风清露冷,八人来到北方的“麦香集”。集市角落的“巧手李”面塑摊前总是排着长队,李师傅用糯米面捏的人物、动物,色彩鲜亮,神态灵动,尤其是他的“十二生肖”面塑,每个生肖都带着憨态,孩子们攥着铜板眼巴巴地等着,是集市上最热闹的风景。

可近来,李师傅的面塑却出了怪事——新捏的面人,放不了半日就开裂变形,有的颜色还会晕染开来,变成一团模糊的泥块。李师傅调整了糯米面的配比,更换了颜料,试了多次都没用,只在变形的面塑里,闻到一股生面的腥气,与他蒸熟的面塑香味不同。

“前日给张大户家孩子捏的‘齐天大圣’,刚送到就裂了个大口子,”李师傅捏着一块开裂的面塑,声音发沉,“这面是我用三蒸三揉的老法子做的,怎么会这么不经放?”

宋亚轩拿起一块变形的面塑,掰开后发现内里还有白芯,显然没蒸熟:“这不是配比的问题,是面没蒸熟就捏了,遇风自然开裂。”他又查看晕染的颜色,发现颜料里掺了水,“有人往颜料里兑了水,才会晕开,而且用的是劣质染料,容易褪色。”

刁刁在面塑摊的工具箱里,找到一袋没蒸熟的生面,旁边还有几瓶兑水的颜料,瓶身上的标签与李师傅常用的不同:“这些东西不是你平日用的,看来是有人动了手脚。”

集市的小贩说,李师傅的徒弟王小胖,最近总嫌揉面、蒸面麻烦,还说“反正孩子们玩几天就扔,不用那么较真”。小胖跟着李师傅学了半年,却总想着快点捏完卖钱,偷偷用生面混着熟面捏制,被李师傅说过好几次。“前日我还看到他往颜料瓶里倒水,当时以为是调稀点好上色,没在意。”

八人找到小胖时,他正在偷偷用生面捏小老鼠,旁边放着那几瓶兑水的颜料。见八人进来,他慌忙把生面往怀里藏。

“小胖,是你用了生面,还往颜料里兑水?”集市的管事问道。

小胖涨红了脸,支支吾吾道:“我……我就是想快点捏完,生面软和好捏,颜料兑水……兑水省着用……谁知道会裂……”他觉得李师傅太死板,面塑本就是哄孩子的玩意儿,何必费那么大劲蒸三遍揉三遍,没想到差一点就差这么多。

“捏面人先练心,心不诚,手就不稳,”李师傅闻讯赶来,拿起一块蒸熟的面团,“我爹当年教我,‘面塑虽小,功夫不少’,糯米面要‘蒸透、揉匀、醒足’,颜料要‘纯、正、浓’,一点假都掺不得。你这样做,是把孩子们的欢喜都捏成了糊弄!”

说着,李师傅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是他年轻时的面塑试作品,有的开裂,有的褪色,上面还记着失败的原因:“这是我当年练坏的面塑,你拿去看。若你肯踏踏实实地学,我教你怎么蒸面、配色,手艺是一点点捏出来的,不是偷出来的。”

小胖捧着那些残次品,想起李师傅顶着热气揉面时额头的汗,顿时红了眼眶,低着头说:“师父,我错了!我不该偷懒,更不该用生面坏了您的手艺!”

小胖把生面和兑水的颜料全扔了,跟着李师傅学蒸面、揉面、调色。他耐着性子一遍遍练习,虽然慢,捏出的面塑却越来越结实,颜色也鲜亮不晕染。一个月后,他捏的“小老虎”,被镇上的货郎批量买下,小胖拿着赚来的铜板,第一次笑得那么踏实。李师傅看着,点头道:“指尖上的功夫,不在快不快,在真不真,你总算懂了。”

离开麦香集时,秋风卷着麦香,李师傅的面塑摊前又排起了长队,孩子们举着新捏的面人欢呼。贺峻霖手里拿着一个“小兔子”面塑,笑道:“这面人活不活,不在颜色多艳,在面够不够熟,心够不够诚,心诚了,面团也能捏出灵性。”

宋亚轩从怀中取出一个木雕,是一只小小的面塑工具,用麦香集的枣木刻成,上面刻着“真味”二字,质朴而精巧。他递给刁刁:“这面塑要讲究‘面熟、色纯、形准’,才能经得起时光,就像做人,要内里扎实,外表端正,才能立得住脚。一点虚浮,便会像生面做的玩意儿,看似光鲜,终究经不住考验。”

刁刁接过木雕,指尖轻轻抚过工具的纹路,仿佛能感受到面团在指尖的温度,轻声道:“指尖上的浮沉,藏着匠人的态度。糊弄了事只会捏出残品,用心琢磨,才能捏出惹人爱的真东西。”她抬头看向宋亚轩,眼中的笑意如同刚捏好的面塑,饱满而生动。

马蹄声伴着集市的喧嚣远去,麦香集的炊烟在暮色中升起,与面塑的甜香交织成一幅热闹的画。八人知道,江湖的小手艺里,有时就藏在这一团面、一抹色中,一点偷懒,一丝糊弄,便能让匠心失了本真,而坚守实在,用心琢磨,才能让手艺在岁月的流转中,愈发鲜活,温暖寻常日子。他们的故事,也将如同这麦香集的面塑,在时光的揉捏中,愈发生动,愈发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