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爱吃紫薯糯米丸的刁刁的新书 > 第104章 糖画街巷,甜香里的虚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4章 糖画街巷,甜香里的虚实

清明时节,暖风拂过北方的“甜水镇”,镇上的“糖画张”是出了名的手艺人。张师傅舀起融化的麦芽糖,手腕轻转,糖浆在青石板上流淌,转眼间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龙、凤、花鸟,尤其是他画的“十二生肖”,形态灵动,甜而不腻,孩子们追着他的糖画担子跑,是镇上一道热闹的风景。

可近来,糖画张的生意却一落千丈——有家长说,孩子吃了他的糖画,总说肚子疼,还有人发现,他的糖画没放几日就发了霉,黏糊糊的不成形。张师傅检查了麦芽糖的质量,调整了熬糖的火候,都无济于事,只在发霉的糖画里,闻到一股淡淡的酸味,不似纯麦芽糖的清甜。

“前几日给镇西头的娃画了只糖老虎,转天他娘就来找我,说娃吃了上吐下泻,”张师傅擦着糖画担子,声音里满是委屈,“我做了三十年糖画,用的都是上好的麦芽糖,从没出过这种事。”

宋亚轩拿起一块发霉的糖画,用指尖捻了一点,放在鼻尖闻了闻:“这里面掺了‘饴糖’,而且是变质的饴糖,混在麦芽糖里,不仅味道发酸,还容易发霉。”他又查看张师傅的糖罐,发现底部沉着一层浑浊的沉淀物:“这麦芽糖被人兑了水,还加了劣质淀粉,才会这么容易变形。”

刁刁在糖画担子的夹层里,找到一个小陶罐,里面装着浑浊的液体,正是变质的饴糖:“这罐子不是张师傅常用的,看来有人动了他的糖料。”

镇上的小贩说,街口新来的“糖人李”,最近总模仿糖画张的样式,还偷偷降价,生意却依旧冷清。李师傅以前在邻镇做糖画,因为用劣质糖料被赶走,才来甜水镇讨生活。“前日我还看到他在糖画张的担子旁转悠,趁张师傅去茅房时,往糖罐里倒了点东西。”

八人找到李师傅时,他正在街角画糖画,糖罐里的糖浆浑浊,与发霉糖画里的成分一致。见八人进来,他慌忙盖紧糖罐。

“李师傅,是你往糖画张的麦芽糖里掺了变质饴糖?”马嘉祺沉声问道。

李师傅脸色一白,支支吾吾道:“我……我就是想让他生意差一点,我好混口饭吃……”他哭着说,自己家里有生病的老娘,急需用钱,可镇上的人只认糖画张,他才想出这损招,没想到会害了孩子。

“做吃食的,凭的是良心,”张师傅闻讯赶来,看着李师傅,叹了口气,“我爹当年教我,熬糖要‘火候足,用料纯’,一点假都掺不得,不然砸的是自己的招牌,伤的是别人的身子。你这样做,就算赚了钱,心里能踏实吗?”

说着,张师傅从担子里取出一包新熬的麦芽糖:“这是我刚熬好的,你拿去用。若你肯学真手艺,我教你怎么选糖、熬糖,咱们各做各的生意,凭本事吃饭。”

李师傅捧着温热的麦芽糖,想起自己小时候吃的纯麦芽糖香甜,顿时红了眼眶,跪在地上:“张师傅,我错了!我不该用劣质糖料,更不该害你坏了名声!”

李师傅把变质的糖料全部倒掉,跟着张师傅学熬糖。他用心钻研,渐渐掌握了火候,画的糖画虽不如张师傅灵动,却用料实在,孩子们也愿意买。不久后,他还在糖画里加了点桂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生意渐渐有了起色。

离开甜水镇时,糖画的甜香在巷子里弥漫,孩子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贺峻霖舔着手里的糖画龙,笑道:“这糖甜不甜,不在花样多奇,在心里干不干净,心干净了,糖才会真的甜。”

宋亚轩从怀中取出一个木雕,是一个小小的糖画担子,用甜水镇的枣木刻成,担子上的糖罐、铜勺栩栩如生,仿佛正飘着甜香。他递给刁刁:“这糖画要讲究‘料纯、艺精’,才能甜到人心,就像做人,要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才能活得踏实。一点贪心,便会像变质的饴糖,看似能糊弄一时,终究会露出破绽。”

刁刁接过木雕,指尖轻轻拂过担子的纹路,轻声道:“甜香里藏着的,是善意的温暖,还是投机的算计,尝一口便知。做吃食的如此,做人亦如此,守住良心,才能让日子像糖画一样,甜得长久。”她抬头看向宋亚轩,眼中的笑意如同糖画的光泽,明媚而纯粹。

马蹄声伴着孩子们的嬉笑声远去,甜水镇的阳光洒在糖画担子上,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八人知道,江湖的生计路上,有时就藏在这一勺糖浆、一幅糖画中,一点侥幸,一丝贪婪,便能让初心蒙尘,而坚守良心,踏实做事,才能让甜香在岁月的流转中,愈发醇厚,温暖人心。他们的故事,也将如同这甜水镇的糖画,在时光的酝酿中,愈发甘甜,愈发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