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爱吃紫薯糯米丸的刁刁的新书 > 第80章 书斋墨痕,古籍疑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0章 书斋墨痕,古籍疑云

早春二月,细雨绵绵,八人来到江南一座以藏书闻名的“墨香镇”。镇上的“万卷书斋”是百年老字号,藏有不少孤本善本,其中最珍贵的是一本宋代刻本《南华经》,据说书页中夹着当年苏轼的批注手札,价值连城。

然而近日,书斋却怪事频发——夜里常听到翻动书页的声音,第二天就发现一些古籍被人撕毁,更离奇的是,那本《南华经》的书匣上,竟出现了几个用墨汁写的怪字,像是某种暗号,书斋主人周先生查遍典籍也无法破解。

“前几日我守夜时,看到窗纸上有个黑影,像个读书人,手里还拿着书卷,可一开门就不见了。”周先生捧着被撕毁的古籍,心疼得直跺脚,“这《南华经》是我家传的宝贝,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对得起祖宗?”

宋亚轩仔细查看书匣上的怪字,笔画扭曲,却隐隐能看出与古籍中的异体字相似:“这不是暗号,倒像是小孩子的涂鸦,只是用了古字的笔法。”

严浩翔翻阅着被撕毁的古籍,发现都是关于水利的着作:“奇怪,为何只撕水利方面的书?”

他们在书斋后院发现一个小小的脚印,通向镇外的竹林。沿着脚印追踪,在竹林深处的一间破庙里,看到一个穿着洗得发白儒衫的少年,正对着几本残破的水利书发呆,他身边还放着一个墨盒,墨色与书匣上的怪字一致。

“是你在书斋捣乱?”贺峻霖轻声问道。

少年吓了一跳,慌忙将书卷藏起来,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想看看那些水利书……”

少年名叫阿竹,是镇上老秀才的孙子,老秀才生前研究治水之法,留下许多手稿,可惜去年一场洪水冲毁了家园,手稿也遗失了。阿竹听说万卷书斋有相关古籍,便想借来参考,希望能找到治理洪水的方法,让乡亲们不再受灾,可周先生嫌他年幼,不肯借书,他只好夜里潜入书斋。

“那些怪字是我模仿祖父手稿上的古字写的,想看看周先生能不能认出,没想到吓到了他……”阿竹抹着眼泪,“撕书是因为太急了,不小心扯破的,我不是故意的。”

八人带着阿竹回到书斋,周先生听了缘由,看着阿竹手中的治水手稿,叹了口气:“好孩子,是我错怪你了。这些水利书,你想看多久就看多久,若是能真的帮到乡亲们,也是这些书的造化。”

更让人惊喜的是,阿竹在整理《南华经》时,真的在书页中找到了苏轼的批注手札,上面竟也提到了当年治理西湖的经验,与老秀才的手稿不谋而合。

周先生决定将书斋的水利典籍整理成册,供阿竹研究,还请了镇上的工匠,按照手稿中的图纸,帮忙修缮镇上的堤坝。

离开墨香镇时,细雨已停,书斋的窗棂透出昏黄的灯光,隐约能看到阿竹读书的身影。贺峻霖望着那灯光,笑道:“这书斋的墨香里,藏着的不仅是古籍,还有少年人的志气,倒比什么孤本都珍贵。”

宋亚轩从怀中取出一个木雕,是一本小小的书卷,用墨香镇的檀木刻成,书页上还刻着几行小字,正是《南华经》中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他递给刁刁:“这古籍能流传千年,靠的是其中的智慧,就像这少年的初心,虽稚嫩,却能点亮一方天地。”

刁刁接过木雕,指尖轻轻拂过书页的纹路,轻声道:“读书的意义,不在于收藏,而在于传承与运用。能让古籍中的智慧造福世人,才是对它们最好的守护。”她抬头看向宋亚轩,眼中的笑意如同雨后的墨香,清润而悠远。

马蹄声踏着青石板路远去,书斋的灯光在暮色中渐渐朦胧。八人知道,江湖的故事不仅有刀光剑影,更有这墨香里的坚守与传承,而一份单纯的初心,往往比复杂的计谋更有力量。他们的故事,也将如同这古籍中的文字,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厚重,愈发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