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世子去哪了? > 第209章 挨千刀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华带着大队人马,一路跋涉,足足走了半个多月,才终于踏入了川蜀地界。

当熟悉的湿润空气和带着泥土芬芳的风拂面而来时,李华忍不住将头探出马车窗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放松而惬意的笑容。

“终于…回到我的地盘了。”他低声自语,一种如同游鱼归海般的自在感油然而生。他立刻吩咐下去,加快行程,恨不得立刻飞回蜀王府。

护卫们同样归心似箭,听到命令,纷纷抖擞精神,加快了前进的速度。

又经过三日的紧赶慢赶,终于在一个傍晚时分,巍峨的蜀王府轮廓出现在了视野尽头。夕阳的余晖为王府的琉璃瓦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李华提前做了安排。他让栗嵩和夏铖带着贾家母女三人,乘坐马车,悄无声息地从王府侧门进入,直接安置到一处早已准备好的僻静院落,严令不得声张。

而他自己,则换乘上鞠义,在郭晟、厉忠等精锐护卫的簇拥下,仪仗鲜明地来到了王府正大门。

果然,得到消息的蜀王妃早已率领王府属官、内眷以及大批仆从,等候在王府大门外。一见李华骑马而来,蜀王妃立刻激动地迎上前去,也顾不得什么礼仪,拉着儿子的手上下仔细打量,眼眶瞬间就红了:

“我的儿!你可算平安回来了!让娘好好看看…瘦了…在外面肯定吃了不少苦…没受伤吧?”她声音哽咽,充满了母亲的关切。

李华笑着下马,任由母亲检查,安慰道:“母亲放心,儿子好着呢,一根头发都没少。”

他与母亲简单寒暄了几句,目光扫过前来迎接的人群。忽然,他的目光停在了一个陌生的身影上——那是一位胡须全白、面容清癯、身着儒袍、站得笔直的老者,气度沉静,与周围喜庆的氛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李华挑了挑眉,指着那老者问道:“母亲,这位是…?”

不等蜀王妃回答,那老者——萧时中——便上前一步,从袖中取出一卷明黄的绢帛,面容肃穆,朗声道:“蜀王拓跋焘接旨!”

众人见状,立刻纷纷跪倒在地。李华也收敛了笑容,整理了一下衣袍,跪了下来。

萧时中展开圣旨,用清晰而平稳的声调,将皇帝斥责李华、罚其禁足五个月、罚俸一年,并命他教导世子“读书明理”的旨意宣读了一遍。

旨意念完,现场一片寂静。许多人都偷偷抬眼去看李华的反应,以为他会愤怒或不甘。

然而,李华的反应再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只见他非但没有丝毫恼怒,脸上反而重新露出了那抹玩世不恭的笑容,甚至对着萧时中拱了拱手,语气轻松地说道:

“原来如此。臣领旨,谢恩!既然如此…那今后就有劳萧大人多多费心‘教导’了。”

他那副浑不在意的态度,让跪在一旁的蜀王妃气得直掐自己手心,却让萧时中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异光。这位世子殿下,比他想象中还要…难以捉摸。

李华回到自己的院落,第一件事便是屏退左右,只留下世子妃元阿宝,夫妻二人一同舒舒服服地泡了个热水澡,洗去了一路的风尘与疲惫。

正当两人享受着难得的温存时光时,门外传来了侍女小心翼翼的通传声,说是王妃娘娘派来的人请世子殿下过去一趟。

李华皱了皱眉,显得有些不情不愿,但还是从浴桶中起身。元阿宝连忙伺候他擦干身体,换上一身干净舒适的常服。

李华慢悠悠地来到蜀王妃的寝殿,一进门,就看到母亲正板着脸坐在那里,显然气还没消。

蜀王妃一见儿子这副懒散模样,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指着他就数落道:“傻儿子!今天接旨的时候,我都快气死了,你倒好,非但不生气,还笑得那么开心!那萧时中明摆着是来磋磨你的!你有什么可乐的?啊?”

李华嬉皮笑脸地凑上前,挨着母亲坐下,说道:“母亲息怒,您先别急嘛。儿子乐,自然有儿子的道理。”

他压低了声音,故作神秘地说道:“其实啊…是儿子这次在外面,确实…确实犯了点错。而且这错吧,还不小。圣上肯定是知道了,但念在儿子又确实立了功,不好明着重罚,这才又是禁足又是罚俸,还派了萧大人这么个严厉的先生来管教儿子。这已经是天大的恩典和回护了!您说,儿子能不乐吗?这说明圣上心里还是疼我的!”

蜀王妃一听,眉头紧锁,立刻追问道:“犯错?你犯了什么错?快说!”

李华于是半真半假、避重就轻地,将自己如何“一时兴起”与贾国章赌博,“不小心”赢光了对方的家产,又“不得已”接收了对方“自愿”抵债的妻女之事,轻描淡写地说了一遍。当然,其中关键的细节和?的部分,他只字未提。

即便如此,蜀王妃听完,也是气得眼前发黑!她猛地抬起手,用力拍打了李华胳膊好几下,又是心疼又是恼怒地骂道:

“你…你个不省心的混账东西!你怎么敢…你怎么敢做出这等事来?!强占他人妻女,这要是被那些御史言官知道了,参你一本‘行为不端、有辱宗室’,你…你这刚到手的功劳都得被抵消干净!你真是气死为娘了!”

李华一边躲闪,一边继续陪着笑脸:“母亲别打,别打…儿子知道错了,知道错了…所以这不是乖乖认罚了嘛…有萧大人看着,儿子正好收收心,闭门读书…”

“唉!”蜀王妃长长地叹了口气,看着眼前这个让她又气又无奈的儿子,最终也只能化作一句恨铁不成钢的埋怨:“你呀!真该让那个老酸儒好好磋磨磋磨你!把你那见了漂亮女子就走不动道的性子好好改一改!不然迟早要在这上面吃大亏!”

“是是是!母亲教训的是!儿子一定改,一定好好跟萧先生读书明理!”李华连忙低头认错,一副乖顺无比的模样,甚至还殷勤地给蜀王妃捶起了腿。

蜀王妃看着儿子这副讨好的样子,心里就算有再大的气,也消了大半。终究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还能真把他怎么样?她无奈地挥挥手:“行了行了,别在我这儿卖乖了。你还是想想怎么和你媳妇儿说吧!以后…让她多管着你点!省得你无法无天!”

“诶!谢谢母亲!儿子这就去!”李华如蒙大赦,赶紧起身,一溜烟地跑了。

然而,从母亲那里出来后,李华脸上的轻松瞬间消失了。他磨磨蹭蹭地走回自己的院落,站在世子妃元阿宝的房门外,脚步却有些迟疑,不知该如何向她开口解释那多出来的三个女人。

屋内,元阿宝早已沐浴更衣,正对镜梳理着长发。她从镜中看到李华在门口徘徊的身影,心中已然明了了几分。她放下玉梳,转过身,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楚,主动开口道:

“殿下在门外踌躇不前,可是又有什么‘难言之隐’?莫非…殿下此次出征,又‘心善’,救回了哪个无家可归的可怜女子,需要妾身帮着安置?”

李华被说中心事,脸上顿时有些挂不住,讪笑着走进来,搓着手道:“阿宝…你真是冰雪聪明…那个…确实是带了人回来…不过…不是一个…”

元阿宝的心猛地一沉,脸上的平静几乎维持不住,她强忍着情绪,声音微微发颤:“哦?不是一个?那是几个?难不成殿下这次是大发善心,一口气救了俩?”

李华硬着头皮,声音更低了:“…是…三个。”

“三个?!”元阿宝终于忍不住了,猛地站起身,胸脯因气愤而剧烈起伏。她看着李华,眼圈瞬间就红了,语气中充满了失望和尖锐的讽刺:“殿下可真是…厉害啊!出征一趟,不仅立下赫赫战功,这后院也是‘战果丰硕’!一口气又纳了三个!真是…真是精力过人,妾身佩服!”

李华自知理亏,被元阿宝说得哑口无言,只能低着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讷讷不敢言。

房间内陷入令人窒息的沉默。元阿宝看着他这副样子,又是生气又是心疼,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眼泪无声地滑落。

终究…还是舍不得对他太过苛责。

不知过了多久,元阿宝长长地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仿佛要将所有的委屈和怨气都排解出去。她转过身,声音带着浓浓的疲惫和一丝哽咽:“罢了…殿下累了一天了,早些歇息吧。”

夜半时分,红烛泪干。

锦帐之内,经过一番难以言说的纠缠、赌气、哭泣与笨拙的安抚,夫妻二人终究还是重归于好。李华小心翼翼地拥着元阿宝,感受着她微微颤抖的肩膀。

元阿宝将脸埋在李华的怀里,声音闷闷的,带着未散的哭腔,却伸出手指,轻轻抵住了他不安分地想要进一步动作的胸膛。

“别…”她低声呢喃道,“今晚…就这样抱着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