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世子去哪了? > 第145章 苏家旧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华早早起床,带着人前往传说中苏学士的旧宅。天色沉黯,浓云低垂,不见日光。郭晟在旁劝道:“殿下,瞧这阴晦天气,只怕顷刻就要落雨,不如改日再去。”李华却觉此般天色正合访景之意,执意要去。郭晟只得备了好几把油纸伞,以备不时之需。

谁料苏学士旧宅离建昌卫极远,一行人走了许久,方才抵达。却才踏入苔痕斑驳的院门,细雨便悄然而至,如烟如雾,沾衣欲湿。郭晟忙撑开一柄青伞,为李华遮去雨丝。

只见旧宅虽显荒芜,却别有清幽之致。庭中老梅数株,枝干虬曲,细雨之中更见苍劲;墙角修竹倚风,沙沙作响,与雨声相和。青石板上水光泠泠,倒映着灰白天色与斑驳粉墙,恍惚间似有古贤执卷徐行之影。远处一带矮山朦胧如黛,檐角滴水,声声清寂,恍若时光在此慢下了脚步。

李华继续前行,移步换景。转过一道爬满苍藤的斑驳粉墙,眼前豁然开朗,竟是一处临水的敞轩。轩外莲叶接天,碧色盈眸,细雨落在塘中,激起无数细密涟漪,恍如千万银鱼跃水。一架曲桥蜿蜒水上,桥栏半朽,却更添古意。远处一角山亭隐现于烟雨之中,檐角飞举,似欲乘风归去。

忽见一树桃花傍水而开,花期已晚,残红零落,浮沉于水面,竟有几分凄美意境。雨丝斜侵轩槛,沾湿了他的袍袖,他却浑然不觉,只凝望着那一瓣瓣桃花随水流去。

李华寻了一处视野极佳的凉亭坐下歇脚,拿出早已备好的新鲜杨梅,拈起一颗放入口中,酸甜的汁水顿时充盈齿颊。他眺望着眼前烟雨朦胧的江南景致,青山远黛,绿水环绕,不由得心旷神怡,心中暗忖:此情此景,若是有一首JJ的《江南》,便真是圆满了。

正悠然自得间,忽听一阵脚步声和谈笑声由远及近。他抬头望去,只见五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快步跑向亭子避雨,显然也没料到这僻静之处早已有人,双方照面,俱是一愣。

这几个年轻人先是有些拘谨,但见李华年纪相仿,衣着虽不俗却并无骄矜之气,身旁还放着诱人的杨梅,便很快放松下来。其中一人大胆搭话道:“这位小兄弟,叨扰了,还请勿怪。”

李华本就好热闹,见他们也是读书人,便笑着招呼:“不妨事,亭子本就是大家歇脚之地。诸位兄台请自便,若不嫌弃,不妨尝尝这本地杨梅?”

年轻人推辞几下,终究耐不住杨梅诱惑和李华的盛情,便围坐过来。几人先是客套地赞赏了一番景色,随即自然而然地聊起了诗词歌赋、圣贤经典。这些书生虽出身寻常,却都颇有见解,言谈间充满朝气与理想。

话题不知怎的,又从书本转到了时政,说起了南方占城久不平息的叛乱。一提到此事,几个年轻人顿时情绪激昂,纷纷慷慨陈词,表达对叛军的愤慨和对百姓的同情。最后,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立志,他日若有机会位列朝堂,必要以一代贤臣“赵阁老”赵秉弘为楷模,做一个为国为民、清正廉明的好官,扫平叛逆,安抚黎民!

李华听着他们热烈的讨论,心中不禁暗暗感叹:“赵秉弘这老家伙……可真是牛啊!这都死了多少年了,居然还有这么多年轻学子把他当偶像,想着效仿他?看来这‘名垂青史’四个字,还真不是虚的。” 他与这些书生越聊越投机,竟忘了时间。

直到雨势渐歇,天色也开始变暗,双方才依依不舍地作别。书生们往城内方向去了,李华这才惊觉时辰已晚,此刻再赶回建昌卫城,城门必然已经关闭。

“殿下,城门怕是已经落了锁,我等今夜需得另寻住处了。”郭晟在一旁低声提醒。

李华无奈,只得道:“也罢,看看附近可有村落或人家,寻一处借宿吧。”

一行人沿着泥泞的小路前行,至一处岔路口,正犹豫该往哪边走时,恰巧遇见了一伙同路人:一个妇人骑着毛驴,一个车夫赶着一辆看起来颇为舒适的马车,车里似乎还坐着一个衣着光鲜、体型富态的中年胖子。看他们的样子,也是在焦急地寻找着什么。

郭晟见状,主动上前拱手问路:“叨扰几位,请问这附近可知有能借宿的人家?”

那车夫和骑驴妇人也是一脸愁容。马车里的胖子闻声探出头来,苦着脸道:“我们也是外地来的,错过了宿头,正找地方落脚呢!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真是急死人!”

郭晟一听,便提议道:“既然如此,天色已晚,独自寻找恐更不便,不如我等结伴同行,也好有个照应,一同寻找借宿之处,如何?”

那胖子打量了一下李华一行人,见他们虽带着护卫,但主仆打扮均是不凡,不像歹人,便爽快答应:“如此甚好!多个人多份力,那就一块走吧!”

一路上,那中年胖子的目光总是不自觉地瞟向那个骑驴的妇人,眼神颇为热切。李华顺着他的目光也瞧了那妇人几眼,只觉得容貌寻常,身段也一般,实在不明白有何吸引人之处。

一行人沿着村道走了不久,终于发现了一个小村落。他们接连敲了好几户人家的门,可那些村民一开门,看到他们这浩浩荡荡一大群人,其中还有几个面貌奇异、眼神凶悍的护卫(暹罗武士),都吓得够呛,连连摆手,不等他们把话说完就急忙关上门,根本不敢留宿。

那中年胖子接连吃闭门羹,心中十分不满,忍不住低声抱怨道:“真是晦气……”

他话还没说完,就感觉几道冰冷的目光如同刀子般落在他身上——正是李华身边那几个暹罗护卫,正眼神不善地盯着他。胖子顿时一个激灵,想起这些人的凶悍模样,赶紧把后面的牢话硬生生咽了回去,讪讪地缩了缩脖子。

走到村子最尽头一户看起来稍大些的宅院时,众人几乎已经不抱希望。郭晟上前叩门,等了片刻,门吱呀一声开了一条缝,一个头发花白、面容憔悴的老妇人警惕地探出头来。她一看到门外黑压压站了这么一大群人,吓得“哎呦”一声,下意识地就要关门。

郭晟经验老到,立刻抢先一步,将一袋沉甸甸的银子直接从门缝里塞了过去,语气恳切地说明来意:“老人家莫怕!我等是过路的行人,错过了宿头,只想寻个地方借宿一晚,绝无恶意!这点银钱,算是房资饭钱,还请行个方便!”

那老妇人原本惊恐万分,但手中突然一沉,那袋银子的分量远超她的想象。她犹豫了一下,打开袋口瞥了一眼,里面白花花的银锭顿时让她倒吸一口凉气,眼神瞬间变了。

她迟疑了片刻,又仔细打量了一下门外众人,见李华衣着华贵,气度不凡,不像歹人,终于颤抖着打开了大门,侧身道:“各……各位爷要是不嫌弃……老身家里倒是还有几间空屋,只是破旧狭窄,怕是要委屈各位挤一挤了……老身……老身带着家人去邻居家借宿一晚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