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夜幕降临,青牛镇的家家户户都点起了灯火。

一些穷苦的家庭只敢点一盏灯,有甚者连一盏也不点。灯火纵使只有一点点,也会被视若珍宝,有这一点点,全家生活就有希望,就有盼头。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镇上一些富户家中灯火通明,夜夜如昼。雕梁画栋间,数十盏琉璃灯高悬,照得厅堂金碧辉煌;廊下挂满彩纱灯笼,映得庭院恍若仙境。更有那豪奢之家,连马厩、厨房都要点上明灯,生怕暗了一处,损了体面。

富家子弟在灯下嬉戏,烛影摇红间,珍馐美馔随意倾倒,绫罗绸缎任人践踏。他们不知灯火可贵,只道是寻常之物,挥霍无度。偶有烛芯爆响,便嫌晦气,立命仆人更换新烛,哪管穷苦人家连半截灯芯都要省着用。

灯火照出了人间的参差——对贫者而言,它是生存的希望;对富者而言,却只是炫耀的装点。

然而,在这灯火交织的世间,詹家却是个异数。

詹世清的宅邸坐落在镇东,既非雕栏玉砌的豪院,也非茅檐低矮的寒舍。院中只悬一盏青灯,灯罩是半旧的素纱,烛火也不甚明亮,却足够照亮案头堆积的书卷。詹家祖上是御医,曾经还救过高祖皇帝一命。只是到了他这一代,家道中落,仅剩几亩薄田。詹世清虽然承袭祖业,却只学到了皮毛,未得真传。

詹世清虽医术不精,却有一双儿女,女儿詹涂焉聪慧灵秀,儿子詹涂淳虽顽劣跳脱,但却不失善良。

詹涂焉自幼便爱跟在父亲身后,看他研磨药草、翻阅医书。她天资极高,虽未正式学医,却已能辨得几味药材,偶尔还能说出些连詹世清都忽略的医理。夜深人静时,她常悄悄起身,借着那盏青灯的微光,偷看父亲珍藏的医案。灯影映在她专注的眉眼上,恍若一幅古画。

詹涂焉生得一副极清隽的相貌——眉如裁墨,眼似含霜,偏那眼尾微微上挑,不笑时也带三分春水潋滟的意味。鼻梁高而窄,像工笔勾勒出的一道山脊,唇却薄,淡得近乎无色,唯有说话时透出些浅绯来。

忽有夜风穿堂而过,吹得她额前几缕散发飞扬。詹世清抬手将发丝拢向耳后,腕骨从宽袖中滑出一截,白得几乎能看见皮下淡青的血管。

当她垂眸时,整个人像幅褪了色的古画;可若抬眼望来,那瞳仁里黑沉沉的亮,便成了画上唯一未干的墨。

而詹涂淳却对医道毫无兴趣,整日里不是爬树掏鸟窝,就是溜去镇上凑热闹。詹世清每每训斥,他便梗着脖子顶嘴:“学医有什么好?又苦又穷!隔壁王掌柜说了,只要我肯去他铺子里当学徒,包管吃香喝辣!”气得詹世清直跺脚,却又无可奈何。

这一晚,青灯如豆。詹涂焉正轻声为父亲诵读《医书》,忽听院门“砰”地被撞开。

一阵铁甲碰撞的铿锵声骤然撕裂了夜的寂静,十余名披甲护卫鱼贯而入,腰间佩刀在月光下泛着森冷寒光。他们身后,四个壮汉抬着一顶玄色小轿。

为首的统领大步上前,铁靴踏得青砖嗡嗡作响。他一把掀开轿帘,烛光顿时映出一张惨白如纸的少年面容——约莫十五六岁年纪,锦袍上浸满暗红血迹,胸口微弱起伏,已是气若游丝。

詹大夫,统领抱拳一礼,甲胄随之发出冷硬的摩擦声,在下蜀王府护卫统领厉忠,我奉王爷之命,送世子进京,参加太后寿辰,但世子在返程途中却不知染了什么病,不停的吐血。知你在此,特来求你,救救世子殿下。他声音低沉,字字如铁,却掩不住眼底的焦灼。

厉忠身形挺拔如松,眉间一道刀疤斜飞入鬓,更添几分肃杀之气。他左手始终按在刀柄上。

灯火猛地一跳。詹世清看着不成器的儿子和惊慌的女儿,突然觉得,这盏传承了三代的青灯,今夜格外昏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