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戏精穿越之在皇宫搞钱 > 第194章 战场太危险,还是在太后宫里苟着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4章 战场太危险,还是在太后宫里苟着吧!

京都本身已因灾民涌入和匪患而粮食告急、人心浮动,如今更被西南叛军和北窜流寇前后夹击,形势危如累卵!

老皇帝疲惫不堪地揉着突突直跳的太阳穴,只觉得头痛欲裂。

御案下,须发皆白却依旧腰杆笔挺如标枪的镇国公,周身散发着久经沙场的肃杀戾气;一旁的大相公则眉头深锁,忧心忡忡。

“西南土司……此时作乱,其心可诛!” 大相公声音沉重地分析,“当年六皇子之事,他们表面臣服,实则怀恨在心。如今趁我京都自顾不暇,勾结漠北,其势汹汹,所图非小啊!”

镇国公声如洪钟,抱拳请命:“陛下!漠北宵小,胆敢勾结叛逆,犯我疆土!老臣请旨,愿领兵北上,踏平漠北王庭,擒拿叛逆土司,以绝后患!”

“镇国公忠勇可嘉!” 大相公接口道,思路清晰,“然西南之乱亦不可不防。臣以为,当双管齐下:请镇国公率精锐北上,震慑漠北,断其外援;同时,急诏当大将军南下,以其在西南的威望和雷霆手段,迅速平定土司之乱!此外,还需立刻派兵前往青州,一则支援太子、七皇子稳定灾情,二则……亦可从青州方向,对北窜流寇形成合围之势!”

皇帝的目光扫过两位重臣,声音沙哑:“兵力……如何调配?国库空虚,粮草不济,能调动的精锐……还有多少?”

镇国公昂首道:“陛下!漠北路途遥远,但老臣只需十万精兵,必能克敌制胜,扬我国威!” 他自信满满,战意昂扬。

然而,“十万精兵”四字一出,御书房内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空气仿佛凝固了,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大相公欲言又止,皇帝的脸色更是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京都如今能抽调出多少可战之兵?十万?谈何容易!粮饷又从何而来?

这令人窒息的沉默持续了许久,许久。烛火在凝滞的空气中不安地跳跃着,映照着每个人脸上沉重的阴影。

最终,皇帝疲惫地挥了挥手,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传旨……即刻传召当大将军入宫!不得延误!”

当大将军当然,在深夜被急诏召入宫中。

那一夜,御书房的灯火彻夜未熄,如同帝国在风雨飘摇中挣扎求存的眼睛。激烈的争论、沉重的叹息、反复的推演……都被厚重的宫门隔绝在内,只有窗纸上那通宵达旦的明亮烛火,无声地诉说着帝国心脏正在承受的巨大压力。

经过御书房那场彻夜未眠的激烈商讨与艰难抉择,最终的部署终于敲定:

老当益壮的镇国公,统领主力大军,挥师北上,直指漠北,誓要斩断叛军的外援,扬我国威!

当袅袅的大哥,威名赫赫的当大将军当然,则肩负起平定西南的重任,需以雷霆手段镇压土司叛乱,并务必生擒丽嫔与四皇子单承睿,带回京都听候发落。

此外,从本已捉襟见肘的京都守军中,再分拨出三千精锐禁军,火速驰援青州,与太子和七皇子单承宴汇合,稳定灾情的同时,也对北窜流寇形成威慑与合围之势。

剩余兵力,则全力拱卫京都,严防死守!

皇帝严令:三日内,各部必须完成粮草辎重调配、兵员集结,誓师出征!

当袅袅在永寿宫得知大哥即将率军南下、同时禁军也将驰援青州的消息时,心脏猛地一跳!一股强烈的、近乎本能的冲动瞬间攫住了她——随军!去青州!去找单承宴!

这个念头如同野火燎原,烧得她坐立难安。然而,仅仅片刻之后,理智的冷水便当头浇下。她用力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去做什么?

一个尖锐的问题在脑海中响起。

是像上次下江南治理小龙虾时那样吗?

朱英叛变,六皇子死士围攻,混战之中,她手无缚鸡之力,非但帮不上忙,反而成了单承宴最大的拖累!他必须分心保护她,在刀光剑影中为她挡下致命一击……

那次惊心动魄的经历,如同烙印般刻在她的记忆里。

蒜鸟蒜鸟,都不容易!

她自嘲地在心中叹息。战场不是儿戏,更不是她这个现代灵魂逞英雄的地方。与其去前线添乱,成为他的软肋,不如……

不如留在后方,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这个念头一起,当袅袅纷乱的心绪瞬间沉静下来,目光也变得坚定。后勤!粮食!这才是她能真正发挥所长、为前线将士、为单承宴提供切实帮助的地方!她必须倾尽全力,为这场艰难的战争提供尽可能多的粮草支持!

心意既定,她立刻行动起来。

她首先设法打听到即将前往青州的那一万禁军是由哪位将领统领。消息确认后,她几乎是飞奔回永寿宫的偏殿,铺开信纸,提笔蘸墨。

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担忧、思念、期盼……最终,她只将最深沉的情感凝练成最朴素的祈愿,落笔写下:

见字如晤。

京都一切,妾自当尽力周全。

万望珍重,盼君凯旋。

袅袅 手书

她将信笺仔细封好,郑重地托付给可信之人,务必亲手交到那位禁军统领手中,请他务必转呈七皇子单承宴。

三日后,京都郊外,点将台前。

旌旗猎猎,遮天蔽日。

铠甲如林,寒光耀目。

镇国公麾下的北征军、当大将军麾下的平南军、以及驰援青州的三千禁军,三股铁流,列成三个巨大的方阵,肃然矗立在初冬的寒风中。那肃杀、磅礴、撼天动地的气势,远非当袅袅前世在电视上看到的任何阅兵仪式可比拟!

她站在离点将台稍远的皇家观礼高台上,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心跳如擂鼓,浑身的血液都似乎在沸腾!

太……太帅了吧!这才是真正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皇帝陛下亲临点将台,威严的声音通过某种巧妙的扩声装置,如同自带话筒混响般,清晰地扩散到整个校场的每一个角落,带着一种令人心潮澎湃的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