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 > 第118章 直皖矛盾剑拔弩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冀南的初夏本应是麦浪翻滚、生机盎然的时节,可十五县的空气中,却悄然弥漫着一股凝重的硝烟味。惠民纺织厂的织机依旧轰鸣,阳谷漕运码头的商船仍在装卸,但往来商户的脸上少了往日的从容,多了几分忐忑;乡县的田埂上,百姓们耕作时总会不自觉地望向北方,那里,豫北与直隶的交界处,直系与皖系的摩擦已从零星冲突升级为剑拔弩张的对峙,一场席卷华北的军阀大战,已箭在弦上。

宁河县衙的议事厅内,气氛比往日更加压抑。正墙的十五县舆图旁,临时挂上了一幅《直皖势力分布图》,红色标注的直系疆域从豫北延伸至直隶南部,蓝色标注的皖系势力则盘踞北平、天津及西北一带,两者在豫北安阳、直隶南宫等地的边界线,被密密麻麻的红笔圈注,标注着“冲突频发”“兵力集结”“战事一触即发”的字样。马小丑身着军装,端坐主位,指尖重重按在安阳的位置,脸色沉凝如铁——就在三日前,直系吴佩孚部突然出兵,抢占了皖系控制的安阳重镇,屠戮皖系驻军三百余人,徐树铮的加急电报连夜送到临城,措辞严厉,要求马小丑履行同盟协议,出兵豫北,牵制直系兵力,配合皖系主力发起反攻。

“安阳失守,是直系主动挑起的战端。”苏玉婷身着素色旗袍,将一份《直皖冲突简报》推至桌中央,声音沉稳却难掩凝重,“根据情报,直系曹锟、吴佩孚已集结十万兵力,分三路部署:吴佩孚率四万主力驻守安阳,虎视皖系西北防线;曹锟亲率三万兵力坐镇直隶南宫,牵制北平皖军;另派三万兵力驻守豫北新乡,防备我军出兵支援。徐树铮的皖军主力五万余人已在北平、天津一线集结,预计三日内便会发起反攻,要求我们出兵一万,进攻豫北清丰、南乐一线的直系驻军,切断吴佩孚的后路。”

沈若雁一袭玄色劲装,腰间苗刀微微颤动,眼中闪过浓烈的战意:“一万兵力我能凑齐!锐锋特种队五千精锐已完成战备,再从十五县驻军抽调五千兵力,随时可以出兵。但问题是,我们对豫北直系的具体部署一无所知——吴佩孚的四万主力到底有多少重炮、多少机枪?新乡的三万直系兵力是否有增援安阳的计划?清丰、南乐一线的直系驻军有多少人,防御工事如何?这些情报都不清楚,贸然出兵,无异于盲人摸象,风险太大!”

她的话如同一块巨石,砸在众人心中。议事厅内瞬间陷入沉默,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焦虑之色——这正是当前临城最致命的困境:作为皖系盟友,参战已是箭在弦上,可情报网络的短板,让他们在即将到来的大战面前,几乎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直皖矛盾激化:地盘争夺,血火点燃

直皖两系的矛盾,早已不是一日之寒。自北洋军阀分裂以来,曹锟、吴佩孚率领的直系与段祺瑞、徐树铮掌控的皖系,便为了华北地盘、铁路控制权、财税利益争得你死我活。之前皖系扶持马小丑在冀南崛起,本就是为了在直系南侧埋下一颗钉子,牵制直系扩张;而直系对马小丑的快速壮大早已心怀不满,此次抢占安阳,既是为了扩大豫北地盘,更是想借机试探皖系的反应,顺便将马小丑这颗“钉子”连根拔起。

“直系的野心不止于安阳。”苏玉婷展开一份泛黄的《华北地盘划分密约》,“这是我们的情报员从直系一名参谋的住处截获的,上面明确写着,直系计划在三个月内,吞并皖系控制的北平、天津及豫北部分地区,同时消灭冀南的马小丑势力,彻底掌控华北的铁路与漕运通道。安阳只是第一步,他们接下来的目标,就是清丰、南乐,进而蚕食我们的十五县。”

林婉清身着湖蓝色长衫,眉头紧锁,手中的财政账册被捏得微微发皱:“去年直皖战争后,双方就因豫北铁路控制权争执不休,皖系控制的京汉铁路北段,是直系南下的重要通道,曹锟、吴佩孚一直想将其夺走。还有安阳的煤炭资源,是直系兵工厂急需的能源,之前一直由皖系把控,直系早就垂涎三尺。”她顿了顿,语气愈发沉重,“现在战争一触即发,我们出兵支援皖系,财政压力会陡增——一万兵力的军饷、弹药、粮草,每月至少需要三万银元,再加上战争可能破坏外贸通道,纺织厂、煤矿的生产也会受影响,财政盈余恐怕会瞬间耗尽。”

夏晚晴一袭米白色工装,脸上带着几分疲惫,她刚从阳谷漕运码头赶回来:“外贸通道已经出现动荡了。直系在豫北封锁了部分官道,上海、广州的洋行都发来问询,担心战争影响物资运输,已经有两笔欧洲的丝绸订单被暂停。如果清丰、南乐爆发战事,阳谷漕运码头的物资周转也会受影响,工业原料采购和产品外销都会受阻,纺织厂、兵工厂的产能恐怕要下降三成。”

白若曦身着浅粉色衣裙,温柔的脸上满是担忧:“医疗方面的压力也很大。目前十五县的医疗网络刚建成,医护人员和药品储备仅能满足日常需求。一旦开战,伤员会源源不断地送来,奎宁、磺胺等紧缺药材本就依赖外贸采购,战争爆发后,采购通道可能被切断,医疗站的药品很快就会耗尽,根本无法应对大规模伤员救治。”

马小丑静静地听着,心中愈发清楚,这场战争避无可避。直系的目标是吞并皖系、消灭自己,就算不出兵支援皖系,等皖系战败,直系下一步必然会挥师冀南,到时候临城将面临十万直系大军的围攻,处境只会更惨。出兵支援皖系,虽是履行同盟协议,更是为了自保——只有牵制直系兵力,帮助皖系打赢这场战争,临城才能保住十五县的地盘,继续生存发展。

“出兵之事,没得选。”马小丑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但我们不能盲目出兵。沈若雁,你立即整合兵力,做好出兵准备,但在情报明确之前,不得擅自行动;林婉清,优先调拨财政资金,保障战备物资供应,压缩非必要开支,确保军饷、弹药、粮草充足;夏晚晴,尽快将已签订的外贸订单交付,囤积工业原料和紧缺物资,同时加固工厂、码头的防御,防止直系偷袭;白若曦,立即扩充战地医疗队,招募民间郎中,清点药品储备,在清丰、南乐设立临时救护点,做好接收伤员的准备;苏玉婷,你的情报工作是重中之重,必须在三日内,摸清豫北直系的兵力部署、防御工事、武器装备,否则,一万将士的性命,十五县的安危,都将陷入绝境!”

“是!”五人齐声应道,起身奔赴各自岗位。议事厅内的空气依旧凝重,直皖大战的阴影笼罩在每个人心头,而情报匮乏的困境,如同悬在临城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

情报匮乏困境:网罗难破,迷雾重重

苏玉婷回到情报署时,署内已是灯火通明。情报员们各司其职,有的在监听直系的无线电通讯,有的在整理截获的信件,有的在审讯之前抓获的直系奸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与焦虑。苏玉婷将《直皖势力分布图》铺在案上,指尖划过豫北地区,心中清楚,临城的情报网络在直系核心区域几乎是一片空白。

“队长,无线电监听没有进展。”负责监听的情报员满脸沮丧地汇报,“直系使用的是加密通讯,我们破解不了密码,只能听到杂乱的信号,偶尔截获几句明语,也都是无关紧要的调度,根本没有兵力部署、作战计划的信息。”

苏玉婷点了点头,这早在她的预料之中。直系的无线电通讯一直严密,之前就从未成功破解过核心密码。她转向负责线人网络的情报参谋:“潜伏在豫北的线人有消息吗?特别是安阳、新乡、清丰一线的线人,有没有传回直系兵力部署的情报?”

情报参谋的脸色更加难看,递上一份名单:“我们在豫北共部署了十五名线人,其中三名潜伏在安阳的线人,自直系占领安阳后就失联了,估计已经暴露;五名潜伏在新乡的线人,只传回了‘直系兵力众多,正在构筑工事’的模糊信息,没有具体数字和武器配置;清丰、南乐的两名线人,传回的情报相互矛盾,一个说直系驻军五千,一个说一万,无法核实真伪;剩下的五名线人,至今没有任何消息,大概率也出了意外。”

“都是些模糊不清、相互矛盾的情报,根本无法作为决策依据。”苏玉婷揉了揉眉心,心中涌起一股无力感。临城的情报网络建设时间尚短,之前主要集中在冀南及皖系控制区域,对直系核心控制的豫北、直隶地区,渗透一直很困难。直系对情报防范极为严密,严查外来人员,清洗内部异己,线人很难渗透到直系的核心部门,只能在底层活动,根本接触不到真正的机密。

“审讯室的直系奸细呢?有没有审出有用的信息?”苏玉婷问道。

“那名奸细是直系的普通士兵,被俘时负责安阳外围的巡逻,根本不知道核心部署。”负责审讯的情报员汇报,“他只知道吴佩孚的主力驻扎在安阳城内,具体有多少兵力、多少重炮,他不清楚;新乡有直系大军集结,但具体人数和动向,他也一无所知。我们用了各种方法,他确实没有更多信息可以提供。”

苏玉婷走到情报墙前,墙上贴满了各种情报碎片:一张是直系士兵的军装样式,一张是截获的直系粮草运输单据,一张是线人画的安阳城大致布局,还有几张是百姓口中“直系大军过境”的传闻记录。这些碎片如同散落在地上的珍珠,没有一根线能将它们串联起来,无法形成完整、准确的情报。

“最关键的三个问题,我们一个都回答不了。”苏玉婷指着情报墙,语气沉重,“第一,吴佩孚驻守安阳的四万主力,到底有多少重炮、机枪、弹药?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火力能否与之抗衡;第二,新乡的三万直系兵力,是固守待援,还是会增援安阳,或者直接进攻清丰、南乐?这决定了我们的作战部署;第三,直系是否与之前的联军残余有联系?会不会里应外合,偷袭我们的后方?这关系到十五县的安危。”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没有这些情报,沈若雁的部队就不知道该如何部署火力,不知道该重点防御哪个方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直系的进攻。贸然出兵,很可能会陷入直系的埋伏,一万将士的性命将付诸东流;不出兵,又会违背同盟协议,皖系战败后,我们将孤立无援,面临直系的全力围攻。”

情报署内一片沉默,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们拼尽全力收集情报,监听通讯、发展线人、截获信件、审讯奸细,可得到的信息依旧零散、模糊,无法破解直系的军事部署迷雾。

紧急补救:多路出击,绝境寻机

困境当前,苏玉婷没有时间消沉。她迅速调整策略,制定了“多路出击、重点突破”的情报收集计划,调动所有能调动的资源,试图在三日内打开情报缺口。

“第一路,加强无线电监听。”苏玉婷下令,“抽调三名最擅长密码破解的情报员,全力破解直系的加密通讯,哪怕只能破解零星词语,也要从中寻找线索;同时,扩大监听范围,覆盖安阳、新乡、南宫等地,捕捉更多通讯信号,寻找规律。”

“第二路,激活紧急线人。”她取出一份密封的名单,这是之前部署在豫北的“备用线人”,平时不激活,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联系,“派专人乔装成商人、流民,潜入豫北,联系这些备用线人,不惜一切代价,获取直系的兵力部署、防御工事图纸、作战计划等核心情报。告诉他们,只要能带回有用的情报,赏金翻倍,若有危险,可随时撤离,我们会安排接应。”

“第三路,加强民间情报收集。”苏玉婷对情报参谋说道,“组织情报员乔装成百姓、商户,深入豫北各地,与当地百姓、商人、士绅交流,收集关于直系驻军的人数、武器、动向等信息,哪怕是传闻,也要一一记录,交叉验证,从中筛选有用的情报。特别是安阳、新乡的粮店、铁匠铺、车马行,这些地方最容易打探到军队的动向——军队需要大量粮食、铁器、车马,从这些店铺的交易记录中,或许能推断出直系的兵力规模。”

“第四路,协调皖系共享情报。”苏玉婷拿起笔,迅速写下一封加急信函,“立即派人送往北平,面见徐树铮,说明我们的情报困境,请求皖系共享他们掌握的直系情报,特别是吴佩孚部的武器装备、作战部署等信息。同时,询问皖系的反攻计划,以便我们配合行动。”

“第五路,审讯扩面。”她下令,“扩大审讯范围,不仅审讯被俘的直系奸细,还要审讯近期抓获的联军残余、匪患,询问他们是否与直系有联系,是否知道直系的动向。哪怕只有一丝线索,也要追查到底。”

命令下达后,情报署立刻忙碌起来。激活紧急线人的情报员乔装成走街串巷的货郎、逃难的流民,冒着生命危险,分批潜入豫北;无线电监听室里,密码破解员日夜不休,盯着杂乱的信号,试图寻找破解密码的突破口;民间情报收集员深入豫北乡村、城镇,与百姓攀谈,收集各种零散信息;前往北平的信使快马加鞭,争取尽快拿到皖系的情报支持;审讯室里,审讯员耐心细致地询问每一个俘虏,不放过任何一丝线索。

苏玉婷亲自坐镇情报署,日夜不休地整理、分析收集到的情报。她将民间收集到的“直系在安阳城内囤积了大量粮草”“新乡城外有很多大炮”“清丰城外有直系军队修筑战壕”等信息一一记录,与线人传回的模糊情报交叉验证,试图从中推断出有用的结论。

然而,时间紧迫,困难重重。潜入豫北的情报员,有的刚进入直系控制区域就被盘查,无法联系到备用线人;有的虽然联系上了线人,但线人也只能提供一些表面信息,无法接触到核心机密;无线电密码依旧难以破解,只能偶尔截获几句无关紧要的通讯;前往北平的信使还在路上,皖系是否会共享情报、能提供多少情报,还是未知数;审讯俘虏也没有突破性进展,没有得到有价值的线索。

两日后,距离皖系约定的反攻日期仅剩一日,苏玉婷手中的情报依旧没有实质性进展。她看着桌上整理出的“情报汇总”,上面依旧是“安阳直系兵力约四万,重炮数量不详”“新乡直系兵力约三万,动向不明”“清丰直系驻军约五千至一万,防御工事不明”等模糊表述,心中充满了焦虑。

“必须再想办法!”苏玉婷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她决定亲自行动——乔装成皖系的联络官,潜入安阳城外的直系控制区域,近距离观察直系的兵力部署。这个决定极为危险,一旦暴露,必死无疑,但为了获取情报,她已经没有退路。

沈若雁得知后,坚决反对:“玉婷,太危险了!直系对皖系人员严查,你一旦暴露,不仅救不了临城,还会白白牺牲!要去,我派锐锋队员陪你去,或者我替你去!”

“不行!”苏玉婷拒绝,“锐锋队员身着劲装,容易引起怀疑;我乔装成皖系联络官,有皖系的身份证明,更容易蒙混过关。而且,情报收集需要细致观察、精准判断,我去更合适。你要留在营地,统筹部队,一旦我获取情报,你才能立刻调整部署。”

马小丑得知后,也陷入了两难。他知道苏玉婷此去九死一生,但情报匮乏的困境无法破解,出兵支援就是一场豪赌。最终,他同意了苏玉婷的计划,派了两名最擅长伪装、格斗的锐锋队员暗中保护她,并叮嘱:“一旦遇到危险,立刻撤离,情报固然重要,但你的性命更重要!”

剑拔弩张:战备待发,情报悬危

苏玉婷出发的同时,临城的战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沈若雁将锐锋特种队五千精锐与五千驻军整合,编为“援皖先锋军”,分为三个师:第一师由锐锋特种队组成,负责主攻;第二师、第三师由驻军组成,负责侧翼掩护与后勤保障。她在清丰城外设立了临时指挥部,组织部队进行战前训练,重点演练攻城、防御、火力配合等战术,但由于缺乏直系的具体情报,训练只能按常规战术进行,心中无底。

“没有情报,我们就只能做最坏的打算。”沈若雁对各级军官说道,“假设吴佩孚部有重炮五十门、机枪两百挺,假设新乡的直系会增援安阳,假设清丰的直系驻军有一万且防御工事坚固,我们按这个最坏的情况部署兵力,配置火力,就算情报有误,也能应对突发情况。”

林婉清紧急调拨了三万银元,采购了大量粮食、弹药、军装,组织民夫组建运输队,将物资运往清丰前线的临时仓库。她亲自前往仓库清点物资,确保每一件武器、每一袋粮食都能及时供应前线:“前线将士在拼命,我们必须保障后勤,绝不能让他们缺粮、缺弹、缺衣!”

夏晚晴将已生产的丝绸、铁器优先交付订单,囤积了足够三个月使用的工业原料,同时组织工人加固工厂、码头的防御,安排治安队加强巡逻,防止直系偷袭:“工业是临城的根基,绝不能在战争中被毁,我们要确保战后能快速恢复生产。”

白若曦在清丰、南乐设立了两座大型临时救护点,抽调了所有医护人员,招募了五十名民间郎中,培训了两百名担架队员,清点了所有药品储备,将奎宁、磺胺等特效药优先运往救护点:“每一名伤员都是临城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尽全力救治,让他们能早日康复,重返战场。”

十五县的百姓也感受到了战争的临近,纷纷自发支援前线。有的百姓捐赠粮食、蔬菜,有的百姓加入运输队,有的百姓拿起锄头、扁担,组成民团,协助治安队守护家乡。清丰县的老农王大爷,带着儿子、孙子,将自家的三头耕牛捐给运输队,说道:“马司令为我们带来了安稳日子,现在国家有难,我们百姓不能袖手旁观!”

临城上下,万众一心,做好了参战的准备。但每个人的心中,都悬着一块巨石——情报匮乏的困境依旧没有破解。苏玉婷还在潜入安阳的路上,生死未卜;皖系的情报支持还未到来;其他渠道的情报收集依旧没有突破性进展。

三日后,皖系的反攻日期已到。北平方向传来炮声隆隆,皖系主力对直系发起了猛攻。徐树铮的加急电报再次送到临城,催促马小丑立即出兵,进攻豫北直系,牵制吴佩孚的后路。

临城的议事厅内,马小丑手持电报,脸色凝重到了极点。沈若雁的“援皖先锋军”已在清丰前线集结完毕,随时可以出兵;林婉清的后勤保障已全部到位;夏晚晴的工业、商贸防御已布置妥当;白若曦的战地医疗队已做好准备。但苏玉婷还没有传回情报,皖系的情报也没有送达,他们依旧不知道豫北直系的具体部署。

“出兵,还是不出兵?”这个问题如同千斤重担,压在马小丑的心头。出兵,没有情报支持,可能会让一万将士陷入重围,损失惨重;不出兵,违背同盟协议,皖系战败后,临城将面临直系的全力围攻,十五县的地盘、六十万百姓的安稳,都将化为泡影。

就在这时,一名情报员连滚带爬地冲进议事厅,手中高举着一封密信:“司令!苏主事从安阳传回的密信!”

马小丑心中一紧,连忙接过密信。信封上沾着些许血迹,显然是苏玉婷冒着极大的危险传回的。他颤抖着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手绘的简图,上面标注着安阳城内直系的兵力部署、重炮位置、防御工事,还有一行娟秀却潦草的字迹:“安阳直系重炮三十门、机枪一百五十挺,主力集中在城西;新乡直系暂无增援迹象;清丰直系驻军八千,防御工事薄弱,可主攻。我已暴露,勿念,速出兵!”

马小丑看着密信上的血迹,看着“我已暴露,勿念”六个字,眼中瞬间蓄满了泪水。他猛地站起身,拔出腰间的佩枪,高声下令:“沈若雁!立即率援皖先锋军,进攻清丰直系驻军!按苏主事传回的情报部署,速战速决,切断吴佩孚的后路,配合皖系反攻!”

“是!”沈若雁接过情报简图,眼中闪过浓烈的战意与悲愤,转身冲出议事厅,下令出兵。

清丰前线,炮声隆隆,号角齐鸣。一万临城将士如同猛虎下山,朝着清丰的直系驻军发起了猛攻。直皖大战的战火,终于蔓延到了冀南,而马小丑与临城的命运,也在这场剑拔弩张的战争中,迎来了最严峻的考验。苏玉婷的生死未知,情报缺口虽暂时填补,但战争的走向依旧充满变数,临城能否在这场军阀混战中保住地盘、守住百姓,一切都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