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他立刻动用了北境军经营多年的、通往岭南和海外的一些隐秘商路关系,悬以重赏,全力搜寻“七星海棠”的消息,并派出一支精干小队,携带白芷绘制的图样,火速南下岭南。
另一方面,他再次以镇北王的名义,向监国皇子李泓和枢密院发出措辞强硬的密奏,直言“国难当头,储位之争可暂缓,稳定朝局、支援江南、肃清内患方为第一要务”,并暗示,若京城有变,北境军绝不坐视。这是他首次如此明确地表达对朝局的态度,既是支持李泓,也是一种警告。
山谷中,安若欢得知白芷找到了“七星海棠”的线索,微微颔首,但眼中并无太多喜色。
“七星海棠……记载渺茫,寻之何易。”他轻叹一声,“陛下之毒,拖得越久,变数越大。白芷此举,亦是无奈之下的奋力一搏。”
他更关注京城的动向。得知陆其琛强硬表态后,他沉吟片刻,对学徒道:“告诉其琛,表态甚好,然需掌握分寸,过刚易折。眼下,稳住北境,寻得海棠,方是实实在在的助力。京城之事,自有陛下与宗室法度,外将不宜过度介入,引火烧身。”
他始终知道什么是北境和陆其琛该做的,什么是界限。
就在各方为“七星海棠”奔走之际,封凛对金陵内部的调查也有了新的突破。他顺着那自杀内侍副总管的人际网深挖,发现其早年曾在内书房当过差,而当时内书房的一位掌案太监,姓林,正是江南林氏一个极远的旁支!虽然这位林姓太监早已病故,但这层关系,无疑将宫闱与江南林氏更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同时,对石脂水运输线的追查也有了进展。根据抓获的几名漕帮中层头目零碎的口供拼凑,那批石脂水的最终目的地,似乎并非京城某个具体地点,而是计划分散隐匿在京城外围的几处……皇家陵寝附近!
这个消息,让封凛和白芷都感到一股莫名的寒意。对方想对皇家陵寝做什么?
封凛不敢怠慢,立刻将此骇人听闻的发现急报陆其琛和京城。消息传到京城,监国皇子李泓惊得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皇家陵寝,乃是国本象征,若被焚毁或破坏,不仅是奇耻大辱,更会严重动摇民心士气,甚至被解读为“天罚”、“国运衰微”!
他再也顾不得兄弟倾轧,立刻调动最忠诚的皇陵卫和部分禁军,对京城外围所有皇家陵寝区域进行地毯式搜查,并加强了永久的守卫力量。
金陵行辕内,白芷面对“七星海棠”渺茫的希望和皇帝日益衰弱的生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根据对“千机引”毒理的反向推导,结合林家笔记中其他一些记载,尝试用几种药性猛烈、甚至本身带有一定毒性的罕见药材进行配伍,试图以毒攻毒,强行打破皇帝体内几种毒素的平衡,为解毒创造一线机会。
这是一个极其凶险的方案,成功率不足一成,且稍有差池,皇帝立时便会毒发身亡。白芷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将此法告知了封凛和行辕内目前职位最高的随行大臣。
众人面面相觑,无人敢做这个决定。最终,还是一位资历最老、对皇室忠心耿耿的宗室亲王,咬牙拍板:“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总不能眼睁睁看着陛下……你放手去做!若有任何后果,老夫一力承担!”
决定已下,白芷摒除杂念,在药室内精心调配。每一种药材的份量、投入的顺序、火候的掌控,都要求分毫不差。封凛亲自守在药室外,寸步不离,手心全是冷汗。
汤药熬成,色如墨汁,气味辛辣刺鼻。白芷亲自试尝了微不可察的一滴,确认药性虽猛,却未立刻致命,这才小心翼翼地给昏迷的皇帝喂下。
药汁入喉,起初并无反应。就在众人心沉谷底之时,皇帝身体猛地一阵剧烈抽搐,脸色瞬间变得青紫,一口黑血喷涌而出!
“陛下!”众人惊呼。
白芷却紧盯着皇帝的面色和脉象,在那极度的凶险之中,她敏锐地捕捉到,那一直纠缠不清的几种毒素平衡,似乎……有了一丝松动的迹象!
她立刻上前,金针连刺数处大穴,护住皇帝心脉,同时将早已准备好的另一种温和的解毒汤药缓缓灌入。
皇帝的状况渐渐平息,青紫的脸色慢慢褪去,虽然依旧昏迷,但呼吸似乎比之前顺畅了一丝,脉象中那令人窒息的滞涩感,也似乎减弱了微不可察的一分。
成功了?还是仅仅延缓了死亡?
白芷疲惫地擦了擦额头的汗,不敢有丝毫放松。她知道,这只是第一步,皇帝依旧在鬼门关前徘徊。但至少,他们看到了一线微光。
白芷那险之又险的“以毒攻毒”之法,虽未立时解开皇帝身上奇毒,却如同在死水潭中投入一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皇帝呕出黑血后,脉象中那几种纠缠毒素的平衡被强行打破,虽依旧凶险,却不再是铁板一块,给了白芷进一步施为的微小空间。她日夜不休,根据皇帝脉象的细微变化,不断调整药方和针灸手法,如同在悬崖边行走,小心翼翼地维系着那一点来之不易的生机。
然而,这微弱的转机,也彻底激怒了隐匿在暗处的对手。
随行的太医署几位资深太医,对白芷这“野路子”的治法本就心存疑虑,只是先前皇帝危在旦夕,无人敢担责任,才勉强默许。如今见皇帝病情稍有起色,其中一位资历最老的院判终于按捺不住,联合几人向行辕内主事的宗室亲王发难,质疑白芷用药过于凶险,有违医道正统,要求立刻停止这种“虎狼之法”,改由太医署接手,采用更为“稳妥”的温补之方。
这背后,未必没有派系斗争或受人指使的影子。白芷一介女流,又是北境举荐,若真救醒了皇帝,他们这些太医署的脸面往哪里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