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抗战:从血战山西到解放全国 > 第196章 南京城:全民皆兵,众志成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6章 南京城:全民皆兵,众志成城!

李逍遥的“南京堡垒”计划,是一项浩大到近乎疯狂的工程。

挖掘壕沟,改造民房,构筑街垒,打通地下通道。

每一项任务,都需要耗费海量的人力物力。

单靠独立旅和三五八团这几千兵力,就算把人当牲口使,不眠不休,也只是杯水车薪。

李逍遥把这个最艰巨,也最关键的任务,交给了最擅长做群众工作的人。

赵刚。

“老赵,能不能把民众动员起来,就看你的了。”

指挥部里,李逍遥的表情前所未有的严肃,他指着窗外那些行色匆匆,满脸惶恐的市民。

“我知道这很难,政府失信,人心惶惶。但我们没得选。没有民众的支持,我们就是一座孤岛,很快就会被淹没。”

赵刚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沉静而坚定。

“交给我吧。”

他没有多说任何保证的话,只是接过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随后几天,赵刚的身影,出现在了城南防区的每一个角落。

工厂,学校,居民区,难民营。

他没有像那些官员一样,站在高台上空喊口号,发表那些空洞无物的演说。

他只是走进那些因为恐惧和迷茫,而聚集在一起的民众中间。

在一处临时搭建的粥棚前,面对着上百张麻木而绝望的脸,赵刚开始了他的第一场演讲。

他的开场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乡亲们,我知道你们怕。”

他的声音很平静,却像一块石头,投入了死水般的人群。

“怕城外的炮声,怕天上的飞机,更怕那些当官的,把你们丢下自己跑了。这些,我都理解。”

他指着身后那些正在紧张构筑工事,身上还带着伤,军装上满是泥土和血迹的士兵。

“但是,我想请你们看看他们。”

“他们是独立旅的兵,是从上海,从山西,一路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兵。他们的家,也不在南京。”

“前几天,在雨花台,就是他们,用血肉之躯,硬生生挡住了鬼子的坦克。也是他们,在所有人都往城里溃逃的时候,一步一步,把防线从鬼子手里夺了回来,把几千差点被包了饺子的弟兄,安全带回了城里。”

他没有讲任何大道理。

他只是在陈述一个又一个,刚刚发生的事实。

这些事实,远比任何慷慨激昂的口号,都更具说服力。

民众们原本麻木的眼神里,开始出现了一丝波动。

赵刚的声音,在寒风中,变得愈发洪亮,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我知道你们怕。但鬼子进城,怕就不用死了吗?看看北方沦陷区那些同胞的下场!”

“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我们军人,就是你们挡在身前的刀!但一把刀,需要磨刀石,需要淬火的水,你们,就是我们最好的磨刀石和水!”

“我们军民一心,才能铸成一把让鬼子胆寒的绝世好刀!让他们在这座城里,撞得头破血流!”

他的真诚,和独立旅用鲜血换来的战绩,像一颗火种,点燃了许多南京市民心中,那尚未完全熄灭的血性。

最先响应的,是那些青年学生。

他们放下了手中的书本,走上街头,自发地组织起了运输队和救护队。

金陵兵工厂的工人们,在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工长的带领下,成立了工人纠察队。

他们利用自己的技术,夜以继日地修理着从前线送下来的,破损的武器。

甚至还用工厂里现有的材料,赶制出了一批批简易的手榴弹和燃烧瓶。

同时,他们还承担起了防区内的治安巡逻任务,抓捕那些趁火打劫的地痞流氓,让军队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防御工事的建设中。

在学生组成的救护队里,一个身影,引起了赵刚的特别注意。

那是一个女学生,看起来文静瘦弱,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蓝布学生装,但做起事来,却异常的冷静、果敢。

她的名字叫沈静,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学生。

在一次日军空袭中,临时救护站被炸塌,现场一片混乱。

所有人都慌了神,只有她,冒着随时可能发生的二次爆炸,第一个冲进废墟,将被埋的伤员一个个拖了出来,并且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其他同学,进行紧急的包扎和转移。

那种临危不乱的气质,和出色的组织能力,让赵刚都为之侧目。

民众的力量,被初步调动了起来。

整个城南防区的气氛,焕然一新。

那种末日降临般的死寂,被一种紧张,却又充满着希望的备战氛围所取代。

士兵们在构筑工事,学生们在运送物资,工人们在修理武器,妇女们在缝制军服,就连孩子们,也自发地组织起来,为站岗的叔叔们送去热水和煮熟的鸡蛋。

军民一心,众志成城。

这八个字,在这一刻,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的现实。

然而,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这些被组织起来的民众,除了满腔的热情,几乎一无所有。

面对即将到来的,残酷的巷战,他们需要武器来保卫自己,保卫这座城市。

如何武装他们,成了一个新的,也是最棘手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