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疑,三十年战争极大的影响了欧洲17世纪的政治形势
《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的签订,标志着一个元气大损的帝国以及一个赚的盆满钵满的法国的格局在欧陆被确定下来
于是,蛰伏多年的法兰西再无任何崛起的阻碍,而何其幸运,法兰西的黄金时代遇到了路易十四这位雄主
从此,1648年到1683年这长达35年的时期中,法国成为了欧陆的霸主
奥地利要防御奥斯曼远征,还要处理国内崩溃的经济与骚乱频发的国家,帝国众多诸侯需要长久的和平来抹平战争的创伤,西班牙走向衰落,英格兰内战频发
唯有法国,在终结投石党起义后,中央王权大大增强,三十年战争中作为最大的利益获得者,开疆拓土,劫掠了无数帝国的财富
这三十多年,就算被称为路易十四的时代也不为过
当自信积累到足够的数量,便会发生质变,变为自负与傲慢
当1683年德法正式开战时,几乎所有法国士兵都打心眼里认为,这场战争将会是一场单方面的碾压
他们已经见到过太多德国人满脸兴奋,震惊的前往巴黎,希望效力于他们的法王了;他们也亲眼看到了法国城镇与德国城市发展的差距;他们同样对德国那些征召来的数量庞大的农民兵不屑一顾
从路易十四到一名基层的法军士兵,由上至下,法军全体在开战之初都带着一股天然的傲慢
他们由资本,40万法军,足以支撑他们的狂妄
…………………………
然而,如今七年过去,时间来到1690年夏,当我们再次回望那条曾经的莱茵前线时,却发现,开战之初便不被看好,被认为是虚弱而古老的帝国,此刻却组织着他的军队,迈着铿锵的步伐,踏过萨尔布吕肯,踏过卢森堡,踏过梅斯,直达拱卫巴黎北部的重要城市,兰斯
帝国军在开战七年以后,终于将战线推入法国本土,终于成为了主动的进攻方
…………………………
1690年初,帝国军重新整编并开始进攻,至1690年夏便已然进入法国本土
这无比迅猛的推进速度,甚至让人怀疑,这是不是法国人在下一盘大棋,准备诱敌深入,再一网打尽
帝国中央集团军同样考虑到了这样的可能性,因此,为保证侧翼安全,杜绝被法国人穿插包围的可能性,卡尔下令将帝国军15万人分兵五路,分别由布吕赫,布鲁塞尔,卢森堡,萨尔布吕肯,斯特拉斯堡平行进军
然后,中央集团军的士兵们便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几年前原本怎么推都推不动的法军战线此刻却宛若豆腐一般,几波冲锋过后便被帝国军击碎,有些炮兵部队抵达战场后甚至还没架好炮,步兵部队便已然冲破了法军防线狂暴推进
而这样的情况并非是个例,从尼德兰到阿尔萨斯—洛林的所有前线部队都回报道:“我部畅通无阻!请陛下指示”
而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集团军的参谋部也是确定了他们的猜测——法军在收缩阵线,抽调原北方兵力,否则,其南部区域将无兵可守
好不容易攻下来的城市,艰难推进的阵线,不可能有人能拥有这么大的魄力,将开战以来积累的战果全部主动抛除
由此,推测法军兵力不足,便是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了。
确定猜想后,卡尔的胆子也是大了起来,他命令部队加快突进,以试探法军后退的底线在哪里,从而确定下一步的计划
…………………………
有了卡尔的命令,帝国中央集团军各路部队的推进也大胆了起来,他们如同竞速赛跑一般,向着法国境内挺进,仅仅一个月左右,中央集团军便已然将此前法军占领的帝国领土全部收复,而最快的一支部队,由里希特霍芬男爵率领的骑兵部队,则是直接冲到了凡尔登城下才停下了脚步
最终,在中央集团军各支部队的试探性推进过后,1690年秋,已经推进至兰斯以北的雷特尔的卡尔也确定了,现如今的法军防守线
“加莱……兰斯……凡尔登……洛林和第戎”前线指挥部,卡尔与十数位军事参谋一同在地图上标注出了这条法军新建立的防线
“法国人倒是舍得,巴登,列日,普法尔茨,科隆,全都不要了,看来,巴塞罗那一战,真给法国人打疼了。”看着标注清晰地图,卡尔也不由得感叹路易十四这“拿的起放的下”的魄力
卡尔感慨过后,一直侍奉在他身旁的查理亲王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毕竟法军伤亡太大,继续贪心维持那么长的战线,只会顾此失彼满盘皆输”
“嗯,的确如此,主动进攻的一方要承担更大的伤亡,而一旦进攻节奏受挫,战争陷入焦灼状态,那么,进攻方便还要承受更为巨大的损耗与后勤压力……我们这次进攻绝对不能跟法国人耗,我们需要突破,尽快冲破法军防线,挺进巴黎,逼迫路易十四投降。”
卡尔心里清楚,现在进攻的24万大军便是帝国上下所有的部队了,他们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法国人进攻莱茵兰与西班牙,六年时间死伤近二十万,四十万法军折损近半,他们接受不了这种情况发生,不说死伤二十万,就连死伤五六万,恐怕帝国军上下都要闹情绪,毕竟是由各大诸侯邦君的私兵聚合来大军,上下并非铁板一块。
因此,在深思熟虑过后,卡尔最终向中央集团军下达了一个十分冒险且充满魄力的决策——首战即决战,中央集团军各路留下必要防守部队,其余士兵向兰斯集结,寻找法军主力进行决战!
兰斯,乃巴黎门户,集合大军猛攻兰斯,卡尔不信,路易十四敢不派兵防御,而且这派出的部队还必须是主力。
维也纳距离德法边境太远,拥有足够的战略纵深,所以卡尔可以一退再退,从巴登,到普法尔茨,再到法兰克福
可巴黎距离德法边境,可太近了,法军就是想推,他们也没有战略纵深来推,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卡尔才敢做出这么有魄力的决定
…………………………
本章,完。
(书中会出现德法战争,为什么神圣罗马帝国会被赋予德意志的名称呢?
这里的德是德意志的简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帝国级头衔,
最初,帝国头衔之下包括德意志国王,意大利国王,勃艮第国王等王国级头衔,
后来,由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全部出自德意志国王,于是后来演变为只有德意志国王才能担任皇帝,
再到皇权加强阶段,德意志国王反抗教廷,以及规定德意志国王不需要教宗认可自动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后来,随着帝国在意大利的影响力衰退,统治名存实亡,神圣罗马帝国的疆域也渐渐的萎缩德意志王国的范围(后来勃艮第裂卢以后范围疆域得到了扩张),神圣罗马帝国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一帝国,原本普世性的帝国被德意志人打上了德意志民族的标签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因为帝国的头衔是最高级的头衔,不能重复,所以在1806年帝国被拿破仑毁灭以后,我们熟悉的奥地利帝国才建立,而欧洲中世纪漫长的历史中,也只有神圣罗马帝国一个帝国,其他全部为王国,包括法兰西,英格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