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白云禅寺

刘松将剩余的大半兵马都集中在此,这是四大区域中最易守难攻的地方。

此时,寺庙大殿正发生着激烈的争吵,原来是从京城叛逃的士绅们在与刘松发生了争执。

魏晨光与那些士绅们变卖家产后,日夜兼程地就离开了京城,因而福长安派的人马才会来迟一步。

他们离开京城后,经过再三权衡,最终选择去河南境内投奔白莲教。

刚开始魏晨光他们是去的嵩县,可为首的樊明德狮子大开口,提出索要他们的一半家产作为条件。

如此离谱的条件,魏晨光他们当然不会答应,但樊明德又怎么会放眼前的肥羊群离开呢?遂以保护安全为由将他们囚禁。

后来魏晨光自知不敌后假借同意他们的条件,当他们放松警惕的时候集体叛逃。

逃至栾川附近时,得到消息的刘松前来抢魏晨光他们。与樊明德在陕州(今三门峡)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最终将魏晨光他们解救。

不知情魏晨光等人为报答刘松的救命之恩。再加上想与其合作,他们主动提出拿出一半家产作为诚意。殊不知他们刚出狼窝,又入虎穴。

这才刚在栾川附近扎根没多久,就传来了朝廷派遣灭莲军已经剿灭了以樊明德为首的白莲教教众的消息。

在福长安率军到达伊阳县后,命人传出幡然醒悟且无辜者皆可以免其死罪的消息。

除魏晨光外,其他士绅都已动摇。他们也就是在税赋问题上与朝廷发生了争执,手上并未沾染百姓鲜血。

刘松与魏晨光怎么可能看着他们下山投降,遂派人日夜监视着他们。

但手底下的教众叛逃的叛逃,投降的投降,如今只剩三千余人还在负隅顽抗,让魏晨光也萌生了改换门庭的想法。

……

“刘首领,要我说就放弃栾川附近的地盘吧!朝廷军队不日就要进攻了,再不撤走就来不及了”。

朝廷的灭莲军多达上万,又有破虏枪的震慑,刘松目前手底下满打满算也就三千五百教众。就算依托易守难攻的地形,也根本毫无胜算!

“撤?撤哪里去”?

“陕西、湖北,甚至四川都可以,总不能在此坐以待毙吧”?

他当初率士绅离开京城的时候就当着众人面前立过誓言,等他身居高位一定不会忘记曾经一起吃过苦的兄弟。

可如今寸土未立,他可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朝廷军队攻打而束手无策。

“陕西是徐天德的地盘,据可靠消息,他已投靠朝廷,我们去陕西不是自寻死路吗”?

在陕西境内,徐天德就是白莲教的无冕之王,只要他回去振臂一挥,基本不会有人反对。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自己只有羡慕嫉妒的份儿。

“那四川呢?四川比起伏牛山来更加易守难攻,自古以来就有蜀道难之称,咱们可以投奔那里”!

四川省山峦起伏,听闻那儿的白莲教首领王三槐更是义薄云天的人物。

比起性格狭隘的刘松和樊明德来说,简直一个天,一个地,根本没有可比性。

这些日子的接触,魏晨光算是看透彻了。寄人篱下,看人眼色行事也就罢了,刘松还时不时明里暗里地暗示他拿出钱财共享。

可明明到栾川的时候,他们士绅就已经掏出近一半的家产了。

可如今又把主意打到他们剩余的财产上面,真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伪君子。

因此,魏晨光已经打定主意要改换门庭,不能再在这个歪脖子树上吊死了。不能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这个道理他还是懂得,就是幡然醒悟已晚,但愿还来得及!

“四川也不行”!

“为何”?

听到刘松又拒绝撤退到四川,魏晨光严重怀疑他发现了自己的意图。

“四川是王三槐的地盘,他可是徐天德的生死兄弟”!

“那就南下去湖北”!

既然四川也不能去,那就只剩下湖北这一条路可选了。张汉潮是湖北省的首领,他的为人比起徐天德和王三槐来说差远了。

可即便如此,他们也比樊明德和刘松强,至少人家注重人才,不会觊觎投奔而来的兄弟之财。

总之一句话,不管去哪里,都比继续留在刘松身边要强上一万倍!

“晚了!朝廷已在清晨将通往湖北境内的所有通道全部封死”。

该死的徐天德,前往陕西和四川的通道无人把守,却将重兵守在通往湖北的路上,这一定是他出的主意!

“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那你叫我过来商议有何用?干脆洗干净脖子等着朝廷军队过来砍得了”!

还是白莲教教众的首领呢,一点谋略都没有,关键还不听旁人的劝告。

如今朝廷大军逼境,这会儿开始急了?早干什么去了?

不行,他不能死在这里!大好江山还等着他前去拯救呢!

……

回到房间后,魏晨光将士绅全部召集在一起,商议逃命的路线。

“要我说,就去四川!既然徐天德已投靠朝廷,通往湖北的路又被封锁,也只有四川这一条路可走了”!

“不是说四川的王三槐是徐天德的生死兄弟吗?我们去四川岂不是自投罗网”?

……

众士绅你一言我一语,在房间内争论不休,让魏晨光只觉得头脑都要炸开了。

“够了!就听于员外的,去四川境内!这世上哪有所谓真切的兄弟情谊?别的不说,就拿皇位继承举例,康熙爷时期的九子夺嫡何其惨烈!近一点来说,在座的各位都是万贯家产的勋贵,谁敢保证自己继承家业的时候,手上是干净的?丝毫没有沾染兄弟之血?说出来我都不信”!

自古兄弟因为在继承家业问题,不管曾经多么亲密的兄弟姐妹,到最后都会反目成仇,这就是利益分配不均的下场。

“魏员外言之有理!只有利益才是最可靠的关系”。

俗话说得好,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说的就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