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卷不动了,回村种田放松一下 > 第328章 春耕行动:新财源引擎的轰鸣启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8章 春耕行动:新财源引擎的轰鸣启动

控股公司的战略会议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本味”集团的每一个角落。

王龙飞“深耕核心,拓展增量,开辟新财源”的号令,以及聚焦“三大新引擎”的决策,如同清晰的作战地图,指引着各路人马奔赴各自的战场。

庞庄村的初春,在料峭寒意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实干热潮。

陈永健是行动最快的一个。生命科技板块承载着“战略级引擎”的重任,他深知责任重大。会议结束的第二天,他便一头扎进了鹿场旁的临时板房——这里已被他改造成了“深加工项目前线指挥部”。

* 技术攻关: 他立刻召集了新招聘的食品工程技术人员和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将会议上下发的“初加工标准化”任务分解。第一步:确定核心产品工艺路线。 针对鹿茸、鹿血、鹿骨等不同部位,结合传统炮制方法和现代食品加工标准,制定详细的清洗、切割、干燥、灭菌、包装工艺流程。陈永健亲自把关,要求每一项参数(温度、时间、湿度)都必须有科学依据和可操作性。“品质和安全是生命线!一点马虎不得!”他反复强调。

* 设备选型与车间规划: 同时,他让小孙配合,根据工艺需求,开始筛选和询价关键设备——真空冷冻干燥机、超微粉碎机、自动包装线等。他拿着图纸,在规划中的深加工中心预留地上反复踱步,与程诺讨论车间布局、人流物流通道、洁净等级划分。“这里放冻干机,那边是粉碎和包装区,中间留检验室通道……”他指着图纸,眼神专注。

* 资质认证启动: 另一路人马,则开始着手准备Sc(食品生产许可证)认证所需的海量材料。陈永健深知,这是产品上市的“通行证”,必须提前布局,严格对标。

* 王龙飞的深夜探访: 一天深夜,王龙飞处理完邮件,特意来到鹿场指挥部。看到灯火通明,陈永健和团队还在激烈讨论工艺细节,他心头一热。他悄悄让食堂送来热腾腾的宵夜,拍了拍陈永健的肩膀:“永健,辛苦了!别熬太晚,注意节奏。需要什么支持,随时找我!”陈永健看着热气腾腾的汤面,疲惫的脸上露出笑容:“王总放心!基础打牢了,后面才能跑得快!资质和设备是硬骨头,我们一定啃下来!”

张小梅的行动同样雷厉风行。她的战场在驿站二期那片预留的“深度体验工坊”空间。她深知,工坊的灵魂在于独特体验和文化创意。

* 创意风暴: 她召集了驿站运营团队、周媛(内容策划)、以及特意邀请的几位常驻“新村民”设计师和手作达人,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工坊创意脑暴会”。主题:“如何将‘本味’的生产过程,转化为有趣、有料、有颜值的沉浸式体验?”

* “沙棘工坊”: 讨论最热烈。最终确定方案:工坊取名“沙棘物语”。体验者可以亲手采摘温室沙棘(或使用当季冷冻果),在指导下清洗、榨汁、调配(可加蜂蜜或其他水果),装瓶,制作专属标签,带走一瓶独一无二的“自酿沙棘汁”。同时设置“沙棘果酱dIY”、“沙棘精油皂制作”等可选项目。

* “菌菇学堂”: 取名“菇事绘”。体验者可以参观智能温室菌菇区,了解生长过程;亲手采摘新鲜菌菇;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清洗、分切、烹饪(现场小厨房),品尝自己做的菌菇汤或炒菜;还可以体验“菌菇拓染”或“菌菇标本制作”等艺术创作。

* “鹿苑探秘”: 考虑到安全和鹿群习性,设计为“鹿踪寻迹”科普体验。通过VR\/AR技术(程诺团队支持)模拟鹿场环境、展示鹿的习性;设置观察区(安全距离)用望远镜观察鹿群;由专业饲养员讲解鹿茸知识;最后可亲手制作一份鹿群喜爱的“营养零食”进行定点投喂。

* 空间设计与文创孵化: 设计师小林根据讨论结果,开始绘制工坊空间效果图,强调自然、质朴、互动性。周媛则开始撰写体验脚本和导师手册。同时,张小梅启动了“本味”主题文创设计征集,鼓励驿站的设计师和住客投稿,优秀作品将投入生产并在驿站和线上销售。

* 李静的现场点拨: 李静抽空来到驿站,参与了部分讨论。她提醒张小梅:“小梅,体验设计要注重知识性和情感链接。比如在‘沙棘物语’,不仅要教怎么做,更要讲沙棘的生长故事、营养价值、‘本味’的种植理念。让参与者带走的不只是一瓶果汁,更是一份对土地的理解和记忆。”张小梅深以为然,立刻调整了方案。

赵大虎的任务看似传统,却同样充满挑战——在春耕前,落实特色经济作物的订单种植。他选择了有机藜麦作为首个试点作物,因其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好、且相对耐旱,适合新淤土地种植。

* 选种与协议: 他联系了省农科院的周教授,引进了优质藜麦种子。然后,他拿着种子样品和拟好的《特色作物订单种植协议》,开始挨家挨户走访合作社的骨干农户。

* 说服与签约: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不少农户习惯了种玉米、小麦,对藜麦很陌生,担心种不好、卖不掉。赵大虎耐心解释:“老哥,这藜麦金贵着呢!城里人抢着买!‘本味’跟省城的大公司谈好了,签了保底收购合同!只要按我们的标准种,保证比种玉米挣钱!种子、技术、销路,公司全包!”他拍着胸脯保证。同时,协议里明确了保底价格、质量要求、技术支持条款,给农户吃了定心丸。经过几天的努力,赵大虎成功与20户有经验、有积极性的农户签订了首批200亩的藜麦试种协议。

* 技术培训: 协议签完,赵大虎立刻组织了一场田间技术培训会,请来农技专家讲解藜麦的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要点。他亲自下地示范,确保农户掌握关键环节。

* 王龙飞的田间考察: 王龙飞和李静特意抽空来到签约农户的地头。看着农户们围着赵大虎和农技员认真听讲的样子,王龙飞对李静说:“大虎哥这事办得扎实!订单农业,核心是‘契约精神’和‘技术兜底’。我们保证了收购,农户才敢尝试新品种。”李静点头:“是啊,这也是我们带动乡亲增收最直接的方式。”

三大引擎轰鸣启动的同时,集团的中枢系统也在高效运转,提供强力支撑。

* 陆明宇的统筹: coo陆明宇成了最忙碌的人。他建立了“新引擎项目周报”制度,每周一下午雷打不动召开协调会,听取三大板块进展,解决跨部门问题(如工坊建设与驿站运营的衔接、深加工设备采购与财务付款流程、藜麦种植的农资供应保障)。他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交响乐指挥,确保各个声部和谐共鸣。

* 小孙的财务护航: 财务总监小孙严格把控预算,对新项目的每一笔支出都进行精细化审核和风险评估。同时,她积极与银行沟通,为鹿产品深加工生产线等大额设备采购筹划融资方案。

* 程诺的技术赋能: 程诺团队除了为驿站工坊提供VR\/AR支持,还主动对接陈永健,研究如何将环境监测、过程控制等数据应用于深加工车间的智能化管理,提升效率和品质稳定性。

* 王龙飞与李静的“督战”与“送暖”: 王龙飞和李静没有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他们不定时地出现在各个“前线”:在鹿场指挥部与陈永健讨论工艺细节;在驿站工坊设计现场提出优化建议;在田间地头查看藜麦备耕情况。他们不仅关注进度,更关注团队的状态。看到加班的技术员,李静会递上润喉糖;看到冒雨走访农户的赵大虎,王龙飞会递上热茶。他们用行动传递着:公司是大家最坚实的后盾。

初春的庞庄村,虽然寒意未消,但希望的种子已在实干中悄然播下。

* 鹿场旁,深加工中心的土地平整工作已经开始,打桩机的轰鸣声宣告着新篇章的开启。

* 驿站二期预留空间内,工坊的隔墙正在砌筑,设计师的图纸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 新淤出的土地上,农户们正按照新学的技术,精心整理着土地,为即将到来的藜麦播种做准备。

* 智能温室里,新一季的马勃菌正在孕育;酿酒厂里,首批洞藏酒静静沉睡;驿站里,游客们兴致勃勃地体验着赶会余温……

王龙飞和李静站在村头的高坡上,俯瞰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远处是忙碌的工地,近处是葱郁的麦田(传统作物),更远处是正在焕发新绿的沙棘园。

“静静,你看,”王龙飞指着远方,“三大引擎的‘火种’已经点燃了。接下来,就看我们如何添柴鼓风,让它们真正烧旺起来,成为驱动‘本味’前进的强大动力。”

李静挽着他的手臂,目光坚定:“我相信他们。陈永健的严谨,张小梅的创意,赵大虎的实干,加上陆总他们的保障,一定能行。这个春天,注定是播种希望、孕育未来的季节。”

夕阳的余晖洒在两人身上,也洒在庞庄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新财源的蓝图已从纸面走向田间地头、车间厂房,一场关乎“本味”未来格局的“春耕行动”,正以无比务实的姿态,在初春的寒风中,热火朝天地展开。每一个忙碌的身影,每一次技术的探讨,每一份签下的协议,都是这宏大乐章中不可或缺的音符,共同奏响着“本味”高质量发展的新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