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阳光,为庞庄村披上了一层收获的金黄。沙棘采收已近尾声,酿酒厂飘出醇厚的酒香,驿站二期即将迎来首批住客,梅花鹿在崭新的鹿场里悠闲踱步。就在这一片欣欣向荣之中,一个对于“本味”集团乃至整个区域农业发展都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磅消息,如同一声春雷,正式炸响——省、市、县三级政府相关部门,经过深入的实地调研和综合评估后,决定将“本味农庄”的发展模式,作为区域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的标杆案例,进行联合官宣与重点支持!
这一消息的传出,并非空穴来风。早在驿站二期公告引发广泛社会好评之际,县政府办的同志就曾低调地致电王龙飞,表示“上级领导对‘本味’的创新实践很关注,近期可能会有调研安排”。王龙飞和李静对此保持了平常心,一方面安排团队认真准备汇报材料,另一方面叮嘱各部门一如既往地做好日常工作,不搞突击迎检,展现最真实的状态。
一、 调研与论证:扎实功底赢得认可
果然,一周后,一支由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及县里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调研组,轻车简从,来到了庞庄村。调研持续了整整两天,行程密集而深入。
调研组没有只听汇报,而是直接深入一线:他们走进智能温室,查看环境数据和菌菇长势,仔细询问投入产出比和技术壁垒;他们来到酿酒厂,了解工艺流程、品质控制和市场反馈;他们考察了鹿场建设,对种养结合循环模式表示兴趣;他们体验了驿站一期的社区氛围,并与几位常驻的“新村民”进行了交流,了解他们选择这里的缘由和感受;他们甚至随机走访了几户入股农庄的村民,询问土地流转收入、务工工资和分红情况。
在整个过程中,王龙飞、李静、陆明宇等人全程陪同,坦诚回答各种问题,不回避困难(如早期融资难、技术摸索的挫折),也清晰阐述未来的规划。调研组成员问得非常专业和细致,从产业联动的机制、利益分配的模式,到生态环保的措施、吸引人才的策略,几乎涵盖了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
调研结束前的座谈会上,带队的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做了总结发言,他的评价极高:“这次来‘本味’,不虚此行!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将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利益联结为纽带,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人才汇聚为活力的现代农业综合体样板!你们探索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生产+加工+体验+社区’的模式,非常有价值!尤其是在吸引新农人、活化乡村社区方面的实践,为我们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提供了新思路!”
二、 官宣发布:高规格的肯定与清晰的信号
调研结束约十天后,省、市、县三级政府的官方网站、政务公众号以及主要媒体平台,几乎在同一时间发布了联合新闻通稿,标题醒目:《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本味模式’打造可复制样板》。
通稿内容详实,肯定充分:
1. 高度定位: 将“本味”定义为 “我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益探索” 。
2. 概括核心亮点: 系统总结了“本味模式”的特点:科技赋能特色农业、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农旅文融合激活乡村、创新机制带动农民共富、营造社区吸引人才回流。
3. 宣布支持举措: 这部分的“含金量”最高:
* 政策支持: 明确将“本味”纳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培育对象、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项目,在土地、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配套政策倾斜。
* 项目支持: 正式宣布将庞庄村及周边区域纳入“省级小流域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示范区” 建设范围,这意味着“本味”酝酿已久的“淤泥坝”等生态治理项目将获得上级资金和技术支持,进入快速通道。
* 平台推广: 省政府将牵头组织“本味”经验交流会,邀请各地市相关部门和企业前来学习考察;将“本味”产品纳入省级农产品品牌推广计划,推荐进入高端渠道和政府采购平台。
* 荣誉授予: 授予“本味农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基地”等称号。
这篇官宣,语气庄重,支持措施具体,传递出清晰的信号:政府认可“本味”的方向,并将全力支持其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标杆。
三、 内部欢腾:信心倍增与责任升级
官宣发布的时刻,“本味”内部的工作群瞬间被“欢呼”、“点赞”的表情包刷屏。
王龙飞第一时间在核心管理层群里发了言:“各位战友!政府的肯定是对我们过去多年努力的最大褒奖!但这更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我们要把这份认可化为动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绝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李静回复道:“是的,荣誉是鼓励,更是鞭策。我们要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上要下更大功夫。”
陆明宇则显得很务实:“王总,李工,我建议我们立刻开会,研究如何对接和落实这些支持政策,把政策红利尽快转化为发展实效。”
赵大虎、张小梅、张明远等人更是激动不已,纷纷在各自部门群里转发链接,鼓舞士气。这意味着,他们正在做的事情,不仅得到了市场认可,更获得了国家层面的肯定,这种价值认同感带来的自豪和干劲,是金钱难以衡量的。
四、 外部反响:从行业瞩目到资源汇聚
政府的官宣,如同给“本味”加上了一道权威的“信用背书”,立刻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引发了强烈反响。
* 媒体聚焦: 各级媒体纷纷派出记者进行深度采访报道,“本味”一时间成为舆论热点,品牌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飙升。
* 业界关注: 省内外的农业企业、旅游开发公司、投资机构纷纷来电或亲自到访,寻求合作或学习经验。庞庄村突然变得“车水马龙”。
* 人才涌入: 政府授予的“返乡创业示范基地”称号,结合“本味”自身的人才社区计划,形成了强大的磁吸效应。收到的高质量简历数量激增,很多在城市工作的优秀人才开始认真考虑加盟“本味”。
* 渠道拓展: 随着进入省级推广平台,“本味”的沙棘酒、菌菇干货等产品迅速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订单纷至沓来。
* 村民自豪感提升: 庞庄村的村民们走在村里,腰杆都挺直了不少,为自己的村庄成为“省级样板”而倍感骄傲,参与村集体事务和农庄发展的积极性更高。
五、 冷静思考:机遇下的挑战与新征程
面对扑面而来的荣誉和机遇,王龙飞和李静保持了难得的清醒。在随后召开的集团战略复盘会上,王龙飞对全体管理层说:
“同志们,政府给我们搭了更大的台,期待我们唱更精彩的戏。但我们自己必须清醒:
第一,切忌骄傲自满。我们的基础还不牢固,管理、人才、资金链都还有薄弱环节。必须脚踏实地,苦练内功。
第二,能力匹配机遇。突然涌来的资源、合作需求,我们能否消化得了?会不会贪多嚼不烂?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主业,保证品质。
第三,处理好‘标杆’与‘平常心’的关系。我们不能被‘样板’框住,更要敢于试错,继续创新。同时,要更加注重与周边村庄的协同发展,避免一枝独秀,要带动大家一起富。
第四,守住初心。越是在聚光灯下,越要记住我们为什么出发——为了这片土地,为了相信我们的乡亲,为了做出真正健康、有价值的产品。绝不能为了规模而牺牲品质,为了速度而迷失方向。”
李静补充道:“龙飞说得对。我们要把政府的支持,主要用于补齐短板、夯实基础、布局未来。比如,加大研发投入,建立更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系统性培养青年人才,更深入地探索生态循环农业。我们要思考,如何将‘本味模式’真正系统化、标准化,使其具备可复制性,为更广大的乡村提供参考,这才是政府对我们的深层期望。”
政府的官宣支持,如同为“本味”这艘已驶入快车道的航船,注入了强大的东风,提供了更广阔的航道。它标志着“本味”从一家成功的民营企业,跃升为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起了探索路径、输出经验的时代使命。庞庄村的这个秋天,因此被赋予了更加深远的历史意义。王龙飞、李静和他们的团队,站在新的起点上,心中充满了感激,也充满了迎接更大挑战、创造更大价值的决心与豪情。他们的故事,正在从一个企业的成长史,演变为一曲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澎湃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