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卷不动了,回村种田放松一下 > 第290章 舐犊情深:跨越山海的拥抱与传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0章 舐犊情深:跨越山海的拥抱与传承

新生儿清亮的啼哭声,如同一声集结号,跨越山川城乡,召唤着血脉相连的亲人。王龙飞在产房内用颤抖的手发出的那条报喜信息,不仅点燃了庞庄村的喜悦,更以光速传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双方父母手中。短短一天之内,来自故乡与省城的爱与牵挂,便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了这座县城医院的产科病房。

一、 风尘仆仆:王家父母的乡土之爱

最先赶到的是王龙飞的父母。老两口接到电话后,几乎是连夜收拾行李,天不亮就由王龙飞的堂弟开着家里那辆小货车,载着大包小裹,颠簸了数个钟头,在产后第二天的清晨,带着一身晨露和泥土的气息,出现在了病房门口。

王父还是那身半旧的中山装,头发梳得整齐,脸上是掩不住的激动与局促。王母则拎着、背着好几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和布包袱,一进门,目光就急切地搜寻着。

“爸,妈,你们怎么这么早就到了?路上累坏了吧?”王龙飞赶紧迎上去。

“不累不累!心里揣着火哩,哪还觉得累!”王母说着,眼眶就红了,绕过儿子,径直走到床边,看着脸色还有些苍白但笑容幸福的李静,以及她身边那个襁褓里的小小一团,声音瞬间哽咽了,“静啊,辛苦你了……我的好孩子……”她粗糙的手想摸又不敢摸孙子的脸,只在襁褓上轻轻摩挲。

王父相对克制,但微微颤抖的手和发亮的眼角出卖了他的内心。他凑近看了看孙子,连连点头:“好,好!眉眼像龙飞小时候,这脑门像静静,宽,聪明相!”他这才想起什么,赶紧指挥王龙飞和堂弟把带来的东西搬进来。

好家伙!真是“倾其所有”:自家养的土鸡已经托医院附近相熟的餐馆处理好炖成了汤,用厚厚的棉絮裹着保温桶带来;几十个还带着母鸡体温的新鲜土鸡蛋;据说能“祛风”的老人家亲手采的艾草;甚至还有一小布袋老家灶膛里的“伏龙肝”(灶心土),说是按老法子泡水给产妇擦身好;以及王母亲手缝制的几套柔软的红肚兜和小棉袄。

这份沉甸甸的、带着泥土芬芳和质朴关爱的“厚礼”,让李静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是拉着婆婆的手,连声说:“妈,您和爸太辛苦了,带这么多东西……”

二、 温文尔雅:李家父母的学识之爱

午后,李静的父母——李教授和周主任,也乘坐最早一班城际列车赶到了。他们的到来是另一种风格:衣着得体,拎着精致的行李箱和公文包,但步履同样匆忙,脸上写着显而易见的关切与喜悦。

一进病房,周主任先轻轻拥抱了女儿,仔细端详她的气色,又熟练地查看了一下输液瓶和床头卡,专业而温柔地问:“静静,感觉怎么样?伤口疼不疼?排气了吗?” 然后才俯下身,用戴着眼镜也挡不住的温柔目光,凝视着外孙,轻声说:“这小家伙,真会挑时候,将来肯定是个有福气的。”

李教授则先与亲家握手寒暄,然后走到床边,轻轻拍了拍女儿的手背:“静静,辛苦了,你是我们全家的骄傲。” 他看向婴儿时,眼神里充满了学者特有的探究与慈爱交织的光芒,低声对王龙飞说:“看这额叶的轮廓,先天发育很好。哭声洪亮,中气足。”

他们带来的礼物同样精心而实用:进口的高端母婴用品礼盒、几本最新的科学育儿书籍、一台轻便的紫外线奶瓶消毒器,以及一张存有一笔“营养费”的银行卡。周主任还特意带来了几本她自己整理的《产后营养膳食指南》和《新生儿常见问题应对手册》。

三、 病房会师:差异中的和谐共鸣

两对背景迥异的亲家,在这充满消毒水气息却因新生命而无比温馨的病房里完成了历史性的会师。起初,气氛略带一丝微妙的客套。

王母热情地端上还温热的鸡汤:“亲家母,快尝尝,咱自家养的鸡,没喂过饲料,补身子最好了!”

周主任优雅地道谢,接过碗,温和地建议:“谢谢亲家!静静现在需要清淡开胃,这汤很好,最好把上面这层油撇一下。”

李教授对那包“伏龙肝”表现出浓厚的学术兴趣,和王父探讨起民间传统习俗的医学原理,王父虽然说不出了所以然,但李教授的尊重态度让他很是受用。

王龙飞和李静默契地扮演着桥梁的角色。王龙飞笑着对母亲说:“妈,周姨是医生,听她的准没错,科学坐月子恢复得快。” 李静则对母亲说:“妈,婆婆带来的土鸡蛋和艾草都是好东西,纯天然,城里买都买不到呢。”

很快,共同的焦点——那个咂着小嘴、时而挥舞小拳头的婴儿——便化解了所有差异。四位老人围在婴儿床边,争着看谁先逗笑他,讨论着鼻子像谁、耳朵像谁,分享着各自打听来的育儿“秘籍”(尽管有些方法可能相左,但此刻都沉浸在喜悦中)。病房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四、 短暂相聚与深情嘱托

由于工作和生活安排,李教授和周主任只能停留两天。临行前,周主任拉着李静和王龙飞的手,千叮万嘱产后护理和新生儿护理的注意事项,又把王母请到一边,细致地交代如何观察产妇情绪、如何搭配营养。李教授则对王龙飞说:“龙飞,静静和孩子就交给你了。事业重要,家庭更重要。有什么需要,随时打电话。”

王父王母则打算多住些日子,王母要亲自照顾李静坐月子,用她的话说:“我得把静静的身子骨调理得比生孩子前还结实!”王父则开始规划着在县城租住的房子里给孙子搭个晒太阳的小窝。

送走李静父母后,王龙飞和李静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暖流。

“你看,咱们宝宝多幸福,有这么多爱他的人。”李静轻声说。

“嗯,”王龙飞搂紧她的肩膀,“我们也一样幸福。有了他,感觉我们和这个世界的联系,更紧密、更完整了。”

夕阳的余晖透过病房窗户,洒在这一家三口身上,也洒在旁边忙碌着整理乡土特产的王母和望着孙子傻笑的王父身上。新生命的到来,不仅延续了血脉,更深刻地联结了两个家庭,融合了乡土的真挚与城市的理性,汇聚成一股更加深厚、宽广的爱之河流,静静地流淌向未来。这份沉甸甸的亲情,将成为“本味”事业背后,最温暖、最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