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卷不动了,回村种田放松一下 > 第278章 架构初立:集团化运营下的磨合与序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8章 架构初立:集团化运营下的磨合与序章

秋意渐深,庞庄村的天空显得愈发高远。沙棘采收已近尾声,酿酒厂工地的发酵罐在秋阳下闪烁着金属的冷峻光泽,梅花鹿养殖场做好了迎接首批“居民”的全部准备。而在“本味”新挂牌的“控股管理公司”简易办公室内,一种不同于以往田间地头忙碌的、新的工作节奏正在形成。随着几家子公司的营业执照陆续获批,印章刻制完毕,银行账户开通,“本味系”企业矩阵在法律和形式上已然确立。然而,王龙飞、李静和coo陆明宇都清楚,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这些独立的法人实体高效运转起来,形成协同效应,而非一盘散沙。

一、 首次经营分析会:新规则下的碰撞

周一上午,控股公司会议室举行了第一次子公司经营分析会。参会者除了王龙飞、李静、陆明宇,还有四位子公司(筹)的临时负责人:张明远(醇酿)、陈永健(生命科技)、张小梅(乡居文旅)、以及负责统筹农业板块的赵大虎(代表控股公司管理种植业务)。小孙作为财务负责人列席。

会议由陆明宇主持。他首先明确了会议规则:数据说话,聚焦问题,高效决策。他要求每位负责人用十分钟时间,汇报上周重点、本周计划、存在风险及需协调事项。

张明远率先发言,他拿着准备好的表格,介绍了酿酒厂设备安装进度(完成85%)、遇到的管道接口标准问题(已解决)、以及首批酿酒原料(沙棘原浆)的品质检测要求。他讲话条理清晰,数据准确。

轮到赵大虎时,他有些不适应,更多的是描述性语言:“……沙棘收成挺好,就是最近天干,得抓紧浇遍水。那边温室里的菌子长得也不错,小高他们盯着呢……”

陆明宇耐心听完,然后引导道:“大虎哥,收成‘挺好’具体是指同比增产百分之多少?预计总产量多少吨?‘天干’对浇水的额外成本影响大概多少?我们需要把这些情况量化,才好安排资金和物流。”

赵大虎愣了一下,显然没准备这么细。王龙飞接口道:“大虎,陆总的意思是,以后咱们汇报,得像明远这样,尽量用数字。比如,沙棘亩产估计比去年高了一成半,大概能收xx吨,抗旱浇水大概需要多支出xxxx元。这样公司才好统筹。”

李静补充:“对,大虎哥,不是不相信你的经验,而是现在摊子大了,需要更精确的数据来做决策。”

赵大虎点点头,拿出小本子记下:“明白了,我下次注意,把数搞清楚。”

张小梅汇报了驿站目前的入住率(保持高位)、周末活动的参与情况,并提出需要明确子公司成立后,驿站与农庄产品体验销售的结算流程。陈永健则重点汇报了鹿场设施验收情况和新员工(饲养员)招聘进展。

会议节奏明显加快,议题集中。陆明宇对每个问题都给出了明确的跟进要求和责任人,并让小孙记录,形成会议纪要。王龙飞和李静主要扮演支持者和最终决策者的角色,他们对陆明宇推动的这种规范化、数据化的管理方式表示认可,虽然感觉有点“板正”,但深知这是必然之路。

二、 财务垂直管理的阵痛

会后,陆明宇和小孙开始推行财务垂直管理和预算制度。小孙向各子公司下发了一套格式统一的费用报销单和采购申请单,要求所有支出必须事先有预算、事后有票据,经子公司负责人签字后,报控股公司财务审核。

这引起了一些小风波。一位驿站的老员工拿着几十元购买办公用品的票据找张小梅签字,张小梅签完,被告知还要等控股公司财务审核,觉得效率太低。赵大虎手下的一个生产队长申请购买一批简易农具,被要求填写详细的采购申请单,写明规格、数量、预算依据,他觉得“太麻烦”,“以前跟大虎说一声,自己垫钱买了回来报就行”。

陆明宇得知后,没有强制压服,而是让张小梅和赵大虎分别召集下属开会,耐心解释建立财务流程的必要性:“流程不是为了卡大家,是为了保护大家,也为了保护公司。每一笔钱花得明明白白,才能防止漏洞,也能让大家清楚成本在哪里,怎么节约。开始可能不习惯,但习惯了效率反而高,因为责任清晰,减少推诿。”王龙飞和李静也在各种场合表态支持新规。渐渐地,大家开始适应这种“透明化”的运作方式。

三、 子公司负责人的角色转变

压力最大的是几位子公司负责人。他们大多是技术或业务骨干出身,现在要开始学习预算编制、人员管理、成本控制、安全生产等经营管理工作。

张明远相对适应最快,他本身严谨,又一直在跟项目、跑设备,对数字敏感。他开始着手编制酿酒厂投产后的第一份经营预算,包括原材料成本、能耗、人工、折旧、市场推广费用等,虽然繁琐,但他深知这是未来管理的依据。

张小梅则需要恶补财务知识。她拉着小孙,一遍遍核对驿站的收入成本结构,学习如何计算客房利润率、如何评估营销活动的投入产出比。陆明宇鼓励她:“不要怕数字,数字是帮你做决策的工具。比如,通过分析数据,你能知道哪种房型最受欢迎,哪个营销渠道效果最好,从而优化资源分配。”

陈永健面临的是生产管理和团队建设问题。他不仅要管好鹿,还要管好人。新招聘的饲养员需要培训,工作安排、绩效考核都是新课题。他经常向陆明宇请教管理方法,陆明宇也分享了不少经验。

赵大虎的转变最慢,但也最实在。他开始要求各生产组每天记录工时、物料消耗、产出数量。起初大家嫌麻烦,但当数据积累起来后,确实能发现哪个环节效率低,哪种种植方法更省钱。王龙飞有空就陪赵大虎下地,一边干活一边聊:“大虎哥,你看,有了这些数,咱就知道哪块地投入大、产出小,明年就能调整。这就是科学种田,也是科学管理。”

四、 控股公司的定位:赋能与管控的平衡

陆明宇则将主要精力放在控股公司的功能建设上。他反复向王龙飞和李静强调,控股公司不能变成“衙门”,不能只会审批、下达指令,其核心价值在于赋能:

* 战略赋能: 制定集团整体战略,确保子公司发展方向不偏离。

* 资源赋能: 集中采购,降低原材料成本;建立集团层面的融资平台,支持子公司发展;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共享。

* 风险控制: 建立健全内控体系,进行审计监督,防范经营和财务风险。

* 公共服务: 建立人力资源池,统一招聘、培训;打造“本味”集团品牌,提升整体形象。

他牵头制定了集团授权手册,明确哪些事项子公司可自主决定,哪些需报批,既给予一线充分自主权,又守住风险底线。同时,他开始物色集团层面的hR负责人和信息化专员,以支撑日益复杂的管理需求。

五、 文化融合:新架构下的“本味”魂

在推进规范化管理的同时,王龙飞和李静格外关注企业文化的传承。他们担心严格的制度和流程会冲淡农庄原有的“家”的氛围和创业激情。

一次晚餐时,王龙飞对陆明宇说:“陆总,制度很重要,但咱们不能忘了根本。‘本味’的魂是实干、是诚信、是大家一起吃苦奋斗的情分。这套新架子,得为这个魂服务,不能把它框死了。”

陆明宇深表赞同:“王总,您放心。制度化不是搞官僚化,恰恰是为了让‘本味’的优良文化能可持续地传承下去。我们用制度保障公平、防范风险,但激发活力、凝聚人心,还是要靠文化,靠愿景,靠对员工的尊重和培养。我会特别注意这一点。”

因此,在每次管理会议上,在宣贯新制度的同时,王龙飞和李静都会重温创业故事,强调“本味”的价值观。他们鼓励子公司开展团队建设,控股公司也开始筹划集团的年度文化活动,以增强凝聚力。

秋日的傍晚,王龙飞和李静站在控股公司的门口,望着不远处忙碌的工地和宁静的田野。

“感觉像是给快马配上了好鞍,又修好了驰骋的大道。”王龙飞感慨道,“就是这马和骑手,都得适应一下新装备。”

“嗯,”李静微笑,“阵痛难免,但方向是对的。有了清晰的架构,科学的流程,再加上咱们这帮踏实肯干的人,‘本味’这艘船,才能抗得住风浪,行得更稳更远。”

远处,酿酒厂调试设备的灯光已经亮起,像一颗希望的星,照亮了庞庄村集团化运营的新征程。磨合仍在继续,但前进的序曲,已然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