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朝廷多管齐下的分化瓦解策略下,江南叛军看似庞大的联盟,从内部开始迅速崩解。

而此刻,养心殿内。

鎏金蟠龙香炉升腾的青烟笔直如柱,触到殿顶彩绘藻井时方悄然弥散,恰如殿中凝重得近乎凝滞的气氛。

秦易端坐御案之后,案上堆积如山的。

这些是今岁春闱会试各地呈报的举子名录与家世册籍。

他修长的手指逐页翻过,原本平静的神色随书页渐深而覆上寒霜,眉头蹙成了深深的沟壑。

名录之上,十之八九皆是簪缨世族、地方豪强出身,名姓之后常缀着父祖官衔与家族郡望。

偶见几个看似清寒的名字,细查之下,亦多与世家有着姻亲或门生故吏的牵连。

真正无依无靠、出身田舍郎的学子,寥寥无几,宛如广袤沙海中的几粒微尘,转瞬便被淹没。

“陛下。”

新任礼部尚书躬身禀报,这位以持重闻名的老臣,声音在寂静大殿中格外清晰。

“今科会试,各地赴京举子共三千一百二十七人。据初核,出身世家大族、官宦门第者约占七成五,地方富户子弟约占两成,而身家清白、出身寒微者……不足半成。”

念到最后一字,他的声音不由自主地沉了下去,带着难以掩饰的凝重。

秦易猛地合上手中册籍,“啪”的脆响惊得殿内侍立的太监肩头微颤。

他缓缓抬眼,目光锐利如鹰隼,扫过下方垂手恭立的重臣,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好一个‘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朕看,分明是‘天下世家,尽占科场’!这科举,何时成了他们几家几姓私相授受、垄断仕途的工具?!”

他霍然起身,带起一阵凛冽寒气。

始皇帝的雄魂,此刻在他胸中激荡,与眼前僵化腐朽的局面形成尖锐对峙,胸中无名火熊熊燃烧,几乎要冲破胸膛。

“传朕旨意!”

秦易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帝王威权,在空旷大殿中回荡。

“即日起,改革科举取士制度!其一,废除现行‘投牒自进’之制,改为各州县官府依据学子才学品行,结合乡评里选公开荐举,再经朝廷派员复核,方可取得应试资格!严查冒籍、代考,杜绝滥竽充数!”

“其二,进士科外,增设明算、明法、明工、明医等实用科目!广纳精通术数、律法、营造、医药的实学之才,经世致用,不拘一格!”

“其三,亦是最紧要者!各地州县学额及会试资格名额,寒门子弟、平民出身者所占比例,不得少于五成!朕要让天下真正的英才,无论出身高低、家境贫富,皆有晋身之阶!”

这道旨意如九天惊雷,骤然劈在表面平静的朝堂之上,瞬间掀起滔天巨浪。

“陛下!陛下三思啊!”

一位须发皆白、历经数朝的老臣踉跄出列,扑通跪倒在地,以头抢地,声音凄怆。

“科举取士乃历代先皇所定,沿袭数百载,是朝廷取士根本、天下文脉所系,岂能轻易更张?若寒门子弟占据半数学额,恐学识粗疏难当大任,更恐引致士林动荡、人心不稳啊!”

他未说出口的潜台词,满朝皆知。

这无疑是动了世家大族维系权势的命根子。

“恐怕什么?”

秦易的目光如冰冷刀锋,直刺那老臣。

“恐怕断了你们世家子弟的青云之路?恐怕再不能将官位视作囊中之物、世代相传?!朕就是要革除这积弊!让天下有才学、有抱负之人,不论门第高低、家世贫富,皆能凭才学为国效力、为民请命!这才是科举取士的初衷!”

退朝后,秦易心绪难平,信步踱入御书房。

却见探春正立于书案前,神情专注地整理着几摞待批阅的奏章,将其分门别类,摆放得井井有条。

“陛下。”

探春见他面色沉郁,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愠怒,便放下手中活计,轻声道。

“科举改制之事,臣妾整理奏章时略有耳闻,朝堂之上想必争议颇大。”

“哦?”

秦易挑眉,走到窗边,望着庭院中嶙峋的假山。

“你对此事有何见解?”

他倒想听听,这位素来有主见的女子,如何看待这场即将席卷朝野的风暴。

探春沉吟片刻,才谨慎开口道。

“臣妾以为,陛下锐意革新,打破世家垄断,广开寒门进身之阶,乃圣明之举,利在千秋。然此事牵涉甚广,关乎无数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若骤然推行、力度过猛,恐引致强烈反弹,甚至适得其反。”

她抬眼,目光清澈冷静。

“臣妾愚见,或可先择几处风气开明、世家势力薄弱的州县作为试点,试行新制。待成效显着、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广至全国。如此既能推行新政,亦可缓冲阻力,减少动荡。”

秦易闻言,眼中闪过一抹赞许,却随即被更深的决绝取代。

“你说得有理,步步为营确是稳妥之策。不过……”

他话锋一转,声音冷硬如铁。

“朕此番,偏不想‘稳妥’!朕倒要看看,在新政雷霆之下,哪些世家敢第一个跳出来当出头鸟!正好借此机会,一并清理!”

此时,平儿端着红漆托盘轻步走入御书房,盘中放着一盏热气腾腾的参茶。

“陛下,”她恭敬地将茶盏置于书案,

“娘娘惦记陛下操劳,特命奴婢送来参茶,请陛下趁热饮用。”

秦易接过温润的白玉茶盏,氤氲热气模糊了他的眼神。他忽然抬眼,看向低眉顺目的平儿,轻声问道。

“平儿,朕问你,若非机缘巧合入宫,以你之聪慧勤勉,可曾想过有朝一日,能如男子一般读书明理,甚至参加科考、博取功名?”

平儿猛地一怔,显然未料到皇帝会有此问。

她脸上掠过向往、黯然,最终化为一丝无奈的苦笑,低声道。

“陛下说笑了。奴婢出身微贱,自幼为奴,能识几个字已是天大造化。科考功名乃云端之事,奴婢从未敢有此妄想。”

“这就是问题所在!”

秦易将茶盏重重顿在案上,发出沉闷声响,声音沉痛而坚定。

“天下间如你这般,因出身、家境被埋没的英才,何其之多!他们非无才,而是无路!朕如今,便是要为他们劈开这条通天之路,打破这千百年来牢不可破的桎梏!”

三日后,经过细化完善的科举改制诏书,正式颁行天下。

果然不出探春所料,这道诏书如滚油泼冷水,瞬间引发轩然大波。

各地世家,尤其是江南、中原那些依靠科举维系荣耀的大族,反应尤为激烈。

抗议奏疏如雪片般飞抵京城,或激烈抨击,或委婉劝谏。

核心皆在指责新政“违背祖制”“扰乱士心”“重寒素而轻衣冠”。

其中,江南叛乱中遭受重创却根基尚存的残余七大家族,态度最为嚣张。

他们联名上书,语带威胁,声称若朝廷一意孤行推行“荒谬”新政,便断绝与朝廷的一切往来,包括停止输送税赋、不再派遣子弟出仕。

“陛下。”

林如海手持联名上书入宫,眉宇间满是焦虑。

“江南七大家族态度强硬,声称若陛下不收回成命,便要自行其是。此事若处理不当,恐江南再生变乱啊!”

秦易看着奏疏上傲慢的字句,不怒反笑,笑容却冰冷得令人心悸。

“自行其是?断绝往来?他们以为,经过上一次清洗,朕还会对他们心存忌惮、妥协退让?真是天真可笑!”

他站起身,目光如炬,声音斩钉截铁,带着帝王的绝对意志。

“传朕旨意!江南顾、陈、张、王、李、赵、孙七大家族,目无君上,公然抗旨,结党营私,语带威胁,行径与谋逆无异!即刻削去其族中所有成员的功名、爵位!查抄全族家产,田亩、商铺、宅邸、浮财尽数没入国库,充作新政推行及兴办官学之资!族中主要成员押解入京,交由三司会审,严惩不贷!朕要让天下人看看,对抗朝廷意志,究竟是何下场!”

这道旨意比此前的平叛令更为酷烈,直接从根基上铲除了这些世家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基础。消息传出,朝野再次震动!

所有人都清晰地认识到,这位年轻帝王的改革意志之坚定、手段之铁血,远超想象,绝无半分转圜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