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同院双骄:从校园到婚纱 > 第16章 荣休典礼上的致敬与展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章 荣休典礼上的致敬与展望

五月的剑桥市,春光正好,哈佛校园内古木参天,绿草如茵,处处洋溢着学术圣地的庄严与生机。今天,哈佛大学工程学院将为一对在学界享有盛誉的学者夫妇——顾言澈教授与苏念晴教授,举行一场隆重而温馨的荣休典礼(Retirement ceremony),以表彰他们长达三十余年的卓越教学、开创性研究以及对学术共同体做出的不朽贡献。

典礼在庄严肃穆的纪念教堂(memorial church)举行。高高的穹顶下,柔和的阳光透过彩绘玻璃窗,洒在坐满了人的长椅上。前排就座的是大学校长、学院院长、各界院士、资深教授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亲密合作者。中后排则坐满了他们过去三十年来培养的博士生、博士后——如今许多人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教授、研究所的领军人物或工业界的翘楚,堪称“桃李满天下”。整个会场的气氛,既充满敬意,又洋溢着家人团聚般的温暖。

下午三点整,管风琴奏响庄严的乐曲,典礼正式开始。校长先生首先致辞,他高度评价了顾言澈和苏念晴的学术生涯:“……他们不仅是各自领域的巨擘,更是跨学科合作的典范。顾教授以深刻的数理洞察力构建了理解生命复杂性的新框架,苏教授则以精湛的实验生物学将理论转化为真实的发现。他们的联合实验室,成为了一个思想自由碰撞、创新不断涌流的圣地,为我校乃至整个科学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他们的工作,重新描绘了我们认识生命的图谱。”

接着,工程学院院长详细回顾了两人从青年学者到学术领袖的历程,展示了他们发表的一系列里程碑式论文、获得的重大奖项(如斯隆奖、hhmI、戈登·贝尔奖提名等),以及他们牵头创立的交叉研究中心的辉煌成就。大屏幕上闪过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他们刚入职时的青涩、在实验室指导学生时的专注、在国际讲坛上作报告时的自信、与学生们在一起的欢快时光……这些影像串联起的,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一个学科方向蓬勃发展的缩影。

随后,几位重量级的同行挚友和学生代表上台发言。来自斯坦福的合作伙伴动情地回忆了与他们共同攻克难题的日夜,称赞他们“既有探索未知的勇气,也有提携后学的胸怀”。他们培养的第一位博士生姜宇,如今已是西海岸名校的正教授,他代表所有学生发言,声音哽咽:“顾老师、苏老师不仅教会我们如何做研究,更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对真理的虔诚、对事业的热情、对学生的关爱、对社会的责任。我们今日所能取得的一点成绩,都离不开你们当年播下的种子和持续的滋养。你们是我们学术上的父母。”这番话引起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许多在座的学生眼泛泪光。

在所有人的期待中,顾言澈和苏念晴携手走到讲台前。他们身着博士袍,虽年届六旬,但精神矍铄,目光清澈而平和。没有准备讲稿,只有心灵的直接对话。

苏念晴先开口,声音温和而坚定:“站在这里,看着台下这么多熟悉的面孔,心中充满感恩。感谢哈佛这片肥沃的土壤,感谢所有支持过我们的同事、朋友,尤其是我们每一位可爱的学生。是你们,让我们的学术之旅充满了发现的热忱与合作的快乐。科学探索是一场美妙的集体冒险,我们很荣幸,能与在座的各位同行。”她的目光扫过全场,与许多双眼睛交汇,充满了温情。

顾言澈接着发言,语调一如既往的沉稳,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有人问,荣休意味着什么?对我而言,它不是终点,而是一个逗号,是人生篇章的转折。我们即将离开全职的教学科研岗位,但我们对于科学的好奇心永不退休,对于年轻一代的关切永不退休。未来,我们将以新的方式——或许是写作,或许是顾问,继续为我们热爱的科学事业贡献绵薄之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家人,留给阅读,留给生活本身,去体验科学之外世界的广阔与深邃。”他停顿了一下,望向身边的苏念晴,两人相视一笑,继续道,“我们相信,科学的火炬已经传递到了更年轻、更富有活力的手中。看到你们——我们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正在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这是我们职业生涯最大的欣慰和骄傲。”

他们的发言,没有沉溺于过去的辉煌,而是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对生命新阶段的拥抱,展现出一代宗师的豁达与睿智。

典礼的最高潮,是校长和院长共同为他们颁发荣誉奖章和纪念品。随后,大会宣布,将以他们的名义设立“顾言澈与苏念晴优秀青年学者奖”,用于奖励在交叉学科研究中展现出卓越潜力的年轻学者,将他们的学术精神永久传承下去。这一决定,再次赢得了全场起立致敬的热烈掌声。

典礼结束后,在学院中庭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香槟杯交错,欢声笑语不断。昔日的学生们纷纷围拢过来,与恩师合影、交谈,回忆往事,畅想未来。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敬意、感激与不舍,更充满了学术血脉传承的喜悦与希望。

夕阳西下,荣休典礼在温暖与荣光中落下帷幕。对顾言澈和苏念晴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场对过去工作的总结与褒奖,更是学术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的正式开始。他们脱下博士袍,如同卸下铠甲的英雄,目光平和地望向远方,那里有未曾读完的书,未曾踏足的土地,以及等待着他们去书写的、充满无限可能的、人生下半场的新篇章。哈佛的钟声悠扬,仿佛在为他们辉煌的过去致敬,也为他们自由的未来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