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同院双骄:从校园到婚纱 > 第10章 世界科技论坛上的主旨报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章 世界科技论坛上的主旨报告

冬日的瑞士达沃斯,白雪皑皑,群山环绕。这里不仅是滑雪胜地,更是全球政商领袖每年一度的聚会之地——世界经济论坛(wEF)年会在此举行。而在论坛框架下,有一个备受瞩目的分会场:“世界科技峰会”(world Science & technology Summit),旨在搭建科学与政策、产业界的对话桥梁,探讨前沿科技如何应对全球性挑战。

顾言澈收到了一份极其珍贵的邀请:在峰会的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专题环节,做一场时长30分钟的主旨报告(Keynote Speech)。邀请函中写道,他的工作“在利用AI解码生命复杂性方面展现了非凡的潜力”,论坛希望他能向来自全球的决策者、企业家和公众代表,阐述这一领域的最新突破和未来愿景。

这完全不同于他熟悉的学术会议。听众不再是领域内的专家,而是可能对技术细节一无所知,但极度关注技术带来的产业变革、经济影响和社会伦理的各界领袖。这是一次将深奥的学术研究,转化为具有公共政策意义的宏大叙事的挑战。

顾言澈与苏念晴深知这次机会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个人荣誉,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科学家在前沿交叉领域领导力的绝佳平台。他们开始精心准备这场特殊的“演讲”。

首先,是定位的转变。不能讲复杂的算法和晦涩的生物学机制,必须找到一个能引发广泛共鸣的切入点。他们将主题定为:“从代码到生命:人工智能如何引领下一场医学革命”。聚焦于AI在疾病预测、新药研发、个性化医疗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以及它将如何降低医疗成本、提升人类健康水平。

其次,是叙事的构建。苏念晴发挥了她的优势,帮助顾言澈将报告编织成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开场用一个震撼的病例或全球健康数据,点出当前医学面临的困境(如癌症难以早期诊断、新药研发成本高昂等)。然后,引入AI作为“游戏规则改变者”,用他们实验室最直观、最易理解的成果作为案例(例如,展示AI模型如何从影像数据中识别出人眼难以察觉的早期病变),生动说明AI的能力。最后,展望未来,描绘一幅AI赋能下的普惠、精准、预防性的未来医疗图景,并诚恳地提出当前面临的挑战(如数据隐私、算法公平性、伦理规范等),呼吁全球合作。

第三,是表达的打磨。顾言澈反复演练,确保语言简洁、清晰、富有感染力。他精心设计每一页ppt,用大量精美的数据可视化图表、动画和简短的视频取代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公式。苏念晴充当了最严格的听众,不断帮他调整语速、节奏和肢体语言。

峰会当天,会场座无虚席。顾言澈站在聚光灯下,面对台下那些经常出现在新闻头条上的面孔,内心平静而自信。他放弃了开场寒暄,直接切入主题,用强大的数据和案例说话。他将复杂的科学转化为生动的故事,用严谨的逻辑勾勒出未来的蓝图。当他展示AI模型成功预测一位罕见病患者对特定药物有良好反应的虚拟案例时,会场鸦雀无声;当他呼吁建立全球协作的、符合伦理的医疗数据平台时,台下许多人频频点头。

三十分钟的演讲一气呵成。结束时,掌声热烈而持久。随后的小组讨论中,多位跨国药企的cEo、投资基金负责人和政策制定者纷纷提问,表达合作意向或探讨实施路径。顾言澈沉着应对,对技术前景充满信心,对潜在风险也不回避,展现了一名顶尖科学家应有的负责和远见。

演讲的视频和观点迅速通过媒体传遍全球。他不仅成功地向世界传播了其研究价值,更重要的是,他展示了中国科学家在全球科技治理议题上的思考深度和参与意愿。他让世界看到,在AI赋能生命健康这个关乎人类命运的赛道上,中国学者不仅是积极的参与者,更是勇敢的思考者和引领者。

回国后,顾言澈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达沃斯的经历让他意识到,当科学研究走到前沿,它必然与更广阔的社会、经济、伦理问题交织在一起。科学家不能只埋头于实验室,还需要勇于走向公众,参与塑造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边界。这次世界科技论坛上的主旨报告,是他学术生涯的一座新里程碑。它标志着,他已经从一个在专业圈内享有盛誉的科学家,成长为一个能够在全球舞台上,就重大议题发出理性、建设性声音的思考者和代言人。他的舞台,已经从实验室和学术会议厅,扩展到了影响世界未来的更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