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职评审的巨压如同乌云笼罩,但在学术生涯的“生死关头”,另一个关于生命延续的重大议题,也因年龄和家庭规划的现实性,被提上了顾言澈和苏念晴的议事日程——是否生育第二个孩子。
这个决定,远比他们之前做出的任何学术抉择都要复杂和深刻。它不再仅仅是基于数据和逻辑的优化问题,更交织着情感、责任、精力分配以及对未来生活质量的深远影响。在这样一个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讨论“二胎”,无疑是在本已紧绷的弦上,又增加了一份甜蜜而沉重的负担。
触发讨论的,是一个寻常的周末傍晚。四岁的苏苏在客厅地毯上专注地搭着积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毛茸茸的小脑袋上,画面温馨宁静。苏念晴看着女儿,突然轻声对身旁正在阅读评审材料反馈的顾言澈说:“有时候看苏苏一个人玩,会觉得她有点孤单。我们在她这个年纪,都有兄弟姐妹陪着。”
顾言澈从文献中抬起头,目光掠过女儿,又回到苏念晴脸上,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合上了手中的文件夹。他明白,这不是随口的感慨。
于是,一场极其“顾言澈-苏念晴”风格的家庭战略会议,在苏苏睡后,于书房悄然召开。白板再次被启用,标题是:“二胎项目可行性分析”。
第一步:现状评估(As-Is Analysis)。
他们客观列出了当前的核心约束条件:
? 父母年龄与生理条件:两人均已年过三十五,属于医学上的“高龄”生育范畴,孕期风险和胎儿异常概率会有所升高。需要详细的孕前检查和医学评估。
? 职业阶段:正处于终身教职评审最敏感、压力最大的时期。苏念晴若怀孕,将直接影响其参加评审答辩的状态,甚至可能因产假错过关键环节,存在不确定的政策风险。产后至少需要数月恢复期,科研工作会受到巨大影响。
? 精力分配:目前两人工作强度极大,照顾苏苏已需要精细的时间管理和外部支持(幼儿园、偶尔的保姆)。增加一个新生儿,意味着睡眠将长期严重不足,精力面临极限考验。
? 经济成本:虽然双教授收入稳定,但美国育儿成本(尤其是高质量的婴儿照护、未来教育)极其高昂,第二个孩子将带来显着的财务压力。
? 对苏苏的影响:需要考量二胎对苏苏的心理影响(独占资源的减少、嫉妒情绪等),以及他们是否有足够精力维持对两个孩子的高质量陪伴。
第二步:收益与价值分析(Value proposition)。
他们也理性地列出了生育二胎的潜在益处:
? 家庭结构完整性:满足对“儿女双全”或“手足之情”的传统家庭理想,可能带来更深层次的情感满足。
? 苏苏的成长:为她提供一个终身的伙伴,培养其分享、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 个人成长:再次体验养育新生命的喜悦与挑战,丰富人生体验。
? 长期情感支持:未来子女间可互相扶持,减轻独生子女未来的养老压力。
第三步:情景模拟与风险评估(Scenario planning & Risk Assessment)。
他们设想了不同决策下的未来图景:
? Scenario A:现在要。优点:趁年龄尚可,与苏苏年龄差适中(4-5岁)。缺点:职业风险最高,需在评审年怀孕\/生产,对两人都是极限施压。是最具挑战性的选项。
? Scenario b:评审通过后要(1-2年后)。优点:职业不确定性消除,心态更放松。缺点:母亲年龄更大,生育风险进一步提高。
? Scenario c:放弃。优点:维持现有生活节奏,集中资源培养苏苏,职业发展不受影响。缺点:可能留下“未完成”的遗憾,未来或会后悔。
讨论异常激烈,甚至带有情绪。苏念晴更倾向于A或b,她感性的一面渴望家庭更加完整,也担忧年龄越大风险越高。顾言澈则更冷静地剖析b和c的稳健性,尤其强调A方案在当下这个时间点的巨大风险,几乎等同于一场“学术自杀”。
“我们不能只考虑想要,更要考虑能不能承受最坏的结果。”顾言澈指着白板上“评审失利+新生儿”的风险组合,“如果 tenure 没通过,同时有一个新生儿,我们如何面对?找工作?搬家?压力会摧毁一切。”
“可是,如果总是等到‘完全准备好’,可能永远都没有‘完美’的时机。职业是重要的,但家庭和生命体验同样重要!”苏念晴反驳道,眼中闪着泪光。
这不是简单的对错之争,而是两种价值观和风险偏好的碰撞。气氛一度有些凝滞。最终,是苏念晴先冷静下来。她走到窗边,看着夜空,轻声说:“也许……你说得对。现在不是最好的时机。我们不能拿整个家庭的稳定去赌一个不确定性。”
顾言澈走到她身边,握住她的手:“我不是反对要第二个孩子。我只是认为,我们应该选择一个风险更可控的时机。 tenure 之后,我们有了稳定的基础,可以更从容地迎接新生命。那时,我们也能给苏苏和未来的孩子,一个更安稳的成长环境。”
理性的分析最终战胜了情感的冲动。他们达成了艰难的共识:暂缓二胎计划,优先确保终身教职评审的通过。待职业稳定后,再根据身体状况重新评估可能性。这个决定带着一丝遗憾,但更多的是对家庭整体利益负责的清醒与担当。
那晚,他们久久没有离开书房。这个关于新生命的抉择,比任何科研难题都更让他们感到沉重。它让他们深刻地意识到,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尤其是在高端学术生涯中,即便是生育这样的人类最基本权利,也常常需要让位于残酷的职业现实和精密的得失计算。他们追求卓越的代价,不仅是汗水和智慧,有时,也包括了对个人生活和家庭规划的部分牺牲。
做出决定后,他们反而感到一种释然。目标变得单一而清晰:全力以赴,攻克终身教职这个堡垒。为现有的小家庭(他们和苏苏),也为未来可能扩大的家庭,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家庭的航船,在经历了短暂的摇摆后,再次调整航向,朝着当前最需要抵达的彼岸,破浪前行。而关于新生命的梦想,被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等待下一个,风平浪静、阳光灿烂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