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绑定我?系统你踢到铁板了 > 第158章 新手爸妈·理论派与实践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8章 新手爸妈·理论派与实践派

小代码回家一周,林默的平板电脑里已经多了一个加密的、条目详细得堪比商业计划书的《新生儿观察日志》。喂养量、睡眠时长、排泄次数、甚至啼哭的音调频率和持续时间,都被她分门别类录入表格,并附有曲线图分析。她相信,任何行为都有其规律可循,关键在于数据收集和模式识别。

陆景然对此表示敬畏,但操作起来完全是另一套。他的育儿理念可以概括为——“跟着感觉走,大不了就抱走”。

这天下午,阳光正好。林默刚给小代码喂完奶,按育儿书指导,将宝宝轻轻放入精心挑选的、符合人体工学的婴儿床,确保环境安静、光线柔和。按书上说,这个时间点,充足的奶量和舒适的环境应该能保证宝宝安稳小睡至少两小时。

然而,躺下不到十分钟,小代码就开始哼哼唧唧,小脸皱成一团,发出不满的、小猫似的哭声。

林默立刻拿起平板,调出日志,眉头微蹙,自言自语:“距离上次喂养结束1小时28分,排除饥饿因素。尿布干燥,环境分贝低于40,温度湿度适宜…理论上,这次哭闹不属于常规需求范畴。” 她像个遇到bug的程序员,试图从数据流中找到异常点的根源。

就在这时,原本在隔壁书房开视频会议的陆景然,听到动静,像装了弹簧一样蹦起来,镜头都顾不上关,只留下一句“紧急状况!会议暂停!”,就一阵风似的冲进了婴儿房。

“怎么了怎么了?我的小公主怎么不高兴了?”他看都没看林默那布满数据表格的屏幕,直接俯身,动作略显笨拙但极其轻柔地把女儿从婴儿床里捞起来,稳稳地托在臂弯里,大手轻轻拍着她的后背,声音放得又低又柔,“哦哦哦,不哭不哭,爸爸在呢…是不是做噩梦了?还是嫌小床太无聊了?”

林默看着他这一气呵成的“违规操作”,刚想开口引用《婴幼儿睡眠安全指南》中关于“非必要不抱睡”的章节,却见小代码在陆景然怀里蹭了蹭,嗅到熟悉的气息,哼唧声竟然真的慢慢小了下去,眼皮开始打架,不到三分钟,就在父亲有节奏的轻拍和不成调的哼唧声中,重新沉沉睡去,嘴角还带着点满足的弧度。

陆景然得意地冲林默眨眨眼,用气音炫耀:“看!实践出真知!咱闺女这是情感需求,需要温暖的怀抱和爸爸牌人工摇篮曲!”

林默看着眼前这一幕,数据模型显然没能预测到这个结果。她沉默了几秒,手指在平板上滑动,最终,在本次哭闹事件的记录栏里,郑重地新增了一个变量选项,并打上了勾:

【 】饥饿 【 】不适 【 】困倦 【√】情感需求\/安抚渴望】

她抬头,看着陆景然像捧着稀世珍宝一样,抱着女儿在房间里来回慢慢踱步,脸上是那种混合着骄傲、幸福和一点点傻气的笑容。阳光透过纱帘,给父女俩镀上一层柔软的金边。

“书上说,过多抱睡可能影响婴儿自主入睡能力。”林默陈述事实,但语气里少了惯常的绝对,多了些探究。

“书上说的都对,”陆景然压低声音,笑嘻嘻地回应,“但书上没写,我家代码公主今天就是特别想要爸爸抱抱。对吧,宝贝?”他低头用鼻尖蹭了蹭女儿的小脸,睡梦中的小代码无意识地咧了咧嘴。

林默没再反驳。她想起之前搜索结果里提过,养育直觉并非全无道理,它是基于亲密观察和情感连接的潜意识判断。也许,育儿从来不是一道只有标准答案的数学题。

接下来的日子,这种“理论派”与“实践派”的碰撞成了家常便饭。

林默严格按照时间表喂养,奶量精确到毫升。陆景然则坚持“按需喂养”,理由是“谁知道她是不是正在经历生长猛涨期?多吃一口长得壮!”

林默给小代码做被动操,每个动作角度、持续时间都参考了最新儿科康复指南。陆景然则发明了一套“飞天小猪”、“骑大马”的疯玩游戏,把小代码逗得咯咯笑,虽然动作看起来毫无章法,但宝宝的运动量和快乐值似乎确实飙升。

林默会记录宝宝每一次的排便颜色、性状,并对比标准图谱。陆景然则凭借“嗅觉直觉”和“尿布重量感测法”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还美其名曰“原始但高效”。

两人时常就“哭了马上抱会不会宠坏”和“睡眠训练最佳起始时间”这类问题展开“友好”辩论。林默引经据典,数据翔实;陆景然则主打一个“真情实感”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奇怪的是,这种看似南辕北辙的育儿方式,非但没有引发激烈冲突,反而在磨合中形成了一种微妙的互补。

林默的严谨和规划性,确保了喂养、护理等基础环节的科学和安全,避免了因随意可能带来的风险。而陆景然的灵活和情感充沛,则弥补了严格按表操可能带来的刻板和情感回应延迟,他总能敏锐地捕捉到女儿那些无法用数据量化的细微情绪变化,并及时给予充满爱意的回应。

小代码似乎也很快适应了这种“双轨制”。她在妈妈规律的照料中获得安全感,又在爸爸随性的嬉闹中感受快乐和刺激。她健康、爱笑,发育指标甚至优于同龄标准。

一天晚上,小代码莫名有些烦躁,林默检查了所有可能因素都排除了。陆景然凑过来,观察了一会儿,忽然说:“她是不是觉得睡袋不舒服?今天换这个新的,虽然材质好,但标签好像有点磨皮肤。”他小心翼翼地把标签翻出来剪掉,果然,小代码扭动了几下,很快安稳下来。

林默看着陆景然,眼神里有一丝惊讶和…认可。“你怎么发现的?”

陆景然挠挠头:“不知道,就是一种感觉…就觉得她刚才蹭脖子的样子,跟我以前穿那件高领毛衣有点像。”

林默没说话,只是在当天的日志末尾,又添了一笔:“观察:父系直觉在排除物理不适因素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需纳入综合判断体系。”

周末,林薇薇和陆隽提着大包小包的婴儿礼物来访。一进门,林薇薇就尖叫着扑向婴儿床里的“小代码”,眼睛亮得吓人。

“天啊!太可爱了!这小鼻子小嘴,简直跟默宝你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她小心翼翼地用手指碰碰宝宝的脸颊,动作轻柔得像在碰触易碎的泡泡。

陆隽则凑到陆景然身边,两个男人看着被林薇薇和林默围住的宝宝,眼神交流。

“怎么样?陆少,升级当爹的感觉?”陆隽用手肘碰碰他。

陆景然一脸“你不懂”的高深莫测:“爽!比谈成十个亿的项目还爽!就是…有点费脑子,我俩育儿理念偶尔需要…友好磋商。”

陆隽哈哈大笑,压低声音:“正常!我跟薇薇也经常…呃,交流意见。不过,看你俩这配合,一个搞数据,一个搞气氛,挺互补啊!”

这时,林薇薇抱着小代码,爱不释手,突然抬头,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林默和陆景然,语气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默宝!陆景然!我跟你们说,我们……”

陆隽突然咳嗽一声,打断她,递给她一个“说好先保密”的眼神。

林薇薇立刻会意,硬生生把后半句话咽了回去,转而夸张地逗着宝宝:“哎呀,小代码真乖,干妈疼你哦~” 但她和陆隽交换的那个眼神,分明写着“我们也有个大计划”的兴奋与神秘。

林默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没有点破,只是接过陆隽递来的、包装精美的礼物——一套柔软的安全牙胶。她看着怀里吃饱喝足、安然入睡的女儿,又看看身边虽然方法各异但目标一致的陆景然,再瞥一眼那对明显在暗自谋划着什么的活宝朋友。

也许养育孩子就像解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题,最好的方法,不是固执于一种算法,而是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索所有的可能性。

夜晚,小代码在婴儿床里睡得香甜。林默和陆景然并肩站在床边,看着那个小小的身影。

“今天的数据曲线很平稳。”林默轻声说。

“嗯,我闺女今天笑得特别甜。”陆景然满足地接口。

两人相视一笑,第一次在育儿这件事上,达成了一种无需数据支撑、也超越直觉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