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的北京,秋意已浓,别墅花园里的樱花树落尽了最后一片叶子,光秃秃的枝桠指向灰蒙蒙的天空,却在墙角处冒出几丛翠绿的麦冬,透着点倔强的生机。地下室的改造工程已近尾声,隔着厚重的隔音门,还能听到电钻收尾的 “嗡嗡” 声,沈浩站在门口,手里捏着进口设备的订购清单,指尖划过 “高通量测序仪”“荧光定量 pcR 仪” 等字样,眼底满是期待。
“沈浩哥,喝杯热姜茶暖暖身子!” 晓雅捧着个印着樱花图案的保温杯跑过来,粉色的羽绒服拉链拉得老高,只露出一截白皙的脖颈。她把杯子塞进沈浩手里,踮着脚往地下室里瞅,“里面弄得怎么样了?是不是跟学校实验室一样,有好多亮晶晶的仪器?”
沈浩接过姜茶,温热的触感顺着掌心蔓延到全身。他揉了揉晓雅的头发,笑着点头:“快好了,等设备运过来安装调试完,就比学校的实验室还像样。” 他顿了顿,看向跟在晓雅身后的苏晴,“姐,海外那两位博士的签证,对接得怎么样了?”
苏晴穿着米白色的羊绒衫,外面套着件浅灰色的西装外套,头发利落地扎成低马尾,比之前多了几分干练,却依旧温柔。她手里拿着个文件夹,走到沈浩身边,递给他一份文件:“都办妥了,dr. Evans 和 dr. Lee 下周就能到北京。设备供应商那边也确认好了,2004 年进口设备审批严,得等三个月才能到货,我把技术文档都翻译好了,标注了重点参数,你看看有没有问题。”
沈浩翻开文件夹,里面的翻译稿字迹工整,关键技术术语用红笔圈出,旁边还附着她手写的注释,详细解释了设备的操作注意事项。他抬眼看向苏晴,发现她的眼底带着淡淡的青黑,显然是熬夜翻译文档熬的。“又熬夜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心疼,“以后别这么拼,文档可以分几天翻译,身体要紧。”
苏晴的耳尖悄悄泛红,垂下眼帘,声音轻软却带着坚定:“我想早点弄好,不耽误实验室进度。你用盛达 800 万的分红建实验室,这么大的投入,我得多帮你分担点。” 被晓雅接纳后,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压抑自己的情感,关心变得直白又坦荡,眉眼间的拘谨渐渐褪去,多了种舒展的温柔,看向沈浩时,眼底的爱意毫不掩饰,却又带着恰到好处的分寸,从不会让晓雅觉得不适。
晓雅凑过来,挽住苏晴的胳膊,笑着说:“晴晴姐就是太认真啦!不过没关系,我给你们准备了补身体的好东西!” 她拉着两人往客厅走,茶几上摆着她刚从淘宝店后台导出的利润报表,“我用淘宝店这半年的利润,设立了‘科研公益基金’,专门支持贫困生学生命科学!沈浩哥,晴晴姐,你们看,已经有三个同学申请了,我都审核通过啦!”
沈浩拿起报表,看着上面的数字,心里满是欣慰。晓雅的淘宝店主要卖她设计的文创产品和烤肉店的周边,没想到半年能有这么多利润,还想着用来做公益,这个小姑娘越来越有担当了。“晓雅真厉害,不仅能把自己的事做好,还想着帮助别人。” 他摸了摸她的头,眼里的依恋温柔得能滴出水来。
苏晴也笑着点头:“晓雅有心了,这个基金很有意义。以后实验室有实习岗位,咱们也可以优先考虑这些贫困生,给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 她看着晓雅,眼神里满是疼爱,被接纳后的这些日子,她把对沈浩的热恋,更多地转化为对这个家的守护,对晓雅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仿佛要把之前压抑的温柔都倾泻出来。
接下来的几天,三人几乎都在为实验室的事忙碌。沈浩负责地下室的布局规划,哪里放测序仪,哪里设无菌操作间,哪里做样品储存区,都规划得井井有条;苏晴忙着对接博士的行程,整理实验室的安全规范,还联系了京郊的试剂供应商,确保实验耗材能及时供应;晓雅则忙着打理公益基金,回复申请学生的邮件,还抽空设计了实验室的 Logo,是个由 dNA 双螺旋和樱花组成的图案,贴在地下室的门上,格外别致。
周末的清晨,沈浩刚起床,就闻到了厨房里传来的香味。走进厨房,看到苏晴正在煎牛排,晓雅在旁边帮忙切水果。苏晴穿着浅紫色的家居服,袖子挽到小臂,露出白皙纤细的手腕,煎牛排的动作熟练又优雅,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身上,给她镀了层柔和的光晕。
“沈浩哥,你醒啦!” 晓雅举起手里的草莓,“晴晴姐说你最近太累,给你做了牛排和蔬菜沙拉,还炖了虫草乌鸡汤,补补身体!”
苏晴把煎好的牛排盛到盘子里,撒上黑胡椒和海盐,递给沈浩:“实验室筹备辛苦,得多吃点蛋白质。dr. Evans 和 dr. Lee 下周就到,到时候肯定更忙,现在得把身体养好。” 她的眼神温柔地落在沈浩身上,带着浓浓的关切,那份热恋没有丝毫逾矩,却在举手投足间显露无疑。
沈浩坐在餐桌前,看着眼前的两人,心里满是踏实。晓雅叽叽喳喳地跟他说公益基金的趣事,苏晴安静地给他夹菜,时不时补充两句实验室的注意事项,这样的画面,温馨得让他舍不得打破。他知道,这个家因为有了她们,才变得如此完整。
11 月中旬,实验室终于落成。地下室被改造成了上下两层,一楼是实验操作区和样品储存区,二楼是数据分析区和休息室。进口设备还没到,但提前订购的国产辅助设备已经安装到位,锃亮的实验台,整齐的试剂架,还有专门定制的通风橱,一切都透着专业的气息。
实验室成立当天,周明教授特意赶了过来。刚走进地下室,他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到了,扶着老花镜,不停地点头:“沈浩,你这实验室条件也太好了吧!比学校的实验室还先进,尤其是这个无菌操作间,净化级别都到百级了,连咱们学校都还没配齐!”
沈浩笑着给周教授递了杯茶:“教授过奖了,就是想给科研创造个好点的环境。您之前说的肿瘤端粒酶研究,我一直记着,现在实验室建好了,正好可以跟您合作。”
“求之不得啊!” 周教授兴奋地拍了拍沈浩的肩,“我手里有几个肿瘤样本,一直想做端粒酶活性检测,学校的设备不够精准,你这里刚好有条件。以后咱们可以联合申报课题,争取在《cell》《Nature》上发篇高水平论文!”
苏晴站在旁边,手里拿着实验室的设备清单,笑着说:“周教授,我已经联系好了海外的试剂供应商,他们能提供最新的端粒酶检测试剂盒,下周就能到货。技术文档我也翻译好了,到时候咱们可以一起讨论实验方案。”
周教授看向苏晴,眼里满是赞赏:“小苏现在越来越干练了,有你帮沈浩,他能省不少心。你们俩一个懂科研思路,一个擅长资源对接,真是黄金搭档。”
晓雅也凑过来,手里拿着她设计的公益基金宣传册:“周教授,我设立了科研公益基金,支持贫困生学生命科学,以后实验室有实习岗位,我想优先留给他们,您觉得怎么样?”
周教授接过宣传册,看了两眼,笑着说:“晓雅这孩子,心思真善良。没问题,我全力支持!以后我也可以给这些学生做指导,让他们多学点东西。”
参观完实验室,周教授留下来吃了午饭。苏晴做了一桌子拿手菜,红烧牛腩、清炒西兰花、糖醋排骨,还有晓雅爱吃的草莓布丁。饭桌上,周教授跟沈浩讨论着实验方案,苏晴偶尔补充两句,晓雅则在旁边给大家添茶,气氛温馨又融洽。
下午,周教授走后,三人坐在客厅里休息。晓雅靠在沈浩怀里,手里玩着他的手指,小声说:“沈浩哥,实验室建好了,你以后会不会更忙了?”
沈浩抱紧她,语气温柔:“再忙也会抽出时间陪你和晴姐。” 他转头看向苏晴,“姐,这段时间辛苦你了,等设备到了,两位博士也来了,咱们就轻松点了。”
苏晴摇摇头,眼里带着笑意:“不辛苦,能跟你一起做科研,我很开心。” 她看着沈浩和晓雅,心里满是满足。被接纳后的这些日子,她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朗,不再像以前那样压抑自己,学会了坦然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爱意,而沈浩的温柔回应,晓雅的真诚接纳,让她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归属感。
接下来的几天,晓雅特意拉着苏晴一起逛街,给沈浩买了好多补身体的食材,人参、鹿茸、虫草,还有新鲜的海鲜。“晴晴姐,沈浩哥以后要忙实验,肯定很费体力,咱们得变着法子给他补身体。” 晓雅拿着一盒海参,认真地说,“我查了资料,海参富含蛋白质,对身体好,咱们每天给他炖一只。”
苏晴笑着点头:“好啊,我再给他做个药膳鸡汤,用当归、黄芪炖乌鸡,补气养血。” 她看着晓雅认真的模样,心里暖暖的,这个小姑娘用她最纯粹的方式,接纳了她,也守护着这个家,让她忍不住想要更用心地对待她,对待这个家。
之后的日子里,厨房成了苏晴和晓雅的阵地。早上,苏晴会给沈浩做海参小米粥,搭配她亲手做的全麦面包;中午,炖上一锅药膳鸡汤,炒几个沈浩爱吃的家常菜;晚上,要么是虫草乌鸡汤,要么是海鲜火锅,每一顿都营养均衡,充满了爱意。
沈浩每天在实验室忙到很晚,回到家就能吃到热乎的饭菜,看着晓雅和苏晴围着他转,心里满是幸福。有时候,他会给她们讲实验室的进展,讲 dr. Evans 和 dr. Lee 的研究成果,晓雅听得似懂非懂,却还是睁着大眼睛认真听,苏晴则会和他讨论技术细节,提出自己的见解。
有一次,沈浩因为赶实验报告,熬夜到凌晨才回家。推开门,看到客厅的灯还亮着,苏晴坐在沙发上睡着了,手里还拿着他没看完的技术文档;晓雅趴在旁边的茶几上,也睡着了,桌上放着温着的牛奶和刚切好的水果。
沈浩的心里一暖,轻手轻脚地走过去,给她们盖上毯子。苏晴被他的动作惊醒,睁开眼看到他,眼里瞬间泛起笑意:“你回来了?报告写完了吗?”
“写完了,让你和晓雅久等了。” 沈浩的声音放得很轻,“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
“等你啊。” 苏晴站起身,给他端来温着的牛奶,“喝了牛奶再睡,有助于睡眠。晓雅说你肯定会饿,特意给你留了水果。”
晓雅也醒了,揉着眼睛说:“沈浩哥,你回来啦!我给你留了草莓,快尝尝,可甜了!”
沈浩喝着牛奶,吃着草莓,看着眼前的两个女人,心里满是感动。他知道,这份幸福来之不易,是晓雅的真诚接纳,是苏晴的温柔守护,也是他自己对这份感情的珍惜。
11 月底,进口设备终于运到了。dr. Evans 和 dr. Lee 也如期而至,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沈浩和苏晴忙着和两位博士对接实验方案,晓雅则忙着打理公益基金,偶尔还会去实验室给他们送点心和水果。
周末,三人坐在实验室的休息室里,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手里捧着热咖啡。晓雅靠在沈浩怀里,苏晴坐在旁边,手里拿着一本实验手册,时不时和沈浩讨论两句。
“沈浩哥,等实验有了成果,咱们是不是可以帮更多人?” 晓雅抬起头,眼里满是期待。
“是啊。” 沈浩点点头,“等端粒酶研究有了突破,咱们可以开发相关的药物和保健品,帮助更多人对抗衰老和疾病。”
苏晴看着他们,眼里带着笑意:“我会一直陪着你,不管是科研,还是生活,咱们三个永远在一起。”
沈浩握住苏晴的手,又抱紧了怀里的晓雅,心里满是坚定。这个由三人组成的家,因为理解、接纳和珍惜,变得越来越牢固;而这个刚刚落成的实验室,不仅承载着他的科研梦想,也承载着他们三人对未来的期许。雪花飘落在窗户上,凝结成一层薄薄的冰花,像一幅美丽的画,见证着这份跨越界限的深情,和他们共同奔赴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