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时空基石 > 第126章 童守市传艺?总结谋新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6章 童守市传艺?总结谋新程

宣德十六年九月廿七,深秋的集市飘着新粮与老艺的混合香气。宣德枫山集市的中心区域,三座木质展位格外醒目 ——“老艺成品区” 堆满老布竹编融合包、双时染纹渔网;“手艺体验区” 摆着竹篾、针线,供人试编试缝;“传承故事区” 的展板上,贴着师徒研发的照片与居民反馈;时空共鸣镜旁的 “双时联动区”,还实时播放着天启蓝海集市的老艺推广画面。今天,小小守护者们要让老艺创新成果走进集市,更要借年度总结会,为一年的传承路画句点,为明年的新程定方向。

辰时刚过,阿海就穿着绣着云纹的浅红色 “传习导师” 礼服,站在展位前核对展品清单。他的礼服口袋里装着《年度传承总结手册》,封面夹着两张关键数据页:“全年研发创新成果 3 项,量产销售融合包 800 个、染纹渔网 300 张、防虫农具 150 件;新增师徒结对 12 组,线上互助库用户突破 2000 人”。“集市推广要‘卖品 + 传艺’结合,” 阿海对着身边的队员说,“成品区要讲清‘老艺创新点’,体验区要让大家动手学基础,故事区要让更多人懂传承背后的用心,不能只当普通买卖做。”

阿蕊这时正带着张奶奶、李爷爷在 “手艺体验区” 布置。张奶奶坐在针线前,面前摆着裁好的老布片,准备教路人缝简易香囊;李爷爷则拿着细竹篾,演示 “十字编法” 的起手式:“编杯垫不难,先把竹篾摆成‘米’字,再一上一下交叉编,十分钟就能学会。” 阿蕊在体验区旁立了块牌子,写着 “体验满 30 分钟,可免费带走手作”,很快就吸引了不少带着孩子的家长驻足。“这样既能让大家体验老手艺,又能让他们把‘成果’带回家,以后看到杯垫、香囊,就会想起老艺的好,” 阿蕊笑着对张奶奶说。

新学员小辰和小妍守在 “双时联动区”,通过共鸣镜与天启集市互动。天启的阿波正对着镜头展示染纹渔网的销量:“已经卖了 50 张,渔民们都说好用,还有周边渔村的人来预订!” 小辰立刻把数据记在总结手册上,又拿起一个融合包对着镜头:“宣德这边的融合包卖得也不错,刚有位商户订了 20 个,说要放在店里当文创品卖。” 小妍则忙着收集路人的新需求,一位姑娘说:“想要带老布元素的发绳,能不能做小一点、轻便些的?” 小妍立刻记下 “老布发绳?迷你款”,还让姑娘留下联系方式:“做好了我们通知您来试戴。”

辰时三刻,“老艺进集市” 活动正式开启。展位前很快排起长队 ——“成品区” 里,阿海正给一位游客介绍染纹渔网:“这是宣德草木染和天启渔网工艺结合的,花纹放大后远距离好识别,海盐固色不怕海水腐蚀,深海捕鱼也能用。” 游客当场买下两张,说要送给家里的渔民亲戚;“体验区” 内,张奶奶教一位小朋友缝香囊,孩子笨拙地穿针引线,却笑得格外开心:“原来老布这么软,缝出来的香囊还能装艾草,太好玩了!”

午后,集市迎来人流高峰,“传承故事区” 成了新焦点。展板上,张奶奶教阿雅缝老布的照片、李爷爷带小辰编竹篾的视频,还有双时空师徒线上联动解决难题的聊天记录,都让路人驻足观看。“原来一个融合包要经过这么多步骤,还要改好几次,” 一位阿姨看完展板感慨道,“以前觉得老手艺老土,现在才知道,老手艺也能这么时尚、这么实用。” 阿海趁机邀请她加入线上互助库:“里面有详细的手艺教程,还能和师徒们交流,感兴趣可以学一学。”

傍晚时分,集市活动接近尾声,小守护者们开始整理数据:当天卖出融合包 65 个、染纹渔网 18 张、防虫农具 9 件;新增体验者 120 人,收集新需求 32 条;线上互助库新增用户 58 人。随后,年度传承总结会在集市旁的传习点召开,双时空的师徒们通过共鸣镜齐聚一堂。

阿海翻开总结手册,对着大家说:“今年我们完成了‘研发 - 落地 - 量产 - 推广’的闭环,老艺成果从工坊走进了居民生活,但也有不足 —— 比如新品种类还不够多,针对年轻人的设计还能更时尚。” 李爷爷接着说:“明年要多带新徒弟参与生产,让他们在实践中学手艺,不能只靠我们这些老人传。” 天启的渔民长老也补充:“希望明年能多开展线下交流,让宣德的师徒来天启看看渔网制作,我们也去宣德学草木染,面对面教比线上更清楚。”

会议最后,大家共同确定了明年的三大方向:一是拓展 “老艺 + 文创” 品类,研发迷你发绳、老布笔记本等小物件;二是开展 “双时师徒互访”,每季度组织一次线下交流;三是升级线上互助库,增加 “直播教学” 板块,让老艺人能实时带教。

离开集市时,夕阳的余晖洒在展位上,给老布、竹篾镀上一层金色。小守护者们帮着收拾展品,心里满是成就感。阿海望向时空共鸣镜,镜中天启的师徒们也在整理摊位,对着镜头挥手说 “明年见”。

“下个月我们要启动新品类研发,” 阿海对着身边的阿蕊说,“先从大家提的老布发绳、迷你香囊开始,还要邀请年轻设计师加入,让老艺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总结手册也要补充今年的经验教训,变成明年的指导方案,让传承之路走得更稳。”

阿蕊点点头,手里拿着刚收集的需求清单,上面的 “老布发绳”“竹编书签” 等字样格外醒目。“我们还要在集市设‘固定老艺摊位’,” 她说,“每周来一次,既能持续推广成果,又能及时收集需求,让老艺永远跟着市场走、跟着居民需求走,让双时空的老艺传承,在总结与创新中,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晚风拂过集市,带来粮食的香气与老布的气息。阿海知道,这场 “老艺进集市” 与年度总结会,不是结束,而是 “老艺双时传承” 的新起点 —— 当老艺成果从量产走向市场普及,当传承总结为未来指明方向,双时空的守护之路,终将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传承与市场的共生中,成为一条惠及民生、延续文脉的繁荣之路,让枫山的老布、蓝海的竹篾,永远在深秋的集市里、居民的喜爱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