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时空基石 > 第118章 童守岁承艺?接力续双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8章 童守岁承艺?接力续双脉

宣德十五年正月初一,双时守护阁前的广场被年味与老艺气息填满 —— 数百盏灯笼上印着 “老布缝补”“竹编储物” 的手作图案,广场中央的 “老艺成果展” 台上,整齐陈列着暖冬工坊的作品:张奶奶带居民补的棉衣针脚细密,李爷爷教编的竹篮错落有致,孩子们染的手帕拼成枫海图案,连时空共鸣镜旁都搭起了 “手册展示墙”,《老手艺创新手册》的样册在灯光下泛着老布封面的温润光泽。今天的守岁传承盛典,要为老艺传承画下圆满句点,更要让 “老手艺接力” 的火种,在双时空代代传递。

辰时刚过,阿海就穿着浅红色 “传习导师” 礼服,站在主舞台前调试全息投影。他的礼服领口别着 “传承接力大使” 徽章,手里攥着的《盛典流程手册》上,用红笔标注着核心环节:“老艺成果汇报→手册发布→接力计划启动→入阁仪式”。“阿蕊,手册的发布致辞再核对一遍,” 他对着身边的阿蕊说,“要突出‘全民传承’的意义 —— 不是只有守护者要学老手艺,双时空的每一个人,都是传承的参与者,都是接力的一棒。”

阿蕊这时正带着队员们给 “老艺成果展” 贴 “传承标签”。标签上写着作品背后的故事:“棉衣:由张奶奶指导 3 位居民共同完成,耗时 3 天,修补处采用‘回针缝’技法,保暖性提升 50%”“竹篮:李爷爷带 5 名年轻人编制,竹篾经‘温水浸蜡’处理,防裂耐用,可使用 5 年以上”。“还要在每个展品旁放‘体验二维码’,” 阿蕊举起手机演示,“扫码就能看到制作过程的视频,让没来工坊的居民也能跟着学,真正做到‘老艺无边界’。”

新学员小辰和小妍正守在 “手册展示墙” 前,给参观的居民讲解手册内容。小辰翻开手册,指着 “竹编防裂处理” 章节:“您看这里,李爷爷说竹篾泡温水时加少量盐,防裂效果更好,我们把这个细节写得特别清楚,还配了步骤图,就算是新手也能学会。” 一位阿姨接过手册仔细翻看,忍不住称赞:“封面是老布做的,摸起来真舒服,里面的插图也画得明白,我回家就能跟着学编竹篮,给孙子装玩具。” 小妍立刻递上 “接力报名卡”:“阿姨要是愿意,还能报名‘老艺传承接力’计划,以后带更多人学手艺呢!”

辰时三刻,守岁传承盛典正式开始。随着阿海一声宣布,全息投影亮起,暖冬工坊的热闹场景在空气中立体呈现:张奶奶教缝补的耐心、李爷爷编竹篮的专注、孩子们染手帕的欢笑,每一个画面都透着 “全民参与” 的温暖。台下的居民们看得入神,镜中天启的渔民们也对着镜头点头,有的还举起了自己在天启工坊编的鱼篓,隔空展示成果。

墨青芜走上主舞台,手里捧着《老手艺创新手册》正式版,声音透过扩音器传遍双时空:“从暖冬工坊的开张,到数百人参与老艺实践;从手册试读版的征集建议,到今天正式发布 —— 小小守护者们用行动证明,老手艺不是‘过时的回忆’,而是‘鲜活的生活’。现在,有请阿海、阿蕊代表童守传习院,发布《老手艺创新手册》!”

掌声中,阿海和阿蕊共同揭开手册上的红绸。正式版手册比试读版更厚重,新增了 “双时老艺对比” 章节 —— 宣德的老布缝补与天启的渔网修补技法并列,宣德的草木染与天启的海水染步骤对照,还收录了 20 位老守护者的 “手艺箴言”。“这本手册有三个‘不’,” 阿海举着手册,声音坚定,“不藏私 —— 所有技法全公开;不固化 —— 预留空白页让读者补新经验;不设限 —— 双时空居民都能免费领取,我们要让老手艺的智慧,真正属于每一个人。”

阿蕊接着说:“手册不仅能读,还能‘互动’—— 每本手册都附着手艺实践打卡表,完成一项打卡就能获得‘传承小徽章’,集齐徽章还能参加双时空老艺交流赛,让传承变成有趣的‘闯关游戏’。”

盛典的高潮,是 “老艺传承接力” 计划启动。阿海和天启的小导师阿溪一起,展开 “接力地图”—— 宣德与天启的村落被红线连接,每个村落旁都标注着 “接力点”。“我们在双时空各设 10 个接力点,每个点推选 1 位‘老艺传承人’,” 阿海指着地图说,“张奶奶当宣德‘老布传承点’的带头人,李爷爷当‘竹编传承点’的带头人,天启的渔民长老当‘渔网修补传承点’的带头人,负责定期组织教学,把接力棒传给更多人。”

张奶奶和李爷爷走上舞台,接过阿海递来的 “传承接力棒”—— 木棒上刻着 “以艺传情,以心续脉”,顶端还镶着小小的枫海图案。张奶奶握着接力棒,激动地说:“我会把缝补手艺教给更多人,让老布能补旧衣,更能缝新情,不让老手艺断在我们这代!” 台下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镜中天启的渔民长老也接过接力棒,对着镜头承诺:“我们会把渔网修补的手艺教给渔村的孩子,让蓝海的老艺,永远有新传人。”

午后,《老手艺创新手册》入阁仪式在传世阁举行。阿海、阿蕊带着老守护者和新学员代表,捧着手册走进 “童守传承专区”。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手册放进特制玻璃展柜,旁边摆放着暖冬工坊的代表性作品 —— 张奶奶补的棉衣、李爷爷编的竹篮,还有孩子们染的手帕。老林叔轻轻合上展柜,封条上写着 “宣德十五年?老艺传承?双时共守”。“这本手册,是双时空老艺传承的‘里程碑’,” 老林叔对着双时空的观众说,“它会告诉后来的人,老手艺不是用来怀念的,是用来实践的;传承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群人的接力。”

傍晚时分,盛典接近尾声。居民们纷纷在 “接力报名卡” 上签字,有的报名当 “老艺学员”,有的志愿当 “实践助手”,广场上的 “传承签名墙” 很快就写满了名字。阿海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感慨:“明年春天,我们要组织‘接力首训’,让每个传承点的带头人教第一批学员;夏天要举办‘老艺成果赛’,看哪个接力点的成果最丰富;秋天要更新手册,把学员们的新经验加进去,让传承永远‘活’着。”

小辰和小妍正帮居民们贴 “传承小徽章”,徽章的图案是 “老布与竹篾交织”,贴在衣服上格外醒目。“我们还要做‘老艺故事集’,” 小辰对身边的居民说,“把大家学手艺的故事写下来,配上手作照片,和手册放在一起,让传承既有‘技’,又有‘情’。”

离开广场时,月光洒在 “传承签名墙” 上,金色的字迹与灯笼的光交织在一起。小守护者们拉着老守护者的手,哼着改编版的《老艺传承谣》:“老布缝,竹篾编,双时艺,代代传;你接力,我续脉,暖冬情,永不散……” 歌声透过共鸣镜,在双时空的夜空里回荡,成了最动人的守岁之声。

阿海望向远处的枫山与蓝海,心里清楚 —— 这场守岁传承盛典不是结束,而是 “老艺双时传承” 的新起点。当手册变成传承的 “工具书”,当接力计划变成传承的 “传送带”,当全民参与变成传承的 “新常态”,双时空的守护之路,终将在老手艺的温暖与接力的坚持中,成为一条跨越代际、连接山海的 “艺脉”,让枫山的老布、蓝海的竹篾,永远在守岁的欢歌里、接力的传承中,生生不息,代代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