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糖心画笔:画手的甜系创作日记 > 第67章 抹茶红豆画笔与京都的古街甜韵秘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7章 抹茶红豆画笔与京都的古街甜韵秘章

京都的晨雾刚漫过花见小路的木屐声时,我已在只园的“和菓子百年铺”,握住了这支抹茶红豆画笔。笔杆是深绿的釉瓷,带着抹茶的清苦香;笔毛却似刚从红豆泥里滤出的丝绒,混着葛饼的糯感,轻轻一触,指尖便沾了些绿红的膏体,仿佛能闻到京都町屋格子窗后那股甜中带禅的清幽气息——那是抹茶粉与红豆泥在陶钵里研磨与葛饼在竹帘上成型时,溢出的日式古街风情。百年铺的和菓子匠人是个留月代头的京都老人,见我对着画笔痴迷,便递来一块现蒸的抹茶红豆葛饼:“这画笔的毛,是取了西尾抹茶,和舂了千次的红豆泥腌了整整三旬呢。”尝一口抹茶红豆葛饼,抹茶的微苦与红豆的绵甜在舌尖交融,而后漫出葛粉的清甜与和菓子的禅意,我忽然懂了,这画笔要画的,从不是喧嚣的甜腻,而是京都古街甜点里沉淀的禅意甜韵。

在哲学之道旁的町屋画室,我铺开画纸时,远处的银阁寺正罩着晨雾。笔尖蘸取颜料的刹那,古街甜韵便在纸上晕染:先是抹茶的深绿,像哲学之道旁的青苔石,带着时光的幽寂;再晕出红豆的深红,是陶钵里的绵密,泛着古街的温度;最后点缀上葛粉的透明,那是裹在甜点表面时,凝出的甜韵薄纱。我画了一块经典抹茶红豆葛饼,用画笔细致地描出葛饼的纹理,让它看起来像裹着一层细碎的葛糖粉,又特意用笔锋的轻扫,模拟出抹茶红豆葛饼咬开时的糯弹,那边缘的融合,是衬得甜意更显幽寂的禅意。画着画着,竟忍不住从竹帘上取下一块真的抹茶红豆葛饼,尝一口,抹茶的苦与红豆的甜在舌尖缠绕,和画笔在纸上晕染的甜意奇妙地重叠了——原来这支笔,是把京都的甜韵,从舌尖活生生画进了画里。

接着画穿袴裙的京都少女。她腕间系着的抹茶色手袋,我用画笔蘸了点带釉光的颜料,让每一针走线都闪着古街的幽光,风一吹,画里的手袋竟似在轻轻晃动,像把整个京都的禅意都系在了她的腕间。她面前的抹茶红豆甜点,我刻意画出了陶盘的粗粝,与甜点的绿红形成对比,那盘沿的冰裂纹里,仿佛还留着匠人的匠心,而甜点的分层,我用画笔反复晕染出深绿与深红的层次,仿佛轻轻一咬,就会漾出满口的古街甜韵。画到兴起,我把画笔插进盛着红豆泥的陶钵里,笔毛上沾了些绿红的膏体,再蘸颜料时,竟画出了抹茶红豆在町屋暖帘后的倒影——绿红的甜点掩映在暖帘的光晕里,每一块都带着不同的甜浓度,有的是抹茶的清苦甜,有的是红豆的绵密甜,还有的是葛粉的清甜,在画纸上铺成了一整个京都的古街甜梦。

和菓子匠人又端来一碟“京禅抹茶红豆水羊羹”,那水羊羹被做成了枯山水的形状,深绿、深红、乳白层层叠叠,像把京都的古街禅意吃进了嘴里。他笑着指我画里的抹茶红豆:“姑娘这画笔,把我们京都的甜韵画活了。”他取过画笔,在我画的银阁寺旁添了只栖枝的麻雀,那雀羽的棕,被他用抹茶红豆画笔调出了禅意,竟和抹茶红豆的绿红融成了一幅“雀戏甜羹”的灵动图景——麻雀的喙正啄着画里的抹茶红豆,眼神里满是对甜意的参悟。我们聊起京都的甜点,他说从前的僧人以抹茶红豆为禅,如今寻常百姓也爱这一口古街甜,就像这画笔,把小众的日式甜韵画进了全世界的视野里。

暮色四合时,我把画稿靠在町屋窗边,晚风卷着抹茶红豆的甜香拂过纸面,和画里的甜韵混在了一起。远处的东寺还亮着暖光,我望着画笔上残留的绿红膏体,忽然想,这支笔该不止画京都的甜。它可以画奈良的抹茶红豆柿叶寿司,在甜里加些古寺的幽寂;也可以画镰仓的抹茶红豆铜锣烧,让海滨的风情裹上古街的甜韵……正想着,一块抹茶红豆从画稿旁滑落,掉在榻榻米上,溅起些绿红的碎屑,和抹茶红豆画笔的笔毛粘在了一起。我轻轻把它分开,却见那抹茶红豆的绿红,把笔毛染得更显禅意了——原来这支画笔的故事,才刚刚在京都的古街风里,写下最甜的韵秘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