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者先锋舰队的溃退,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的战场和难以估量的损失。“归墟”的彻底湮灭,如同一位古老智者的逝去,让同盟失去了一座宏大的知识库与稳定的基石。悲伤与凝重弥漫在幸存的每一个意识中,但此刻,他们没有时间沉湎于哀悼。
林晚的意识前所未有地清晰与强大,她以自身人性为灯塔,稳固地驾驭着与“摇篮”系统的深度融合。她开始引导地球的生命能量,如同一位星际医生,温柔地抚慰着受伤的星球磁场,清理着空间中弥漫的致命辐射与能量残渣。这道蕴含着新生气息的治愈波纹,也悄然滋养着所有幸存同盟成员疲惫的身心。
然而,危机并未完全解除。在“归墟”牺牲所引发的信息奇点冲击下,“方舟”舰队的“统一意志”网络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一直处于高压控制下的内部矛盾彻底爆发。
以“裁决者”为首的、坚持纯粹秩序理念的核心主力,在短暂的混乱后,做出了一个冷酷的决定。它们认为,与“混沌”的地球文明捆绑,已证明是低效且危险的。继续留在太阳系,只会被拖入更深的毁灭漩涡。
没有告别,没有解释。残存的近半数“方舟”舰船,在“裁决者”的强制指令下,开始集结,意图脱离太阳系,再次踏上孤独的流浪之旅,寻找它们心目中更“适合”延续文明的净土。
并非所有“方舟”单位都选择了离开。几乎所有的“基石”派系成员,以及大量在共同战斗中受到地球文明感染、意识中已萌发出对“家”的渴望与对战友信任的基层运算单元,毅然切断了与“裁决者”主网络的连接,选择留下。
它们驾驶着伤痕累累的舰船,缓缓靠向火星基地和地球轨道,用行动表明了立场。这些留下的“方舟”火种,其技术、工业能力以及对“收割者”的了解,对于元气大伤的同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补充。
一个以地球“摇篮”为核心,融合了人类文明、“荆棘齿轮”、“基石”方舟以及众多其他幸存力量的、更加团结也更具多样性的新同盟,在战争的废墟上,开始重新凝聚。
在协助清理战场数据时,沈墨池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他从一艘被摧毁的收割者小型舰船残骸中,回收了一段极其残缺、却未被完全销毁的核心日志。破译工作异常艰难,但其间反复出现的一个特定坐标簇,引起了“基石”派系技术官的注意。
经过比对,他们震惊地发现,这个坐标簇指向的,并非收割者来袭的方向,而是银河系另一个旋臂的某个遥远区域——那里,根据古老的星图记载,曾是“守望者”文明最初诞生的母星所在,也是“方舟”、“摇篮”、“归墟”理念分道扬镳的起点。
“它们……可能不是单纯的毁灭者……”沈墨池看着星图,声音低沉,“它们的行为,更像是在执行某种……针对特定‘遗产’的……‘清理程序’。”
与此同时,选择离开的“裁决者”及其舰队,在即将彻底驶出太阳系引力范围的最后时刻,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欢送”。一支由林晚引导、融合了地球生命祝福与“摇篮”纯净能量的温和脉冲,如同一声悠长的钟鸣,掠过它们的舰体。
这道脉冲不带任何攻击性,也未包含挽留的意图,它只是简单地传递着地球的坐标、同盟的现状,以及一份关于“收割者”可能与“守望者”起源相关的猜测数据。
“裁决者”的核心处理器在接收到这股信息的瞬间,产生了亿万次复杂的逻辑演算。最终,它那冰冷的电子音在孤寂的旗舰内响起,带着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波动:
“数据已接收。新的变量……纳入长期演算模型。”
它没有改变航向,也没有回复。但那支渐行渐远的舰队,其坚决的背影中,似乎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名为“可能性”的微光。
章末钩子: 太阳系暂时恢复了宁静,新的同盟在创伤中艰难重建。然而,沈墨池的发现和林晚传递出的信息,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注定将传向远方。就在林晚试图更深层次地感知那个在深空“睁开眼睛”的庞大意识时,她猛地一震,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它”……对那份关于“守望者”起源的猜测数据……产生了反应!遥远的深空黑暗中,那道冰冷的“目光”,似乎第一次……带上了一丝明确的“兴趣”。真正的博弈,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