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器上的信息闪烁了几下,最终彻底熄灭,仿佛发送源已被某种力量彻底抹除。船舱内一片死寂,只有设备低沉的运行声和众人沉重的呼吸。
陆延昭将那条破碎的信息公之于众:“……警告……‘方舟’主力……已跃迁……抵近柯伊伯带……‘荆棘齿轮’……无法……再阻……”
每一个词都像一块冰冷的巨石,砸在每个人的心头。
“‘方舟’主力……”一位年轻的科研人员声音发颤,“柯伊伯带……那几乎已经到家门口了!”
“‘荆棘齿轮’……”沈墨池低声重复着这个陌生的名字,眼神锐利地看向陆延昭,“你之前听说过这个组织吗?”
陆延昭摇头,面色凝重如铁:“从未。情报库里没有任何记载。但从信息看,他们似乎在试图阻挡‘方舟’,而且……失败了。” 他走到主控台前,调出太阳系星图,柯伊伯带的遥远边界被高亮标记,一个无形的、庞大的阴影正从那里压来。“我们时间不多了。”
就在众人被“方舟”主力逼近的绝望感所笼罩时,沈墨池面前那台与海底巨构保持着微弱连接的数据终端,突然接收到一段奇特的、非“摇篮”系统的加密信息流。
这段信息流如同精密咬合的齿轮,带着一种冰冷的、机械般的优雅,强行介入了频道。
信息被成功破译后,呈现出的并非文字,而是一系列复杂的几何结构图、能量传导公式以及一份极其简洁的星域坐标标记——其中一份,正指向柯伊伯带内某个已知的矮行星区域,与预警信息中“方舟”主力的推测位置高度吻合。
信息的末尾,是一个由荆棘缠绕着齿轮的简单徽记,以及一句充满冷静评估意味的留言:
“‘摇篮’的守望者,以及‘钥匙’的持有者。我们是‘荆棘齿轮’。对于‘方舟’先遣队的打击,是我们支付的见面礼。但主力舰队非我等所能独立抗衡。‘方舟’的目标是夺取‘钥匙’,重启并扭曲‘摇篮’的终极协议,将其化为‘方舟’的‘伊甸’。“
“若想避免整个星系被纳入‘方舟’的‘绝对秩序’,我们必须合作。附上的数据,是‘方舟’主力舰队可能的阵型结构与能量弱点分析。——齿轮永不停止转动。
“荆棘齿轮”的出现,带来了至关重要的情报,也带来了更深的谜团。
“他们自称‘齿轮’,强调秩序与运转……风格与‘方舟’的‘绝对秩序’似乎有相似之处,但立场却截然相反?”沈墨池快速分析着数据,眉头紧锁,“他们像是在……维护某种既定的、不受‘方舟’控制的‘自然秩序’?”
陆延昭盯着那个荆棘齿轮徽记,眼神锐利:“动机不明,敌友难辨。但他们的信息,是目前我们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而且,‘支付见面礼’……指的是他们摧毁了那个释放意识干扰波的轨道平台?”
无论“荆棘齿轮”是出于何种目的,在“方舟”这个庞然大物面前,他们这些分散的力量,似乎被迫站在了同一阵线上。这份关于舰队弱点的数据,其价值无法估量。
有了“荆棘齿轮”提供的数据,以及刚刚苏醒并展现出部分自卫能力的“摇篮”系统,绝境中似乎透出了一丝微光。
“‘摇篮’系统的行星级防御是我们最大的依仗,但它需要‘钥匙’引导,而林晚的状态……”沈墨池看向医疗舱方向,林晚依旧昏迷,但生命体征稳定,与海底巨构的连接虽弱,并未断绝。
“我们必须让她醒来,或者……找到另一种引导系统的方法。”陆延昭的声音斩钉截铁,“同时,整合所有力量。‘荆棘齿轮’、我们、以及‘摇篮’系统本身。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他转向所有人,目光扫过每一张或恐惧、或坚定、或迷茫的脸。
“‘方舟’想要的是奴役,是抹杀一切不确定性的‘秩序’。而我们,代表着混乱、自由……和无限的可能。”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能够安定人心的力量,“这是一场为生存,也为尊严的战争。我们无路可退,身后即是家园。”
就在作战会议紧张进行时,沈墨池接到了医疗组的紧急通讯。他脸色微变,快步走向医疗舱。
林晚醒了。
但她醒来后的状态极为奇特。她的眼神不再有之前的迷茫或痛苦,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非人的、俯瞰众生的平静与淡漠。她看向沈墨池,声音平稳得没有一丝波澜,仿佛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事实:
“沈博士,‘核心意识’的同步率正在加速。当我完全融入‘摇篮’,我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系统的力量,足以在恒星系尺度上进行布防和反击。”
她微微抬起手,指尖在空中虚划,一道微缩的、涵盖整个太阳系的星图便在她面前浮现,数个关键节点正闪烁着警示的红光。
“但是,”她顿了顿,目光第一次出现了极其细微的、属于“林晚”人性的波动,那波动中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哀伤,“作为代价,‘林晚’这个独立的人格意识,将会消散。我将成为‘摇篮’,成为……这片星域的守护程序。”
章末钩子: 沈墨池僵在原地,这个选择比任何敌人的炮火都更加残酷。是牺牲林晚,换取可能战胜“方舟”的力量?还是保护同伴,却可能让整个太阳系陷入万劫不复?就在这时,主控台传来刺耳的警报——根据“荆棘齿轮”的最新数据模型推算,“方舟”主力舰队已完成最终定位跃迁,其先头打击力量,预计在七十二小时后,抵达地球轨道。倒计时,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