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晚在答辩会上的出色表现,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美玉,激起的涟漪迅速在特定的小圈子里扩散开来。

赞誉与欣赏固然存在,但随之而来的,也有隐藏在暗处的忌惮与敌意。

徐曼,便是其中最为坐立不安的一个。她出身艺术世家,师从名门,在业内积累了不少人脉和名声,对“城市之心”这个项目志在必得。在她看来,这个项目不仅是荣誉,更是巩固她国内当代艺术领军人物地位的基石。

然而,苏晚的横空出世,打乱了她所有的预想。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女人,不仅创意惊人,阐述能力也远超她的预期,成为了她最强劲的对手。

嫉妒与危机感,像毒蛇一样啃噬着徐曼的心。她绝不能容忍自己被一个半路杀出的、甚至带着“顾太太”花瓶标签的人击败。

较量,从明面转向了暗处。

最先泛起波澜的,是几个在艺术圈内颇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公众号和私人沙龙。几篇看似客观分析竞选形势的文章悄然出炉,笔锋却暗藏机锋。

文章先是“客观”地列举了几位竞选者的资历,着重强调了徐曼的显赫师承和过往的大型项目经验。笔锋一转,提到苏晚时,则用上了“天赋令人惊艳的新人”、“其夫顾晏舟先生据悉亦对文化艺术事业鼎力支持”这类看似褒扬,实则极易引人遐想的字眼。

紧接着,一些模糊的“业内人士爆料”开始在小圈子里流传。

“听说洛大师很看重背景的,毕竟代表国家形象……”

“那个苏晚,之前没什么代表作吧?一下子就能竞选这种级别项目?背后没人推,我是不信。”

“顾家那么大的势力,打个招呼还不是轻而易举?这对其他竞选者太不公平了……”

流言并未直接攻击苏晚的作品,而是巧妙地绕开了她的专业能力,将焦点引向了她的身份和背景,暗示她的入围并非全靠实力,而是借了顾家的东风。这种言论,杀人诛心,旨在从根本上否定她的努力和才华,将她钉在“靠关系”的耻辱柱上。

这些声音起初细微,却如同病毒般迅速复制、传播。很快,就连一些原本欣赏苏晚才华的人,看她的目光也带上了几分审视与怀疑。

苏晚并非毫无察觉。

她再次登录那个匿名的竞选邮箱时,发现竟收到了几封匿名的恶意邮件,措辞尖酸刻薄,直接质疑她“德不配位”,让她“有自知之明,主动退出”。

林薇也气冲冲地打来电话,告诉她圈子里那些不堪的议论。

“晚晚,他们太过分了!根本就是嫉妒你的才华!”林薇在电话那头义愤填膺。

苏晚握着手机,站在画室窗前,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心里像是被塞了一团湿冷的棉花,沉甸甸,凉飕飕。

她不怕竞争,也不惧批评。但这种来自暗处的、针对她个人身份而非作品的中伤,却让她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与愤怒。

她凭借的是自己的心血和才华,为什么总要被笼罩在“顾太太”的阴影之下?

难道她所有的努力,都注定要被归结于另一个人的权势吗?

一种混合着委屈、不甘和倔强的情绪,在她胸中翻涌。

她知道,这是徐曼的手段。她也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暗处的较量,已然拉开序幕。

她不能退,也不会退。

只是,这场风波的漩涡中心,已不仅仅关乎她个人的胜负,更关乎她能否真正以“苏晚”之名,在这条路上,干净地、有尊严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