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 > 第291章 盟书落墨?归帆有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1章 盟书落墨?归帆有信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291 章:盟书落墨?归帆有信

正德十七年(1522 年)?十二月十二

卯时?紫禁城太和殿

晨光穿透殿宇的雕花窗棂,照在殿中铺展的明黄色丝绢上 —— 这是即将签订的《大明 - 西班牙同盟条约》,墨迹未干的条款旁,已盖好锦衣卫与枭龙卫的朱红印章。朱厚照身着十二章纹龙袍端坐龙椅,两侧分列文武百官,沈锋、王勇身着朝服侍立,沈知薇则以锦衣卫指挥同知兼直属营副营将身份,手持鎏金托盘,盛放着象征盟约的 “雪粟” 种子与水晶摆件。

“宣卡洛琳公主进殿!” 太监高声唱喏,卡洛琳公主身着欧洲宫廷礼服,捧着西班牙国王的国书走进来,身后跟着译官与西班牙使团成员。“陛下,我国国王愿与大明结为永久盟友,共抗佛郎机,互通贸易与技艺。” 卡洛琳公主躬身行礼,国书递至朱厚照面前。

朱厚照接过国书,笑着示意沈知薇递上盟约:“公主请看,条约明确规定,西班牙将协助大明引进美洲作物,大明则向西班牙输出丝绸与‘雪粟’种植技术。此外,两国将联合清剿南洋海盗,共享海疆情报。” 卡洛琳公主仔细翻阅条约,眼中满是赞许:“陛下的诚意令人敬佩,我愿代表西班牙国王签字!”

笔落绢上,朱印盖讫,殿内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朱厚照举起酒杯:“今日盟书落墨,从此大明与欧洲互通有无,共沐太平!” 百官齐声应和,声震殿宇。沈知薇望着殿外飘扬的旗帜,心中涌起暖意 —— 这正是陆砚昭远航的初心。

辰时?京城枭龙卫指挥使司

秦安、李颖、陈猛三位营将齐聚议事厅,桌上摊着各地捷报与飞鸢传信记录。陈猛刚从辽东赶回,甲胄上还沾着未化的雪粒:“辽东已彻底肃清海盗残余,金顺供出的佛郎机潜伏者全被抓获,宁远卫驿站加固完毕,连弩与火炮都已就位。”

秦安点头,推过泉州捷报:“夜枭营已将查获的火药与破坏工具押送回京,海盗窝点旧址改建成飞鸢驿站分站,今后泉州至南洋的情报传递能省两时辰。只是佛郎机还有几艘商船在南洋游荡,需派水师巡查。”

李颖展开京城布防图:“猎鹰营已完成周边驿站的守护交接,每个驿站加派 50 人,配备十连发步枪与连弩,昨夜还抓获了试图靠近南驿站的可疑人员,是佛郎机的探子。” 三人正商议间,沈锋走进来,手中举着飞鸢简讯:“陛下有令,陈猛仍回辽东驻防,秦安率夜枭营水师赴南洋巡查,李颖留守京城,协助锦衣卫维护治安。” 三位营将领命,齐声应道:“遵命!”

巳时?锦衣卫总署

王勇正与沈知薇核对佛郎机潜伏者名录,马库斯的供词已整理成册,旁边放着卡洛琳公主指认的联络人画像。“这些潜伏者多在粮商与铁匠铺任职,想在开春时破坏春耕与军备制造。” 王勇指着名录,“已让各地锦衣卫千户所全部抓捕,无一漏网。”

沈知薇拿起天津港查获的加密账簿:“这本账簿记录了佛郎机近三年的走私网络,涉及粮食、火铳等物资,正好可以顺藤摸瓜,彻底切断他们在大明的补给线。另外,后勤部赵小匠说,查获的火药可改造成信号弹,用于飞鸢驿站夜间传信,一举两得。”

“好主意!” 王勇赞许道,“我这就传信赵小匠,让他尽快改良。对了,刚收到欧洲商队的消息,陆国公的使团已抵达西班牙,受到国王隆重接待,不日将启程返回,还带回了番薯与玉米种子!” 沈知薇眼中一亮,指尖划过账簿,心中的期盼愈发强烈。

午时?陆府技艺学堂

赵小匠正带着工匠们改造佛郎机火药,将黑色火药与硫磺按比例调配,装入油纸筒中:“这信号弹分红、绿、黄三色,红色报急,绿色报平安,黄色报物资到位,晚上点燃能照出半里地!” 工匠们纷纷点头,手中的工具飞快运转。

春桃匆匆进来,递上沈知薇的字条:“赵主事,夫人说让你赶制二十个信号弹,送到辽东与泉州的飞鸢驿站,另外给陆府留五个,等国公回来时放。” 赵小匠笑着应道:“放心!明日就能做好!对了,新造的十连发步枪已送了五百支到军校,学员们都快把我围起来了!”

学堂外,绣娘们正绣制《同盟庆功图》,上面绣着太和殿签约的场景,还有飞鸢在天空中飞舞,美洲作物在田地里生长。“这玉米的纹路要绣得再清晰些,听说能长到一人高呢!” 绣娘组长说道,众人齐声应和,针线在丝绢上穿梭,织就着盛世图景。

未时?辽东宁远卫军屯

周明带着女真百姓给冬小麦浇防冻水,远处的飞鸢驿站高杆上,绿色平安信号迎风飘扬。觉昌安捧着刚收到的飞鸢简讯,笑着跑来:“周大人,京城传来消息,大明与西班牙结盟了!以后南洋的商队会常来,咱们的‘雪粟’能卖到欧洲去!”

“不仅如此,陆国公的使团要回来了,还带了新作物种子!” 周明指着田边的育苗棚,“开春咱们就能试种番薯,听说亩产比‘雪粟’还高!” 百姓们欢呼起来,手中的水桶在雪地里划出欢快的弧线。不远处,猛虎营的士兵们正操练步枪,枪声在雪地中回荡,那是安稳日子的赞歌。

申时?泉州港码头

秦安站在 “镇海号” 甲板上,看着水师战船列队启航,每艘船上都配备了新造的信号弹与十连发步枪。信号兵跑来:“秦营将,京城飞鸢传信,让咱们在南洋巡查时留意陆国公的使团,预计下月中旬能到泉州港。”

秦安点头,望着远方的海平面:“传令下去,水师分三路巡查,遇到佛郎机商船立刻扣押,遇到陆国公的使团则鸣炮迎接!” 战船扬帆起航,帆影渐远,与天空中的飞鸢连成一线。码头上,工匠们正赶造新的战船,斧头声与凿子声交织,那是迎接归人的序曲。

戌时?陆府书房

沈知薇坐在窗前,手中捧着陆砚昭的书信,桌上放着刚收到的飞鸢简讯 —— 是欧洲商队传来的详细消息:“陆国公已与西班牙签订作物引进协议,番薯、玉米种子共装五十箱,随使团返程,预计正月十五前后抵泉州。”

春桃端来热茶,笑着道:“夫人,老国公说军校的学员们都在盼着国公回来,想听听欧洲的战事与技艺。小公子小姐也问,爹爹什么时候带番薯种子回来,他们想种在院子里。” 沈知薇笑着点头,眼中泛起泪光。

窗外的雪已停,月光洒在庭院里,“雪粟” 的秸秆在风中轻摇。沈知薇走到庭院中,望着南方的天空,仿佛看到使团的战船正破浪而来,带着远方的种子与盟约;看到飞鸢在天空中传递着归航的消息;看到陆砚昭熟悉的身影,正一步步走向家门。

“快了,就快回来了。” 她轻声呢喃。桌上的 “盼归” 木盒里,捷报与书信已堆得满满,正等待着最珍贵的那一封 —— 归航的家书。夜色渐深,京城的万家灯火中,有一盏灯始终为归人亮着,那是家的方向,也是盛世的温度。